评论:中国联通的“世界风”注定是场微风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6日 10:38 ChinaByte | ||||||||||
文/吴海菁 在良久的等待之后,中联通的"世界风"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8月5日19点,笔者观看了"世界风"首发仪式的网络直播。看得出来,中联通为了此次双模手机和"世界风"业务的出场确实是"用心良苦",不仅请来了三款双模手机的东家,还请了一批电信界重量级的人物来捧场。在纷纷扰扰的"秀"场之中,笔者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是"成功商业人士",这再次印证了此次"世界风"业务定位为高端的猜测。本来笔者对"世界风"还有一丝好感,但是它一出生就走高层路线,注定将是微风拂面,很难达到预计的效果。中联通要用多长
"世界风"再走高端 中联通在2002年推CDMA业务之初,曾经定下了走"高端路线"的策略,然而事与愿违,很快"曲高和寡"的CDMA受到市场的惩罚,愿意购买昂贵的CDMA手机并接受CDMA业务的用户寥寥无几。最终中联通被迫调整策略,以预存话费送手机等优惠方式揽客,同时打开"预付费"的大门,跌跌撞撞地发展了数千万用户。相比同期以发展低端用户见长的小灵通,中联通CDMA从一开始就输在了营销策略。而今,中联通再提"高端路线"事宜,由不得让人怀疑,高端用户中究竟会有多少人接受"世界风"? 无论是在什么市场,高端用户总是稀缺的资源,他们普遍站在金字塔的顶尖,同时也是商家大力争夺的对象。中联通这些年一直走低端路线,虽然笼络了一亿用户,但是含金量比中移动还是差一个档次。中联通推"世界风"无非是两个目的,一个是确保自己GSM网络的高端用户慢慢向CDMA网络迁移,另一个则是"拉拢"中移动的部分高端用户来尝试CDMA的数据业务。前者有"守"的意味,后者是"攻"的表现。应该说,"世界风"的想法比较前卫,但是结果能否如愿,却要看双模手机的市场接受程度。 由于中联通大力发展CDMA,对GSM有所冷落,因而GSM网络中的高端用户并不太多。中联通想以"世界风"来吸引自身的高端用户,并不具有太多的意义,而且从总体收入来说,并不会为中联通创造太多的价值。由此而言,中联通必然想用"世界风"诱使中移动的高端用户转网,其中的难度相当大。原因有三点:其一,"世界风"面向经常出国的高端用户群体,这些群体一贯要求高质量和个性化的服务,而中移动一向做得不错,用户没必要为了尝新鲜而去转网;其二,"世界风"号称真正全球畅行的国际漫游,但是与中联通签订国际漫游的运营商并没几个,相反中移动苦心经营国际漫游十年,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到处都是GSM网络,要论及漫游服务,中联通的功力可能还要稍逊一筹;其三,中移动也不是坐等着挨打的傻子,就在中联通宣布上马"世界风"业务的同时,北京移动马上推出"一卡多号"予以反击,虽然"一卡多号"在技术上与"一机多模"无法抗衡,但是赢在实现简单,节省话费等方面。 综上所述,"世界风"走高端路线极有可能再度成为营销中的败笔之作。 双卡不能同时在线是技术败笔 在"世界风"的首发仪式上,新浪网的CEO汪延提出双模手机需要解决多个号码"同时在线"的问题,而这一软肋无疑让中联通的高层尴尬不已,因为这一问题已经受到诸多专家学者的质疑。单纯从技术上讲,双模手机并不难解决"同时在线"问题,手机厂商从节省成本和压缩终端体积的角度出发,将GSM和CDMA处理单元进行一体化设计,并共用了很多硬件资源,因而暂时无法解决"同时在线"的技术难题。但是手机厂商的"偷懒"行为却给用户带来极大的麻烦,中联通现以"呼叫转移"的方法来应对问题,显然有些消极。以现有网络状况,呼叫转移的呼通率和资费,都不如双模手机直接待机。为此,有不少用户很尖锐地问到,短信之类的无线增值业务能实现呼叫转移吗? 考虑到中联通将来还要发行"双模卡",那么双模手机有可能需要管理三个以上的电话号码,由于不能同时待机,必然会引起用户自身的"管理"混乱。目前国内电信市场存在多种网络以及上百种的业务类型,很多用户为了节省话费,就成为拥有两个以上手机号码的"双枪"用户。双模手机的出现确实能解决那些一手拿GSM手机,另一手拿CDMA手机用户的实际需要,但是如果中联通一味走高端路线,无疑很难得到这批用户的青睐。市场上更多的用户只认准一个"廉"字,因而持PHS/GSM"双枪"的用户数量远远高于持CDMA/GSM"双枪"的用户,中联通的"世界风"也很难吹到这批用户的脸上。在某网站针对双模手机的大型调查中,一半以上的用户认为双模最大的好处是降低资费。按照中联通目前的推广策略和双模手机的技术现状,降低资费仅仅是用户一厢情愿的良好想法。 有媒体认为,双模手机还解决了"携号转网"的难题。笔者认为,两者完全是不同范畴的概念,不能由此进行混淆。携号转网最终让用户无论是使用那个运营商的服务始终只需一个号码,而双模手机需要采用"呼叫转移"方式,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用户需要额外掏一笔"呼叫转移费"。随着运营商对转网用户的严格控制,从中移动的号码转移到中联通的号码,其产生的费用将让一般用户"望而生畏"。 手机价格和资费标准将是瓶颈 在双模手机正式亮相之前,业界一直揣测其价格应该在4000元以下,然而经笔者了解,首发的三款双模手机的正式定价已经出来,分别是4680元、4780元和4880元,比业界的估价要高出不少。尽管中联通为购机者免费赠送了一张CDMA手机UIM卡,同时制定了四种套餐,分别为享受型、积分型、购机得话费型、租机型,但是这样的"优惠措施"依然体现了中联通高层狠抓"利润和创收"的中心思想。单凭中联通上述措施,将很难在短时间内吸引到足够数量的用户。 在资费标准中,中联通宣称仍将采用话费补贴这一"利器",不过诸多的限制条件难免让用户产生抵触情绪。以"购机得话费型"为例,需要用户每月133网的话费超过200元才可获赠80元的话费返还。在"放水养鱼"与"下网捞鱼"之间,中联通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 值得注意的是,中联通首发的三款双模手机均来国外洋品牌,而国内诸多手机厂商无一例外地对双模手机保持着沉默。个中原因除了国产手机的技术弱势因素之外,很大程度也取决于中联通义无反顾地选择"高端路线"。很多手机厂商担心联通的策略得不到市场的积极回应,最终影响到自身的利润。与此对应,中联通的"世界风"业务能否成功也与双模手机的性能、价格、产量等因素息息相关。假如大多数的手机厂商不能跟进并生产出足够多的双模手机,中联通难以实现打败中移动的宏伟梦想。目前,手机厂商的跟进速度与中联通的热度并不成正比,更多的手机厂商还处于冷眼观望中,而市场对首发三款双模手机的反应也将改变这些厂商的最终态度。 给"世界风"提点建议 "世界风"的高端战略无疑将绝大部分用户隔离在双模手机的门外,中联通而今再走老路,一方面是"不撞南墙不回头"的痴心,另一方面也是双模手机价格高的无奈之举。在营销上,中联通显然没有从高端用户群中进行细分,从而找出真正需要双模手机的用户群体。中联通要想让"世界风"吹向大江南北,必然需要从降低终端价格和降低资费标准入手,从技术上和服务质量上狠下功夫。 从根本上说,中联通一味的把高端CDMA和低端GSM强行撮合在一起,并不是解决双网并行问题的关键。中联通应专注于自己的特长,将CDMA发展好,建出自己的特色,为CDMA用户提供更多的便利的优质服务,为用户配备功能更完备的CDMA手机,这才是中联通最终制胜的根本。双模手机及"世界风"业务仅仅是中联通发展CDMA的一小部分,属于补充和替补的角色。 记得在"世界风"的首发仪式上,主持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想起几年前的一句广告词,说牡丹电视,"牡丹虽好,还要爱人喜欢",我想"世界风"虽好,但是也得等了人用了以后才真正的喜欢。"不过他也许已经忘了,牡丹电视早就从市场消声觅迹,或许用不了多久,"世界风"也要改头换面,重新作一番打量和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