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当手机越来越不“像”手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3日 09:03 信息时报 | |||||||||
记者 伍健文 “玩手机”一直是很多用户的业余爱好。在餐馆、地铁站,细心的人们会发现,大家手机的玩法越来越多了,跟前几年一味埋头玩短信相比,现在可以戴上耳机听收音机、听MP3、上网、摄像……
不过,手机这些“花巧”的功能,在行内也遭遇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近日就有人士专门针对智能手机发表意见说,智能手机不可能普及到较大的市场中,因为大多数人使用手机,最多不过是打打电话和发发短信,没必要浪费银纸购买一些用不上的功能。 不同的声音,对于冷静看待消费者需求无疑是很有帮助的。然而,如果真的对市场情况进行观察的话,“花巧”手机的迅猛发展确实不容忽视:厂商们之所以对摄影手机趋之若骛,跟销量上升不无关系,据预测,摄影手机在今年手机的总出货量中将占1/4份额。 “手机玩法”的兴盛,其实反映了用户差异化需求已经越来越明显了,其中,最突出的就包括娱乐型和炫耀型。在这种新兴的需求主导下,手机越来越集结了游戏机、玩具、音乐盒、首饰、PDA等功能。其实,不但手机终端如此,整个通信行业也不例外,手机上网、下载游戏、铃声等“花巧”功能,使数据业务在移动和联通两大运营商总收入的比重,几乎逼近10%。 因此,在时下这个缤纷多彩的市场,我们再也不能用“性价比”这种简单的定义,来一统消费者的价值标准了。不少消费者其实是很乐意为部分所谓的“闲置”功能埋单的,看看前两年一些厂商如何凭借“宝石手机”等概念发家,就不难理解。当然,前面所提到的不同声音,也反映了一部分消费者的意见——这本身就是需求差异的一种表现,正因为如此,大部分手机厂商同样生产中低价位的产品。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功能的手机,其实也是整个3C融合大潮中的沧海一粟:凭借着技术进步,传统家用电器、电脑和通信产品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了。在越来越多“三合一”、“四合一”冒出来的市场中,如果仍然独沽一味,路子只有越走越窄。就像历史重演一样,技术推动市场洗牌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