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移动网差别定价是在“劫贫济富”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30日 12:05 通信信息报 | |||||||||
以“差别定价”为特征的各种资费套餐对低端用户有失公平,它不仅无形中将大量潜在的移动用户拒之门外,而且不利于运营商自身的收入和利润增长。移动运营商应当尽快对其经营策略予以合理化调整,善待低端用户,善待弱势群体。 本报记者 刘玉其
时下的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可以说是烽火连天,但各种资费战再也激不起人们多少兴趣。最近有两条消息还是引起业界侧目: 一是移动网内外差别定价引起用户投诉。据《南方周末》报道,一位移动用户挑选了很久才看中了一款资费套餐,他原本打算以此来节省一些话费,但拿到话费清单时却发现,他的手机话费反而升高了。原来这款套餐“网内通话虽然没那么贵了,可是拨打网外手机的话费却是网内的3倍”。 二是电信代理商试水CDMA套餐制定,推行“话费卖批发”。据《上海青年报》报道,上海永乐家电把1亿分钟话费分拆成500分钟和1000分钟两种规格打包上市,使每分钟话费标准下降至0.2元。 据称,移动运营商实行差别定价的依据是,全球通客户的网内通话数占所有通话的五到六成,月消费超过600元的客户网内通话更达到了七成左右,采取差别定价可以有针对性的给予他们优惠。 永乐家电之所以敢冲破代理商制定套餐资费的铁规戒律,将话费捆绑打包上市,无非也是盯上了高端用户,乃企业牟利本性使然。 可见,上述营销手段都是定位于高端用户,都属于“差别定价”,只不过一是差别于网内外的通话资费,只要网内的通话都能享受到实惠;二是差别于不同消费能力的用户,只有相对高端的用户才能消费得起。两者的共同点是均适用于高端用户,只有他们才能从中受益。 实际上,移动市场价格战中所惯用的多种资费套餐也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它们犹如“萃取分离器”,把高端用户和低端用户“差别”开来,个中优惠大多只是高端用户的特权,而对于低端用户则设置进入门槛。比如“白送手机”、“包月”套餐,其潜台词是你必须具备在一定时间之内消费相应话费额的能力;又如VPN服务,几乎无不是定位于强势一族,都是为争夺高端用户或集团用户所设定。 所以,真正为越演越烈的价格战喝采的大多是高端消费群,低端用户至多也只是舔到了价格战所带来的些许“甜头”。运营商们过分追逐高端用户,而缺乏对于低端用户的关注。这对后者不公平。 事实上,无论高端用户还是低端用户,他们每分钟通话对于网络容量的要求,即给运营商所耗的成本是相同的。北京邮电大学一位电信专家最近撰文指出,移动网络的成本主要与总业务量的大小有关,而与用户数量基本无关。与网络成本主要由用户的数量决定的市话网不同,移动网络的所有设备都是全体用户共用的,其容量的大小主要由业务量的大小决定,而与分享网络的用户数量没有直接关系。 如果每个移动用户的业务量很小,而用户数量很大,这并不对网络造成扩容的压力,几乎不增加网络的成本。 但是,在当前主要为高端用户所设置的各种资费套餐和优惠中,低端用户为每分钟的通话所付出的代价比高端用户高。 从上述分析可见,在移动通信成本与用户数量本身没有联系的情况下,低端用户对移动运营商收入和利润的贡献甚至比高端用户更大。 因此,以“差别定价”为特征的各种资费套餐对低端用户有失公平,它可能无形中将大量潜在的移动用户拒之门外,而且不利于运营商自身的收入和利润增长。移动运营商应当尽快对其经营策略予以合理化调整,别唱什么善待低端用户,善待弱势群体的高调,至少应对所有用户一视同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