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灵通终端生产无需牌照 众厂商蜂拥抢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08日 10:59 新京报 | |||||||||
一位小灵通生产商的销售主管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小灵通终端手机生产厂商有30家左右。 1999年第一个小灵通网络在国内开通以来,直到两三年前的小灵通的用户可以选择的终端品牌不超过5个,如今涉足到这一领域的厂家涵盖了设备商、手机厂商以及从未涉及通讯制造的新兴企业,推出款式超过100个,并且还不断有企业加入进来。
这种火爆场面在十年前,手机制造业也曾出现,但不同的是小灵通终端的生产和销售并没有GSM、CDMA手机那样严格——至少生产小灵通终端不需要专门的定点生产许可证,即没有牌照限制。 小灵通的身份证 生产厂商表示,小灵通手机只要通过信产部的频率检测就可以上市了 而据业内人士介绍,所谓频率检测是针对所有无线通讯产品的,并非是小灵通的专门检测,经过检测合格后发给的证件全称为“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证。”记者在另一家新兴的专门生产小灵通厂商处看到了这样一份核准证,发证机关为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其中文字表明了某款通讯设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规定的技术标准”,末尾标注有一个“标准代码”。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再三证实后得知,这张核准证以及其中标注的标准代码乃是针对某一个型号的产品颁发的,至于手机那样的一部机一个入网号的核准方式在小灵通领域并不存在。 这家生产商还表示,得到信产部的核准之后,这款产品,进入地方市场时还需要经过具体运营商的检测,他解释说,因为各地铺设的网络来自不同的设备商,所以有检测的必要。 而以上的检测都是针对具体产品的技术性监管,在对从业厂商的准入方面,这家生产商则向记者出具了信产部颁发的“无线电通信设备生产许可证”和“无线电通讯设备销售许可证”,而这也仅仅是技术方面的核准。 固话身份使其无需牌照 牌照无疑是令目前国内具备了手机生产实力的厂商们最为头疼的问题。从1998年信产部五号文件出台以后,手机生产牌照就成为业内的稀缺资源。 但是在小灵通终端方面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只要具备技术和生产实力就可以进入这一领域,政府主管部门并没有设置非技术的准入门槛。 业内人士指出,小灵通本身性质的定位或许是主管部门没有将定点生产许可制度加之于这一领域的原因之一。国内主要的小灵通生产商UT斯达康有关人士对媒体表示,由于小灵通被有关部门定义为“固定电话的无线接入方式”,因此适用的是固定电话标准,而国家已经放开了固定电话的生产许可制度,任何一家企业只要能达到信产部的检测标准都可以生产和销售电话机。 而实际上,灵通在国内诞生以来就一直处在政策的模糊地带,整个小灵通也在这种模糊的夹缝中快速发展起来,而目前的繁盛则是市场利益各方妥协的解决,主管部门一直没有对小灵通的地位明确表态,这种“暧昧”自然使终端生产领域的监管出现有意无意地宽松局面。 另一方面,早期小灵通终端都主要由从事设备生产的IT斯达康、朗讯和中兴等公司提供,市场竞争并不充分,并不存在过渡投资和恶性竞争等手机生产行业曾经面临问题。设置牌照制度进行监管也没有必要。 如此一来,在诸多有技术实力的厂商在手机生产大门外苦徘徊的时候,小灵通终端生产厂家的队伍却迅速壮大,而诸如广东金鹏和中讯天创这样的从未涉及过手机终端生产的企业也得以在小灵通生产领域大展拳脚。而终端的极大丰富也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短短的几年间小灵通让所有人叹为观止的发展。 本报记者 李嘉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