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正文

雷震洲:全球电信业发展趋势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5日 15:42 通信世界

  雷震洲

  走出泡沫的阴影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宏观经济不景气,电信业迅速滑向谷底,其下滑速度之快、困境之深都是人们始料不及的。2003年前后,西方经济开始出现回升趋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张国荣风采依旧一周年
金犊奖大陆初审揭晓 AC-尼尔森互联网调查
势,随着经济的回升,滑入低谷的电信业开始走出泡沫的阴影。据金字塔研究公司报告,2002~2007年,世界电信市场将以年平均6%的速度稳定增长,2007年全球电信总收入将从2002年底的大约1万亿美元上升到1.3万亿美元。6%的年增长率比美国能源工业、大部分制造业、医疗保健及运输工业过去10年间的增长率都要大得多。InsightResearch的研究结果也差不多,它指出全球电信业从2004年开始将回到历史增长水平,2004~2009年期间全球电信业务收入的复合年增长率为8%,这一增长率回到了泡沫经济之前的水平,2009年全球电信收入将从2004年的1.2万亿增长到1.8万亿美元。另据美国TIA报告,美国电信业在2003年的总市场规模增长4.7%,达到7205亿美元,预计2004~2007年复合年增长率将达9.2%,2007年总市场规模将突破1万亿美元。

  全球电信业的回升充分说明,21世纪人类正在经历的信息革命将继续进行,信息产业将继续成为世界经济的增长点,信息通信技术仍将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再度崛起,挫折不可能阻挡革命的进程。

  三个超过

  从全球的视角,21世纪向我们展示了电信业的三大发展趋势,表现为三个超过,即“移动超过固定”、“数据超过话音”、“发展中国家市场超过发达国家市场”。

  国际电联(ITU)曾预计在2001至2007年之间的某一时刻,全球移动用户数将超过固定用户数,后来又预测在2003年左右移动会超过固定。事实上,这种情况提前发生在2002年底了。迄今为止,近100个国家的移动用户数已经超过固定用户数,我国在2003年10月移动用户数也超过了固定用户数。在21世纪,这一趋势将继续向其他国家蔓延。移动超过固定,实质上反映了人类对移动性和个性化的需求在急剧上升。移动超过固定还向说明了以下问题:

  ①电信服务的供需从稀缺范例变为丰足范例,移动通信使电话业务得到迅速普及,一改过去申请电话长期待装的状态;

  ②移动电话普及率与国家贫富的相关性将逐渐增强,而固定电话普及率的相关性却逐渐减弱;

  ③移动通信可以成为实现社会政策目标即普遍服务的一种有效手段。

  “数据超过话音”是指目前全世界在网上传送的数据业务量超过话音业务量。在本世纪初,北美的数据业务量就已超过话音业务量。预计在今后5年内,许多国家(包括亚洲的大部分地方)也将如此。数据超过话音实质上也反映了人类对信息的需求在急剧上升。在信息和知识已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和基本要素的时代中,人们更加需要信息,需要随时随地地获取信息,原来点对点的电话通信已远不能满足需求。信息化可以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则通过信息化来开创新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第三个超过是“发展中国家市场超过发达国家市场”。在固定网市场上,这一“超过”早在1992年就发生了。移动电话市场于2002年发生了这一“超过”,发展中国家新增的移动电话用户数超过了发达国家。预计在2010年之前,在互联网市场上也将发生这一“超过”。据金字塔研究公司报告,2002~2007年,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平均增长速度将是发达国家市场的3倍:12%对4%,尤其是中国、印度和俄罗斯三个市场增长势头最猛。发展中国家市场超过发达国家市场说明全球电信业的主要潜在市场在发展中国家,全球市场重点将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不管是运营商,还是制造商,要想在21世纪有所作为,必须把上述三个“超过”牢记于心。

  五大方向

  21世纪在我们从电话时代走向信息时代的这一历史性变化过程中,除了信息网络化以外,电信业还将沿着多媒体化、普及化、多样化、个性化和全球化的五个战略方向发展。

  多媒体化就是向用户广泛提供声像、图文并茂的交互式通信与信息服务。把声、像、图、文同步集成在一起的多媒体肯定是最适合21世纪的信息形式,也是人类最乐意接受的信息形式。技术发展到今天已为多媒体时代的到来准备了条件,市场的驱动力也日趋明显,随着多媒体计算机逐步走入家庭,“多媒体”一词正在深入人心。多媒体通信作为时代发展的潮流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领域,在社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已成为各国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多媒体服务也是电信、电脑、电视三大行业走向融合的目标之一。多媒体信息服务一定会在生产、管理、教育、科研、医疗、娱乐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成为一个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增长点,而多媒体化,就要求网络的宽带化并具有处理多媒体业务巨大能力。

  普及化就是把各种信息通信服务以合理的价格提供给广大民众,使不管是住在城市还是住在偏僻农村的来自不同阶层的人都能用得上、用得起。普及化不仅是要达到家家有电话的目标,将来还要把更多更高级的网上服务提供给家家户户,确保信息资源能以合理的价格向全体人民提供。缩小数字鸿沟,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数字鸿沟,缩小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就是要靠普及化来征服这一巨大挑战。为了实现普及化,需要通过科技发展来降低每比特成本(包括传送成本、运维成本、互连成本、供应成本等),需要网络提供更多的容量和地址。

  多样化就是在网络服务平台上开发能适应社会各界、千姿百态的大量应用。互联网的服务方式已向我们预示,21世纪人类将在网上开创新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商贸方式、金融方式、思想交流方式、文化教育方式、医疗保健方式以及消费方式等。这些新方式将对应于许许多多的应用,可以说是没有止境的。多样化将带来更多的商机、更大的市场和更美好的生活。而技术的发展也已向我们显示,网络的智能将越来越强,网络将可以向用户提供新的增值宽带服务和多种应用。为了实现多样化,需要有一个能够逐步演进的网络平台,在此平台上再不断创造和管理新的应用服务

  个性化就是按用户的个人意愿向其提供“随时随地随意”的服务。上一代服务基本上是没有个性的,电信市场也由一大堆无个性特征的个体用户组成,他们能买到的只是运营商能提供的几乎千篇一律的服务。然而,对个性化服务的追求是人类的天性。一项服务要具有长期的生命力,必须要以个性化服务为特色。在21世纪,市场主要驱动力不再是技术,而是技术所能支撑的应用与服务,由此个性化服务日益重要。未来的电信市场将充满个性化的服务,每一个用户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而且他们的个性特征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深化。个性化服务提供的实现,需要得到智能化和移动性管理的支持、得到服务质量保证和其它功能的支持。

  全球化就是提高国际通信能力,扩大国际合作,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具备提供全球性服务的能力,以适应将来的多边贸易体制。通信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全球化趋势使原来国际电信与信息服务贸易的双边贸易体制向市场更开放、贸易更自由、竞争更激烈的多边贸易体制转移,从而由企业一对一的关系变为多对多的关系。而且也不再是国家与国家进行贸易,而是公司与公司进行贸易。每个国家都必须适应这些全球化的趋势,才能融入于国际社会。为了实现全球化,需要具备提供端到端全球业务的能力、需要新的多边贸易结算机制、需要用新的优质产品与服务走出国门。

  技术发展趋势

  从总体上来看,网络将走向下一代。在走向下一代的进程中已经呈现出IP化、光纤化、无线化和智能化的技术发展趋势。

  IP化是指在21世纪,网络将向对IP业务优化的宽带分组网演进。网络将被IP统治,从核心网一直到用户设备,在网络服务层面形成一个IP世界。核心技术包括基于IPv6的高性能高速网络节点设备和多种IP终端。

  光纤化是指在21世纪,从网络核心一直到用户端的全光网将梦想成真,在传送层面形成一个光纤世界。核心技术包括单波长高速传输系统、超长距离传输系统、超大容量密集波分复用系统、光交换机、光城域网和光接入技术等。

  无线化是指在21世纪,无线宽带技术,不管是固定接入还是移动接入,将逐渐占领中心舞台,在接入层面形成一个无线世界。核心技术包括3G与后3G系统、无线局域网和无线城域网技术。

  智能化是指在21世纪,网络智能将从网络核心移向边缘,用户界面也越来越趋近拟人化,在网络边缘形成一个智能层或服务层。在向社会各界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和应用的同时,使人机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加友好、自然,更趋个性化。其核心技术包括智能化的网络服务器和用户终端。

  在历史的长河中,21世纪才刚刚开始,前面还有将近100年的历程。我们不可能预见到100年后的事,甚至50年后的事现在也难以预料。以上仅仅是对2020年之前全球电信业发展趋势的一个初浅探讨。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韩法院驳回总统弹劾案
温家宝总理出访欧洲
印度2004年议会大选
台湾“大选”验票
影星牛振华遇车祸身亡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中国羽毛球队战汤尤杯
中超首轮周末激情揭幕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