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正文

综述:当专利费成为通讯业驱动力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5日 14:52 中国经营报

  作者:刘燕

  如果国内有三大厂商占有50%的市场份额,以“百分之一”作为一个IPR许可费单位,并假设企业在五年内分期付款,那么国内厂家为IPR每年交纳的费用为2500万美元。

  也许是从美国高通公司开始,“IPR(知识产权)许可”逐渐引起人们关注,尽管我国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张国荣风采依旧一周年
金犊奖大陆初审揭晓 AC-尼尔森互联网调查
涉及CDMA技术的厂家得到了相应较低的费用,但是业内人士仍认为,在对待IPR的问题上,我们不应该仅沾沾自喜于在专利许可费上少花了多少银两,甚至对拥有IPR的企业暗生怨气,而应该更好地利用“IPR谈判”,促进我国移动通信行业长期发展所需要的激励机制的建立。

  对技术标准的投资大大不同于对某项产业的投资,一项专利变成产品需要众多工程师的努力和巨大投资。所以,技术开发、技术标准的价值不仅来自专利,更体现在研发投入和使产品投入市场并实现其发展。

  据业内人士介绍,研发的投入可能是技术标准投入的50倍。WCDMA(基于GSM的3G标准)技术的研究从1992年至1996年用了5年,产品开发从1996年至2000年用了6年,最初的商用从2001年开始,预计2004年以后将出现大规模商用。而来自27个WCDMA主要厂商的总投入已超过100亿欧元,有超过5万人次投入产品开发。

  据国内相关预测3G网络建设投资在500亿美元左右,若以其中涉及IPR的主设备投资占50%计算,涉及IPR专利许可的投资规模约为250亿美元。如果国内有三大厂商占有50%的市场份额以“百分之一”作为一个IPR许可费单位并假设企业在五年内分期付款,那么国内厂家为IPR每年交纳的费用为2500万美元。

  因此,我国花大力气参与IPR谈判一个单位的IPR费用下降相当于国家为每家企业每年补贴IPR费用1000万美元。如果再考虑终端市场这一规模会扩大至三倍左右,而费用又会被众多的国内手机企业分摊。较低的IPR费率会使众多的手机企业有可能参与国际化竞争。因此尽管存在世贸组织规定制约国家还是会坚持介入并尽可能地降低IPR使用费率。

  但较低的IPR费率并不能解决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不断的创新和巨额的研发投入是企业获得市场、获得竞争优势的必要手段。

  目前有一种普遍误解即国外企业拥有大部分专利因此不需要支付IPR费用。据诺基亚有关人士介绍,诺基亚目前在IPR方面是净支出。诺基亚目前的专利份额经多年累积而成而许多协议是过去签署。它当初所拥有的专利份额并没有今天的优势,但正是由于在IPR费用上的支出,才促使诺基亚不断地投资研发促进技术不断创,从而获得了今天明显的专利份额优势。另外,市场份额也会影响IPR费用例如市场份额较高的厂家,即使它持有的专利很多但比那些专利持有少、却没太多市场份额企业的IPR净支出高。

  国际型企业已经花了超过十年的时间和资金投入才获得了今天的专利竞争优势,对于中国来讲获得专利领导地位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有国外企业认为,不管用什么办法要求国外企业对国内企业给予较低的IPR费用,我们虽然获得了短期效益但从长远发展角度看,这种做法不能促进国内企业依靠研发去真正培育和建立竞争力。与其说国内企业发展的障碍是较高的IPR使用率不如说真正的的障碍是企业没有压力和动力做研发并通过研发来提高自身竞争力。

  在与IPR相关的谈判中国内企业总是期望合同期越长越好。但对于专利使用者应该不断地开发新技术,获得新专利相应他会期望合同期限短一些以便未来获得更好的谈判条件。也就是说现在的情况是国内企业正在“保护”自己避免研发工作也不去将研发转变为专利。也许我们仍缺乏激励机制要求国内企业去创造IPR,这将导致他们未来成本仍旧偏高而形成恶性循环。

  专家建议,我国政府应考虑建立强有力的激励机制以促进国内企业从事研究开,同时和国外企业达成一定时间内的较低的IPR费率当国内企业自身成功地拥有更多专利时再相应调高IPR费率。这样做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并促进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韩法院驳回总统弹劾案
温家宝总理出访欧洲
印度2004年议会大选
台湾“大选”验票
影星牛振华遇车祸身亡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中国羽毛球队战汤尤杯
中超首轮周末激情揭幕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