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西门子移动与波导结成战略联盟专题 > 正文

波导也搞国际化 徐立华称手机出口有3种模式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2日 10:09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欧阳长征 北京报道

  波导的相对优势

  《21世纪》:波导手机去年出口50万台手机,今年第一季度就出口60万,看上去形势不错,主要的因素有哪些?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NEC百万象素手机1元拍
新浪招商引资征代理商 2004车展大饱眼福

  徐立华:去年国内竞争很激烈,对波导而言,全部销售都在国内压力会越来越大,尤其是去年产量到了2000万台,市场占有率达到第一。这个量级对于波导来说是一个槛,要寻求突破必须开拓新的市场。

  我认为,许多东西除非中国人不会做,中国人会做的东西在世界都会有优势,比如彩电、摩托车、DVD。中国目前企业落后主要在技术方面,在市场方面不亚于国外企业,只要技术透明化,掌握了技术,国内企业都有优势。国内手机企业1999年起步,经过4~5年的发展和学习,除了芯片和协议软件外国内基本都没有问题。一旦我们掌握了这个技术,国内厂商的成本优势就会显现。中国目前提出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制造基地,这是肯定的。

  GSM手机去年开始从黑白屏转化为彩屏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就像黑白电视变为彩电一样。我倒认为,这是换代,而不是由2G变为3G。对老百姓来说,从黑白屏变为彩屏他们能够看得到,2G变为3G是看不到的、搞不清楚。美国、欧洲现在也是一样,欧美市场仅次于中国,市场仍旧巨大,有很多机会。

  《21世纪》:一般认为,欧美市场难度很大,波导为什么会选择欧洲作为先发的重点?

  徐立华:波导一向在欧洲市场有良好的合作基础。一是波导做手机最早是与萨基姆合作,萨基姆是法国的。欧美与国内不太一样,欧洲运营商主导、购买手机,我们与萨基姆、西门子合作,很早就开始出口欧洲。

  二是欧洲市场对质量和技术要求更高,能进入欧洲市场说明质量和技术没有问题,波导再进入其它地区(东南亚、南美)更容易些。欧洲市场销量占波导去年出口50万台的一半左右,有一半都贴的是萨基姆和西门子的品牌。东南亚、印度、马来西亚这些市场波导主要靠自有品牌,它们属于欠发达国家,新的品牌进去相对容易一些。

  《21世纪》:国产手机出口海外,绝对优势是谈不上,比较优势在哪里?

  徐立华:波导与萨基姆在技术上已经合作很长时间,质量上没有问题,主要还是依靠成本优势。另外,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在欧洲、美国、加拿大这些市场上,主要是销售诺基亚、摩托罗拉的手机,款式和品种都比国内落后。目前中国市场上同时有500~600款手机在卖,你在欧美市场上是看不到这么多款式的。波导在这些市场上,款式很受欢迎,再加上我们的成本优势,就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力。但就品牌而言,波导还刚刚起步。

  国产手机与欧美厂商比,在款式和成本上有优势;与韩国厂商相比,款式上没有优势,但成本还是我们低;对台湾地区来说,它们是加工企业,技术和成本上有优势,但在品牌上没有优势,这是由于它们长期从事代工造成市场经验较少的原因。波导的销售方式不一样,我们更懂得如何开拓市场,这也是在国内多年拼打积累下来的经验。

  例如,波导在印度市场上遭遇台湾迪比特的经历。它们进入市场的声势比较大,号称用500万美元去做宣传,而在销售是交给代理商去做。而国内的经验告诉我们,仅找几个代理商,做宣传是不够的,关键是要帮助代理商卖出机器,这样就需要做基础工作。波导在印度发展代理商,从广告牌如何设计,到手机在店面上该如何摆放这些细节都指导代理商。几次打交道下来,代理商都愿意卖波导的产品,已经初步在当地市场占稳了脚跟。

  出口的三种模式

  《21世纪》:TCL、海尔等国内家电企业在海外都有渠道,它们相对于波导是否已经占有海外手机销售的先机?

  徐立华:未来海外市场肯定要面对国内竞争对手。与TCL、康佳、海尔相比,波导不仅没有绝对优势,连相对优势都没有。

  但波导在行动上比它们快。我们知道国内竞争到现在这个程度是肯定要出去的,如果等到它们都出去了,波导也就失去优势了。我们现在拼命出口,就是为了抢占市场,很多海外销售网络已经开始建立起来了。

  去年波导全年出口50万台,今年我给国际业务部的任务是200万台。一季度出口60多万台,200万台的目标看来不是问题。明年可能就要翻番,400万台。按照波导的规划,去年国内销售1200万台,今年可能达到1700~1800万台,今年上半年缺货,但国内做到1500万台应该是没有问题。因此,我希望海外市场经过3~5年的努力做到国内国外各占一半(2000万台)。

  要达到这个目标,光靠欧美市场是不够的,还要重点发展印度、东南亚和俄罗斯的市场。国外市场每个国家的情况都不一样,我们会根据市场情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如欧洲是运营商主导,这样我们就采取反贴牌或运营商捆绑的营销模式;在俄罗斯、东南亚市场采取品牌销售的方式;而印度市场每个省都有各自的运营商,规定又都不一样,我们就采取分省搭建营销平台的方式。我们会建一些组装厂,在国内把主板造好后,然后运到印度去组装。

  波导今后出口可能会采用三种方式:自主品牌、贴牌、组装厂。搞组装厂只能是在欠发达国家。

  有销量才能整合资源

  《21世纪》:刚才谈到缺货,最关键的一点,波导要成为手机跨国公司,它的能力应该体现在对全球资源的整合,就如手机零件缺货,别的厂商都拿不到货,偏偏诺基亚就能够拿到,波导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

  徐立华:DELL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创造了一个全新的销售模式,通过直销的模式降低了自己的成本。然后取得了销售上的优势,才能够整合上游的优势。如果没有销量,你想去整合,别人都不会理你。

  波导目前有一个好处就是国内做到销量第一了,去整合这些资源相对会比较容易。不管是做显示屏、数码摄像头、电池的这些大厂家我们都可以整合。

  但是在世界范围内我们没有上到一个顶端,还需要努力。像前一段时间元器件紧张,诺基亚全年有1.5亿部的产量,一旦供货紧张,供应商肯定是先保证诺基亚、摩托罗拉,第二层次是索尼爱立信、三星。第三个层次才是波导。随着波导销售量的不断上升,相信供应商对我们也会越来越重视,整合各种资源才有可能。资源整合不是空穴来风,只有创造了市场份额,抓住了市场,你才有主动权去整合别人。

  波导工业园已经有5家零件厂商直接搬了进来。电池厂商三洋和索尼都在争抢与波导的合作,因为谁要是将自己的生产基地搬到宁波来,我们就把70%的订单都给它。企业的竞争刚开始是单个之间的竞争,最后则是一个企业群体的竞争。要降低成本,很显然除了自己的开发、生产降低成本外,对所有的配套企业要求降低成本。模具、电池、摄像头、天线、按键这些东西占成本一半以上,他们不降,这个成本是下不来的。

  出口的两大难处

  《21世纪》:海外拓展最大的难度是什么?

  徐立华:两大难度:一是品牌,另外是知识产权。GSM手机很多的技术专利权都在欧美、日本。在国内不必交缴纳专利费,但到国外卖的话肯定会遇到知识产权的问题。如DVD出口每台要交12美金的专利费。这样一来,国产手机的成本优势就完全没有了。

  《21世纪》:有些企业采用海外上市的方式来提高品牌知名度,从而帮助拓展海外市场,不知道波导有没有这方面的想法?

  徐立华:波导是国内上市企业,海外上市比较繁琐,国家和证监委程序也很复杂。我们不是没有这方面的打算,但是需要时间。国外上市我们不是为了圈钱,海外上市一方面提高知名度,一方面也促进我们改善管理水平。

  《21世纪》:波导能拿到AT&T和沃达丰的订单,但在不久前中移动向厂家定制手机,为何波导没有被选中?

  徐立华:中国移动定制手机的事情,我们当时知道的时间比较晚,这可能和我们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系。拿到中移动的技术要求后,我们准备得很匆忙,最后的样机不符合对方要求。例如,中移动这次定制手机要求对频率进行锁定,我们在短时间内是做不出来的。

  这次事件后,波导现在成立了大客户部,专门针对运营商进行定制化开发,在技术、市场方面我们正紧密与中国的运营商进行联系和沟通。

  另外,移动、联通定制手机对于国内企业来说不一定是好事。最现实的问题是,对于代理商来说,手机厂商一般都是先收现金,而移动、联通的习惯是过一段时间后才结款,这样会占用厂家的资金,带来一定的应收帐款。但是如果波导不放货给运营商,别的厂商就要放货给它们,大家压力都很大。波导倒是希望中国移动能制定一个标准,在这个标准下,各个厂商都可以生产。

  对于波导老总徐立华来说,同西门子之间的合作不过是重复一次“以市场换市场”的过程——西门子通过波导的渠道进入中国内地二三级市场,波导则借助西门子的品牌得以绕过欧盟的贸易和技术壁垒。同样的尝试,波导在几年前就已经和欧洲的另一家手机制造商萨基姆进行过。

  因此,徐立华在评价同西门子达成的战略联盟关系时,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滑过:“这只是让波导的合作平台增加了一个而已。”相比较而言,徐显然更看重波导在海外市场的下一步发展,而不仅仅只是同西门子的战略联盟本身。

  按照波导方面的估计,整个国产手机的比例还将继续增长,今后每年国产手机的销量都会超过海外品牌,市场占有率可能达到70%以上,尽管中心城市国产高端手机的比例会少一些。国产品牌的份额增长到一定程度后,市场会维持一个动态平衡,波导的市场占有率将会维持在20%以上,也就是说,国内8000万台的市场波导将占1600万台。想要继续扩大规模,只能向海外市场拓展。

  但来自市场调查公司的数据显示,国产手机目前掀起的海外出口热潮,很大程度上源于国内市场生存空间的压缩。随着国外厂商不断加大渠道的压缩力度,以及将业务重心完全调整至中国市场,国产品牌的压力从去年开始已逐渐加大。特别是在关系到未来发展模式的运营商手机定制过程中,缺乏技术优势的国产手机则完全处于下风。另外,日韩品牌的崛起,也蚕食了为数不多的中高端增量市场。

  索尼爱立信今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告显示:手机出货量达到880万台,比去年同期增长63%,销售收入达到13.38亿欧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6%,该公司已是连续三个季度盈利以及销售额持续增长。咨询公司Norson的市场分析报告预计,2004年欧美厂商和国产厂商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分别为44%和43%,而日韩厂商的市场份额已从2002年的9%增加到了近14%。

  同国产彩电先扫平国内市场再到海外寻求发展的模式不同,这种将国内压力释放到海外市场的做法,能否成为国产手机的另一种生存方式?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第三轮六方会谈将举行
我国部分省市供电告急
河北邯郸6-3矿难瞒报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事故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