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合资整合伊始 市场换技术是否可行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09日 07:52 北京青年报 | |||||||||
中国手机厂商产能过剩库存增长,继TCL合资阿尔卡特之后,波导与西门子再建合资公司 国产手机巨头波导与西门子建立合资公司的消息在五一节期间披露。尽管和数日前TCL与阿尔卡特的合作相比,波导之举的轰动性有所减弱,但其这一动作还是令人关注,在电信业专家看来,波导、TCL等国内手机厂商近来的一连串动作表明,原先预测的中国手机厂
-“市场换技术” 本周二波导与西门子共同公布的合作内容显示,未来西门子这家世界第四大手机制造商将通过波导在中国的3万家店铺和经销网络销售其手机,其目标旨在提高西门子在中国农村地区以及人口超过100万人的中小城市的市场占有率。而波导股份将从西门子购买制造手机的基础技术元件,两家公司将共同开发手机,并冠以波导品牌出售。 波导与西门子的合作再次被业内看做是一次“市场换技术”式的行为。但与以往中外之间合作不同的是,双方这一次合作得更为紧密,双方已走到共同开发这一更高的层次上,而此前波导股份只是从西门子采购手机的无线元件,并是西门子手机的合约制造商。 波导与西门子的合作,与上月间TCL与阿尔卡特手机业务联姻相比,虽在方式上有所不同,但有异曲同工之妙。 -技术软肋与品牌弱势 波导、TCL发动此轮合资攻势之前,中国手机制造厂商均在四处迫切寻找新的持续发展之路。 中国手机厂商正在从过剩的产能和增长的库存中感受到压力。按照最新的数字,今年国内37家手机厂商的计划产量累计1.7亿台,而全年手机市场需求量仅6900万台。其中TCL已形成年产4200万台的能力,波导方面产能已扩大到2000万台,而南方高科、科健、夏新年生产能力也都将达到1000万台。 继“造车热”之后,“出国热”是进入2004年之后,国产手机厂商中出现的一个新的热点。康佳早前宣布今年的出口目标是100万台,而TCL计划今年海外销售手机100万台,要做到去年TCL手机海外销量的10倍。波导扬言今年海外出口目标要达到200万台,要创汇2亿美元,并作为波导成为国际品牌迈出的第一步。 中国国产手机厂商壮语豪言,但几乎很少有人看好他们能在这条路上走得很远。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的陈金桥表示,欧美发达国家的手机普及率普遍较高,而且手机更新速度很慢,相比之下,中国乃至东亚地区依旧是手机消费增长的最大市场。 而此间更有分析指出,除了市场以外,中国手机进入国际市场面临着更严峻的两大挑战:核心技术的缺乏和品牌竞争弱势。 中国的手机厂商并非不晓得“技术软肋”的存在。但来自电信业专家的评价却不乐观,据说从手机底层的芯片、中间的软件和表层的外形的三层技术而言,国产手机仍处于表层或中间的软件层,甚至连协议层都没有掌握,更不用说核心的技术层面。与技术软肋相比,由贴牌生产而引发的品牌弱势则对中国厂商的困扰更深。 “贴牌生产”早已是中国手机业界公开的秘密。据说贴牌手机的大量存在,使国产手机厂商长时间以来在手机技术的研发能力上严重不足,有的企业根本就是一片空白。 -整合刚刚开始 技术与市场,这两大要素一直左右着中国手机制造业的命运。缺乏技术的国产手机厂商多年来一直采取着“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但几年下来的结果是缺乏核心技术的状况未有多少改变。 合资将是中国厂商尝试的一条新路,中国手机厂商在这条路上能获得多少技术提升将是业内最为关注的问题。陈金桥认为,合资模式会促使中外双方在技术上有更亲密的合作,但外国公司不会将核心层的技术转让给中国企业。陈的观点得到知识产权领域学者的认同,更有观点认为,在波导、TCL的合资行动中,外国公司借此扩大中国市场占有率的计划可能比中国公司的梦想更加实际,更容易实现。 刚刚披露的2003年年报显示:国内几大手机厂商的利润率均在下滑,例如夏新手机利润下滑7.86%、TCL手机利润下滑7.26%、波导手机利润下滑7.37%…… 国内市场饱和,外销险阻重重,中国手机的现状有如历史上彩电的一系列遭遇。 “从某种意义上讲,波导、TCL的行动是手机厂商开始整合的一个信号。”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说,这种整合包括中外厂商间的整合,更多的可能是中国厂商间的整合。(张念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