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正文

专家访谈:“小灵通”是限制还是发展(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28日 11:22 光明日报

  ●要求“小灵通”和手机互发短信的并不少

  ●没有一个“小灵通”手机品牌经过入网检测

  ●有人把“小灵通”比作适合国情的自行车

  ●“小灵通”用户今年底可能达到七千万

  主持人:蔺玉红 选题策划:张碧涌(info@gmw.cn)

  主持人语:由于种种原因,“小灵通”自诞生以来,关于它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当“小灵通”发展到现在的规模,遇到手机质量不过关、售后服务跟不上、与移动电话短信互通难实现等新问题时,业内人士的目光又重新回到了对“小灵通”如何进行规范化管理的根本原则上来。应本刊邀请,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杨培芳、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忻展红、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政策与发展研究所所长阚凯力、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监管事务部业务主办罗明伟就此进行了探讨。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 忻展红 (摄影 赵洪波)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监管事务部业务主办 罗明伟 (摄影 赵洪波)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政策与发展研究所所长 阚凯力 (摄影 赵洪波)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杨培芳 (摄影 赵洪波)

  “小灵通”不是主流技术

  主持人:前两天有一条消息,截止到今年3月底,全国“小灵通”用户总数已经突破了4700万,今年底可能要达到7000万,几乎覆盖了全国所有地市。“小灵通”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规模,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料。

  忻展红:对于“小灵通”,我很早就给固网运营商提出过谨慎和适度发展的建议。按我们的计算,如果把“小灵通”当成移动电话,它在用户总数中占不超过15%的比例是恰当的,这就叫市场细分。按这个比例发展,我们估计到2005年用户数将达到5000万,没想到今年上半年就要达到了,看样子明年还要继续增长,现在一些大城市也都开通了,再这样下去就超出市场细分的范围了。

  杨培芳:固网运营商把“小灵通”发展成这种状况,虽有迫不得已的因素,但总的来说是不理智、也是不冷静的。

  主持人:“小灵通”发展快了,有什么不好吗?

  忻展红:发展过快就会面临监管的风险,竞争激烈程度也会加剧,生存环境会越来越困难。另外,退出机制不明确也会带来风险。

  杨培芳:我倒觉得固网运营商在适当时机放弃“小灵通”才是比较明智的做法。“小灵通”是一种中间技术,运营商经过几年的运营,把在“小灵通”上的投资收回来就行了,面对日益规范和理性化的电信市场,每个运营商应该选择一个主打产品,不需要面面俱到,什么都搞。

  主持人:也有人认为“小灵通”就像自行车,符合中国人的习惯,有很强的生命力,能永久骑下去。

  杨培芳:将来的发展方向是信息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没有羊肠小道,也没有田间小路。在高速路上或者不让你的自行车跑,或者跑的汽车比你的自行车售价还便宜,在这种情况下,“小灵通”就会越来越没有发展空间。

  主持人:您的意思是说还不能把“小灵通”当作一种主流技术看待?

  杨培芳:肯定不能作为主流技术。

  忻展红:在网络经济中,非主流技术将很难立足,我一直认为它的寿命是有限的。

  主持人:目前“小灵通”有这么多用户,在中国这么一个特定阶段,总得给它一些市场空间。

  杨培芳:中国这么大,“小灵通”肯定会有自己的发展空间。目前这个阶段不妨让它过渡一下,而且要保证过渡得平稳。

  政府监管不能缺位

  主持人:在“小灵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的确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包括手机质量、售后服务,还有和移动电话短信互发等,现在看来,很多问题都和政府管制有关。

  阚凯力:政府对“小灵通”的管制,目前总体来看处于缺位状态。政府原来管过,但管不了。最后说一句“不鼓励、不禁止”,就放任自流了。

  主持人:像“小灵通”手机,现在很多厂家都在生产,有几十个品牌,哪家经过了入网检测?

  忻展红:按照规定,入网终端都应该经过检测,这是有规定的。终端应该是完全市场化的,检测标准是透明的,你把标准规定出来,我够条件了就可以入网。

  主持人:但是现在并没有标准啊,甚至应该到哪去检测大家都不知道。

  忻展红:定标准并不是什么难事。

  主持人:关键是该不该定标准。

  杨培芳:我个人认为应该把“小灵通”纳入到电信设备进网管理体系里来。网络产品不同于工业产品,它是标准化的,进网相对要有一个门槛,另外它有广泛的外延性,如果它自己质量不好,会影响大家,因为会有很多人打这个电话,但都打不通。“小灵通”终端既然是网络产品,就需要接受必要的市场管制。

  主持人:我在采访时发现很多家庭装备了多部手机,既有“小灵通”,也有移动电话。他们说,能互发短信就好了。

  杨培芳:去年信息产业部曾下发了(2003)147号文,要求固定网和移动网短消息互联。

  主持人:现在进展得怎么样?

  罗明伟:按照信息产业部文件要求,应该在去年12月底前搞完试验,在今年3月底前互通。但现在只处于试验阶段,近期互通难以实现。

  忻展红:互联互通过去针对的是电信网络中的基础业务,基础业务才讲普遍服务,按照这一原则,语音通信才是必须互联互通的。

  杨培芳:我不同意,只要消费者需要的都应该互联。

  忻展红:问题是什么叫消费者的需要?

  杨培芳:只要有运营许可证的运营商经营的业务,哪怕只有十几万用户有需求,也可以互联。

  忻展红:必须要有量,消费者要有诉求,没有诉求,凭什么说他需要?

  主持人:按总用户数算,要求“小灵通”和手机短信互发的用户也不会少。

  罗明伟:在国家2003年4月颁布实施的电信业务分类目录中,短消息业务属于基础电信业务范畴,应当属于强制互联互通业务。

  主持人: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手机目前已经实现了短信互发。

  阚凯力:在手机短信上强制互联互通,是政府对联通的扶持。政府对“小灵通”既然“不鼓励、不禁止”,所以对它的短信互通也没有必要强求,可以慢慢谈。

  杨培芳:各国的互联互通都是政府强力监管,靠企业根本协调不了。在“小灵通”和手机短信互发问题上,政府也应该强力介入。

  管制要和电信改革统筹考虑

  忻展红:“小灵通”在发展过程中,监管出现滞后是必然的。我一直认为“小灵通”在中国,就是在移动资费的空隙中生长。移动资费不改革,单靠政府硬管“小灵通”也是管不起来的。

  杨培芳:即使要管也得服从市场规律,不能逆市场规律。

  忻展红:电信管制确实有一些特殊性,这也是它成为世界难题的原因。网络经济有一定程度的自然垄断性,还有福利经济的问题。中国还多出一个特性,即运营商都是国企,所以“小灵通”的管制显得就更加复杂。

  主持人:政府部门怎么样才能做到既促进行业的发展,又要平衡好各家企业、消费者等多方的利益?

  杨培芳:消费者有长远利益,有短期利益,我想还是要站在消费者的长远利益考虑。主持人:这个长远利益还是要适应整个市场经济和电信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杨培芳:技术越进步,成本越低,功能越强,老百姓才能够通过政府的管制或通过市场竞争,享受到越来越便宜、质量越来越好的服务。

  主持人:能否预测一下今后“小灵通”的管制趋势?

  杨培芳:“小灵通”的管制今后要和电信改革相结合,我认为应该和移动资费的改革、3G牌照的发放综合起来考虑。应该预计到3G的发展,让固网运营商把现有的投资用好、用完,回收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再把“小灵通”转制。

  阚凯力:我有两点建议。一、对“小灵通”问题可以重新再论证,到底“小灵通”在我们国家是不是值得发展?二、移动通信领域竞争不足,满足不了广大低端用户的需求,在这一领域应该强化竞争。同时,要避免国有资产的重复建设和浪费,为此要考虑重新建立新的市场竞争格局。只有把产业格局理顺,建立了公平有效的竞争,才能真正从根本上保护广大消费者的长远利益。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小灵通新闻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