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2004全球NGN高峰论坛专题 > 正文

图文:信产部电信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雷震洲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26日 11:43 新浪科技

信产部电信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雷震洲演讲(骆磊摄)

  新浪科技讯 由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主办的“2004全球NGN高峰论坛”于2004年4月26日—28日在北京五洲皇冠假日酒店隆重召开。此次高峰会在以“共同打造中国下一代网络未来”为主题的大旗下,来自ITU的高官和国内、外的专家、运营商以及知名的设备厂商齐聚一堂,围绕NGN发展现状、技术趋势、业务应用和市场前景等几方面的内容,深入探讨中国和国际未来NGN各层面技术的发展趋势、运营商传统网络向高性能可盈利NGN的演进方式及下一代新业务的开发和运营模式等倍受关注的焦点问题。

华南虎七喜进军笔记本
张国荣风采依旧一周年
金犊奖大陆初审揭晓 AC-尼尔森互联网调查

  新浪网为本次峰会指定门户网站并进行了现场报道。图为信产部电信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雷震洲作主题演讲。

  以下为其演讲全文:

  雷震洲: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刚才韦总从战略的眼光对NGN技术分析的很具体。我这里讲是以科学发展观引导下一代网。我未必能讲得好,我只是起一个抛砖引玉,开头的作用。

  上个实际90年代出现了两大亮点,一个是互联网,一个就是移动通讯。这两大亮点点燃了NGN,全球互联网用户目前已经超过了7亿,全世界在网上传输以IP为代表的数据业务量已经超过了话音业务量。这个事情实质,是反映了人对信息需求的渴望,这个需求远远超越了端对端的话音需求。现在大家通过信息化推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所以数据超过话音是处于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另外一个亮点就是移动用户超过固定,移动用户全球超过了13亿,在2003年底比预期的日子提前了,近100个国家的移动用户数超过了固定用户数,我们国家在2003年12月份移动也超过了固定。这个亮点移动超过固定实际上反映人对移动性,对个性化服务的一种需求急剧的增长。这两个亮点,实际上向我们预示是21世纪的网络它要支持的绝不是现在已有的服务和应用。我们现在的网不仅是固定网、互联网、移动网,都不能适应这两个趋势的未来发展。将来需要网络支持大量更高价值的应用和服务,那么显然这两大亮点点燃NGN。

  现有网络不再适应,主要表现在容量、质量、功能等方面,比如带宽瓶颈,刚才韦总说了,将来为了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服务和应用,网络必须消除带宽瓶颈,而且要在网络每一个环节上都没有带宽瓶颈。第二是地址壁垒,将来为了让不是成千成万,而是上百亿的设备上网,我们必须消灭地址的壁垒。还有现有的网络服务质量不保证,将来为了比如说从运营商的角度讲,你要提供有服务质量保证的业务才能获得新的盈利模式,如果没有服务质量的保证,运营商没有底气提出新的盈利模式。为了适应国家安全、科研生产和经济建设和保护公众的需要,我们网络要越来越安全。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实际上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问题。还有就是现有网络不能提供很好的通用的移动性,还有为了让服务应用能够不断地发展和演进,不受制于网络,必须分开。还有将来网络竞争越来越开放,为了适应这样的趋势让更多的运营商、设备商、服务提供商,更方便加入竞争的行列,网络必须提供开放的接口。为了更好的实现业务的融合和业务的转移,更好的适应不同网络需要,我们应该把网络控制功能分开。在1999年—2000年期间,有890个打着NGN旗号的经营者获得了资金,而后来能够生存下来的只有不到10%。由制造商和运营商构成的NGN业仅在2001年一年之中,市场价值丢失了1万亿美元。对下一代宽带服务与应用缺乏充分的认识,宽带服务比具有100多年历史的电话服务更复杂得多,其包括的范围甚至是无止境的,对运营商和用户而言都是“老革命遇到新问题”。急功近利、盲目行事,被泡沫放大了盲目性,使得投资不见回报或者回报很少,失信于公众、失信于投资者、失信于市场,以失败与倒闭告终。NGN难以把握的因素有第一跟国家的政策有关,哪些服务允许搞,哪些服务部允许搞。跟国家、企业、个人的经济实力有关,因为发展NGN需要新的投资,个人兜里要有足够的钱来购买宽带应用。另外跟下一代设备的成熟程度以及性能价格比有关,因为没有性能价格比好的成熟产品,就难以形成规模性,难以支撑广泛的宽带服务。还有跟现时人们心理反应、行为惯性和文化因素有关,因为不挂网络如何先进,简单的人类行为因素是服务价值的最终裁定。而人类行为因素又是动态的、变化的,有时是需要引导和培育的。

  下一代服务。下一代网只是手段,下一代服务才是目的。ITU确认NGN目标是满足新的通信需求,促进公平竞争、鼓励投资、定义满新的通信体系结构以及提供开放的网络接入。需支持的业务包括电话与其他传统业务、高速互联网接入及其应用、视象、多媒体与数字电视广播、能与传统业务互通的移动性和游牧性、既要为人又要为大量的机器服务。下一代服务有三大特征,多媒体化、个性化和多样化。

  多媒体化就是向用户广泛提供声、像、图文并茂的交互式通信与信息服务。把声、像、图、文同步集成在一起的多媒体肯定是最适合21世纪的信息形式,也是人类最乐意接受的信息形式。多媒体通信作为时代发展的潮流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领域,在社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已成为各国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信息服务一定会再生产、管理、教育、科研、医疗、娱乐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成为一个心的可持续发展的增长点,为了实现多媒体化、要求网络宽带化和具有巨大的多媒体业务处理能力。

  个性化就是按个人意愿向用户提供“随时随地随意”的服务,对个性化服务的追求是人类的天性,上一代服务基本上是没有个性的。在新世纪,市场主要驱动力不再是技术,而是技术所能支撑的应用于服务,个性化服务将显得越来越重要。未来的电信市场将充满个性化的服务,每一个用户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而且他们的个性特征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深化,为了时下个性化,需要得到智能化和移动性管理的支持,得到服务质量保证和其他功能的支持。

  多样化就是在网络服务平台上开发能适应社会各界、千姿百态的大量应用。互联网的服务方式已向我们预示,21世纪人类将在网上开创新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商贸方式、金融方式、思想交流方式、文化教育方式、医疗保健方式以及消费与生活方式。这些新的方式将对应于许许多多的应用,可以说是没有止境的。多样化将带来更多的商机,更大的市场,更美好的生活。为了实现多样化,需要有一个能够逐步演进的网络平台,在此平台上能够不断创造、开放和管理新的应用服务。

  劫后重生。ITU在2002年确立了NGN2004Project,2004年推出11个NGN标准草案。欧盟2001年启动NGNI,2002年启动NGN2010,进行更广泛的深入研究。美国国防部决定在军网中全面部署IPV6,到2008财政年,整个军网完成向从IPV4向IPV6的过渡,去年还开展了大规模的IPV6网络实验。日韩也在大力开展NGI和B3G的研发工作。中国有软交换实验、CNGI、FuTURE等计划。许多设备制造商也在研发生产制造相关的一些设备。像我们电信研究院也在组织力量研究下一代网总体发展战略,演进策略、关键技术以及标准的制定,包括管制政策的研究等等。

  发展下一代网要“以人为本”,因为电信业包括信息服务业本身就是一个服务行业,服务行业为谁服务?就是为人服务。必须自始至终贯穿“以人为本”的思想。特别是21世纪人类将进入信息社会,什么是信息社会?是“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精神文化和环境保护的社会,信息和知识成为战略资源和生产要素的社会。人性、环境和信息将成为这个社会的关键。NGN是21世纪的信息通信系统,必须也必然是“以人为本”,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还要考虑后代人的需求。将来不仅为人类提供充满人性的服务,而且还要担当保护人类、保护环境的重任。

  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我们提出用科学发展观引导NGN。

  一、统筹网络与服务的发展。网络走的太快了,像2001年期间造成了大量的泡沫,以为网络上就可以财源滚滚,大把赚钱。实际上没有出现。如果网络来了,服务没有做好,就会错失商机。

  二、统筹有线与无线的发展。虽然现在移动发展超过固定,而且发展势头很猛,在中国这样固网投资很大的情况下,移动网不可能取代固定网,这两者之间必须要统筹考虑他们的发展。他们两者之间统筹发展,为我们创造了一个让移动网和固网融合的黏合剂。

  三、统筹传统网和NGN的发展。我们知道NGN并不是简单的事情,NGN和传统网络是长期共存的过程,在长期共存的过程中要统筹考虑他们的发展。

  四、统筹标准与技术的创新。因为NGN是不断创新和探索的过程,这个过程里面有很多的技术创新,希望形成一个全球的标准,在技术创新标准化的里面,也是要非常有技巧的加以统筹、协调、发展。

  五、统筹地区发展。

  六、统筹城乡发展。这也是中国地区之间存在很大的数字鸿沟,城乡之间也存在很大的数字鸿沟。我们发展下一代网不仅仅为东部地区富裕的人发展,我们要把NGN好处带给所有的人们。特别是在中国这样的国情之下,统筹地区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时代在互换下一代网,NGN好比一个新生儿,我们知道它一定会成长起来,但我们并不清楚最终它会长成什么样,因为在它的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有些意料得到,有些意料不到,NGN必将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演进的过程中成长起来,出现在地平线上,在容量、质量、功能、包容性上给予我们足够的保证,让我们可以放开手脚创造更多、更有价值的服务于应用,把人类代入信息社会。所以我说用科学发展观引导NGN绝非一举套话。谢谢大家!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