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2004全球NGN高峰论坛专题 > 正文

图文: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作演讲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26日 10:21 新浪科技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作演讲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在现场

  新浪科技讯4月26日,2004全球NGN高峰论坛将在京召开,新浪网为本次峰会指定门户网站并进行了现场报道,图为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作演讲。

  以下为其致辞全文:

  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很高兴有机会在这里就NGN体系的思考跟大家谈一下自己的
华南虎七喜进军笔记本
张国荣风采依旧一周年
金犊奖大陆初审揭晓 AC-尼尔森互联网调查
看法。实际上NGN在中国比较热了,反正这个月我收到的邀请就这个问题发言就有3到4个,所以可见NGN之热。

  关于Internet走过第一代、第二代,现在大家都说走到第三代了,也就是网格的形式。而且已经超过了Internet的最初应用。而且现在不再是PC了,还有PDA等都可以连接到网上。现在在缺乏的信誉里面怎么提供信誉,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这个图是19号在网上下载下来了,就是全世界当天发生了网络安全事件,大家可以看一下亚太地区当然包括中国,有将近100件网络安全的事件。这里面NGN是目前还没有统一的严格定义,取得的共识是网络规模更大、上网更大、更加安全可信、更加及时方便等等。虽然说了很多,但目前努力的方向还是集中在更大和更快上面。一般认为除此之外大家还要扩大一些协议,而且很明朗的认为NGN就是在英特网的技术上,扩大容量方向上走。也就是试图发展容量使得速度大幅度提高,来解决因特网现有的问题,它的目标比较笼统,但它的走向是比较明朗的。大家都看好IPV6,实际上跟IPV4相比,地址结构吸收了IPV4,增加了全球地址前坠。地址空间比较大,吸引是无处不在的网络,保证了端到端的应用。通过地址结构的改进,为等级选路、路由表的集合创造了条件,也着重注意了对移动IP的支持。但实际上它并没有解决因特网固有的问题。

  下面谈NGN,我们先注意一下中国电信业务发展的情况,固定电话去年增长是22.9%,接近23%。跟这几年基本上差不多。而灰线是移动,可见移动增长保持30%这么高,但相对前几年是下降的。对于电信业务量增长率是30%。因特网的用户增长率在下降也只有34%,这些增长率是30%几,但需要国际带宽去年增长了190%,回过头来中国电信的业务收入只增长是14%不到,我们通常说增量不增收,同时另外一个要注意的因素就是带宽消耗也增长非常快,比电信业务量增长还要快得多。我们国家电信业务发展到了一个转接点,用户数移动超过了固定,长途电话业务统计时长移动也超过了固定了。在干线所消耗的带宽比供应给数据的带宽高于供应给电话的带宽。目前上网的用户里面,使用宽带用户上网占总用户20%,但增长率很快,去年使用拨号接入上网的用户按照信息产业部的统计只增长了7%,而宽带的增长率很快,几年后上网的终端手机会超过PC。整个网络业务发展进入了一个转接点。现在的电话交界网不能满足数据业务,专门为数据业务设计的因特网,过去是成功的,但并不以为着因特网的路越走越宽,对现在主要盈利业务的话音在保持QOS的方面,另外在移动方面NGN关注是不够的。NGN目前能够达到的目标还不能满足电信界的需要,所以在NGN之后,ITU等提出更多的目标就是NGN,美国最近在起动100×100的项目,它要支持一个家庭上网,每一个家庭能够使用100兆,他们认为要用革命性的思想研究这个网络。赵局长提到了,今年2月份推出NGN定义,我觉得这个定义写的非常好。总结起来NGN基本核心是多业务、宽带化、分组性、开放性、移动性、兼容性、安全性、可管理性,我认为这个目标是可望而不可达的,太全面了。不仅是下一代,再下一代也不一定能做得到。当然这代表一种想法和希望,往这个方向努力。

  我刚才说了这个定义虽然明确,NGN是基于分组的,有人说将来宽带业务是为主的,显然宽带网络是主要消耗带宽的,但它带来的收入并不是最主要的。有人说分组最少是统计服用,效率很高。但实际上我们现在大量消耗带宽是分组业务,但我们带宽增长是190%,虽然分组有高效率,但分组差别很大。为了保证整个网络不得不使用,将来可能间接投资成本更低。之所以NGN使用分组并不是看中统计高效,而是看中了交换性。现在各种网络很多都使用分组,为了在前后项的兼容不得不采用分组,但必须面对分组带来了可靠问题。整个网络讲是分组的,但并不意味着在传送层要分组。在网络边缘对于尽力而为的业务特别是IP继续起支配的作用,在核心网则使用“电路交换”的光网络作为多业务平台。面向连接与无连接,电路交换面向连接,分组交换面向连接和无连接。在ATM和IP之争中IP因其简单面占了上风,并非IP协议理想,而是因为IP血污简单,伴随着数据业务的应用推广,IP已无处不在。无连接模式的缺点是仅立足网络层路由功能,放弃对该层以下的端到端的控制。因特网的成功得益于无线连特性,但其进一步扩展又受限于无连接特性,NGI是继续基于无连接模式还是面向连接模式,或者采用改进的无连接模式。2002年初思科、Intel、微软、3COm等CEO组成了TechNet为协会向联邦政府建议以2010年实现一亿家庭用100兆上网为目标制定国家宽带发展战略。2003年底美国NSF以750万美元资助100×100在未来几年开展以一亿家庭100兆上网规模为目标的因特网改进研究。能因特网已经不可能继续如它以前那样基本设计方式来发展,作为WEB流量控制设备的路由器太复杂了,大网络的运行越来越难且不经济。传统的路由器基于无连接模式,逐跳选路,在网络层同时进行分组专发通道选择,路由器处理腾里成为瓶颈。MPLS可在无连接模式中引入面向连接特性,MPLS实现了转发与控制分离,用面向连接的信令使任何一种基分组的链路层技术都可支持网络层无连接的IP包的传送。MPLS是结合了分组选路和电路交换特性的混合模型。MPLS根据需转发的分组对应的类别选择跨过该核心网的一条标签换通道。

  召唤和交叉连接,两者的区别就是一个是信令面控制,一个是网管面控制的。如果我们把管理面的功能也是可以交给控制面来做的。如果解决了颗粒性和实时性问题,控制面的功能也可以由管理面来完成,这两个面的功能界限可以淡化。在电信竞争环境下为了提高对客户需求的相应速度和服务质量,趋势是将分管理面的功能交给控制面来实现。通过移动的管理和呼叫的控制交配下面传送层的资源,来支持移动的主波、呼叫转发,这是NGO提出了简化的NGN的体系,反映了业务控制和传送分离的特征,当然也强化了它的控制面。关于终端,因特网的设计思想是智能分散在终端,网络是“傻瓜”,网络不了解用户业务的质量要求。NGI似乎仍沿用因特网的思路。NGN将采用因特网的技术,但不是其机理,即不再让网络作为“傻瓜”把复杂功能推给终端,当然也没有必要把现有终端的复杂功能一定要简化。在资源分配和业务传递方面,网络必须是主动和有智能的,不能像因特网那样靠终端来适应。智能在网络还是在终端的问题实质上是智能在高层还是在低层的问题。电信界看NGN是21世纪的网络,计算机界看NGI是新世纪的互联网。希望达到的目标而言,NGN与NGI没有本质的不同。NGN的概念源于电信背景的标准组织,NGI则为互联网研究部门和标准化实体所提出。两者从不同的源点,出发朝着几乎相同的目标发展。NGI非常明确走从因特网发展之路,NGN可能是走网络业务会聚之路。

  回过头来看,NGN从业务会聚的思路演进,就人们的愿望来讲,总是希望用一个网完成全业务的所有功能,虽然有ISDN和B—ISDN前车之鉴,但NGI和NGN并不放弃这一追求。NGI的目标是成为对数据业务优化的全业务网,即主要支持数据业务,尽力而为的支持包括话音在内的实时业务,利用轻载等方式提供部分QOS或COS。NGN的目标是构造能够提供包括电信业务在内的各种业务并能够使用多种宽带且有QOS保证的基于分组技术的全业务网,或者说应该是一个电信级的全业务网。显然,NGN的全业务网实现难度更大。一种设计思想是集电信网和Internet优点于一身构造一个全业务综合网,实现B—ISDN希望而又未竟的目标,这是一种理想的路线,世界上众多的电信公私合研究机构正为此而努力,但电信网和Internet机理不同甚至相反,融合并非易事。另一种设计思路是用多个业务网综合为全业务网,在多个网上业务会聚,实现一个号码的综合接入,从用户使用的感觉仍然是一个多业务的综合网。ITU在一些文件中提出NGN作为GII的实现方式,特别是应基于GII的多样性技术的“网络联邦”的概念,更直接的说“NGN被看作是GII的“网络联邦”的一部分”。由此看出ITU并不排除用几个网的联合实现NGN的方式。甚至有人明确提出固定业务与移动业务在行多方面不同,不要试图为固定与移动业务的综合产生一个单一的NGN。而且反映用户要求的业务差异化越来越明显,网络能力客户化的呼声渐起,不同的网络各具所长,当用一个网来综合时一些特点可能难以体现。至少在NGN的初期总要面对与多个现有网互通的现实,而且在NGN的初期其主要盈利的业务仍然是话音,原有的PSTN是非常适合承担这一任务的,具有PSTN的运营商将首先选择在NGN中通过VOIP的MG或软交换设备利用PSTN支持话音业务的方式。为了适应网络环境和业务发展进入新时期,做好网络升级换代的准备,我国有关部门和单位积极开展NGN和或NGI研究核试验。五个运营商将在我们国家的东部和中部覆盖所有省的网络,结点会使用10G,另外会做一些研究和开发实验。可以注意到,这些技术开发的实验,不仅仅是聚焦在NGI上面,应该说还有考虑到NGN的需要,也就是说大规模的无线和移动漫游的实验,还有电信新业务和商业模式的实验,还有计费的实验,还有端到端的实验,还有兼容的实验等等。虽然我们把网络叫做NGI,实际上我们希望在这个基础上同时探索NGN。NGN和NGI两者寻求的侧重点不一样,两个IP协议和路由协议是一样的。两者有竞争,但也有互相借鉴的地方。当然NGI并不是NGN的必由之路,但从NGI入手难度相对少一些,可以先解决大容量和可扩展性的问题,NGI的目标比较简单,NGN的目标太全面了,很难说什么时候能够达到这么全面的要求。按照我前面讲到了采用多网络综合得到多业务网综合的可以把NGI看作是NGN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际上NGI是往NGN发展重要的步骤。NGN路是刚刚开始,还有很多的问题没有看到方案,比如安全性、计费和网管、可盈利的商业模式、电话网和Internet编号和寻址的统一、支持流媒体等等,正在加紧研究。想达到宏伟的目标路还很长。将来整个网络的安全不能依赖加密,更要能够做到更安全可控。所以这个事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的路发言到这里。谢谢大家!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