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朗讯中国高层震荡专题 > 正文

朗讯事件启示:电信市场规则亟待健全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20日 15:39 通信信息报

  朗讯事件暴露了电信业市场的“商业潜规则”。谁是事件的受害者?它又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面对朗讯事件,我们又当如何应对?

  本报实习记者 付华顺

  朗讯宣布解雇中国区的四名高级主管人员,理由是这四名主管在企业运营中存在内
华南虎七喜进军笔记本
张国荣风采依旧一周年
金犊奖大陆初审揭晓 AC-尼尔森互联网调查
部管理控制不力,可能违反了美国的《反海外腐败法》Foreign Corrupt Practices Act。虽然朗讯总部没有证实中国区的四名主管人员存在着行贿行为,但分析人士指出朗讯中国飞速发展的业务可能与业界所说的“潜规则”有关。

  朗讯作为事件直接的主角,其中国区高层的震动是否会对朗讯在中国的业务造成负面影响?回答是肯定的。估且不论朗讯如何面对自2001年起至今近10亿美元的合同订单,更让朗讯不安的还是在中国信息产业部即将派发3G牌照的关键时期,电信运营商也欲敞开钱袋子采购电信设备。此时,背负“贿赂”污点的朗讯中国以什么去面对3G的采购订单?虽然朗讯美国总部声明此事不会影响到在中国的业务,但恐怕所有人都明白,朗讯在电信行业采购中已是“烫手的山芋”。在事情还没有明了之前,运营商在采购朗讯设备时必然会持更加谨慎态度,以免被卷入敏感的事件中心。

  当然,朗讯主动拿自己开刀,舍卒保车,是有自己的考虑的。一方面,是要澄清自身的清白问题,表明自己的立场。另一方面,朗讯主动揭露事情的真相,可以树立起一个反腐者的形象,尽量减少事件对企业声誉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也旨在把中国市场存在的一些不规范的问题摆上桌面,以此引起中国高层的注意,从而改变中国电信市场现有的某些不良的游戏规则。因此,从长远来看,朗讯的业务是否会受到事件的影响还难以作出一个肯定的判断。发现问题而不掩饰,这也是朗讯给予我们最重要的启示。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步伐的加快,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也不断走向规范与成熟。但不可否认,当前市场也存在着某些不良的“商业潜规则”。在以特别手段来争取业务的企业中,朗讯也不是第一家。分析人士指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行贿事件近十年来呈上升趋势。有数字统计,中国在最近10年,至少调查了约50万起腐败案件,其中64%与国际贸易或外商有关。一个行贿的多发地带是进口贸易。”一些外企中的中方管理者也公开表示:“这是外企公开的秘密,没有这种做法我们没办法继续下去。”

  可见,所谓“商业潜规则”在中国还是有一定的市场。特别是在竞争的日益激烈电信市场上,如何在诸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采取一些非正常手段让买方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商务决定无疑是一条捷径。

  但是,这种“商业潜规则”是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策相悖的,也不符合WTO所倡导的公平竞争精神。它造成市场的无序竞争,对我们正在建立中的市场经济体制也是一个严重的障碍。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应如何打破这种不良的潜规则对市场造成的不良影响?这主要应从三个方面来着手解决。

  首先,政府监管部门应积极为建立规范的市场体系提供条件,并承担起维护市场的交易规则的责任。提高自身办事效率,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创造出良好的市场竞争外部环境。归根结底,就是要降低交易成本,营造成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其次,企业自身也要加强行业自律,以身作则。随着中国电信市场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电信企业走出国门,跨国电信公司对我国电信市场跃跃欲试,这使我国电信企业必须面对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因而,国内电信企业要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遵循国际市场竞争规则;要树立起以质量、服务取胜的竞争意识,提高国内电信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最后,加强立法对企业的监督作用。朗讯总部这次对全球23家海外分公司进行调查中发现,只有中国一家出现违规现象,这说明我们的法制还不健全,不能起到对企业腐败行为的震慑作用。通过严格而完善的立法规范,不但可以避免企业规避法律以谋取利益,同时也可以增强企业依法经营的意识,加强行业自律,从而建立起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朗讯事件的发生,对朗讯来说也许并不失去什么;但对中国的电信企业来说,如果不加强行业自律和企业的诚信度,输掉的将是整个电信市场;对中国的电信市场来说,如果不建立起一个公平、有序、规范的市场竞争体系,对中国的电信产业来说将是一场灾难。《通信信息报》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