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2004全球NGN高峰论坛专题 > 正文

信产部、中国电信及中兴专家谈NGN及软交换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16日 19:30 新浪科技

从左自右依次为:赵慧玲、龚双瑾及徐勇积

   本期嘉宾: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首席专家 龚双瑾

        中国电信集团北京研究院副院长 赵慧玲

        中兴通讯公司软交换产品总经理 徐勇积

新浪通行证 快乐e特权 张国荣风采依旧一周年
金犊奖大陆初审揭晓 AC-尼尔森互联网调查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最近关于NGN的讨论特别的多,这已经是我们第二次做NGN的嘉宾聊天,今天非常高兴请到了中国电信集团北京研究院副院长龚双瑾女士、中国电信集团北京研究院副院长赵慧玲以及中兴通讯软交换产品总经理徐勇积先生。请大家做一个自我介绍。

   龚双瑾:我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参加新浪的NGN的访谈,我叫龚双瑾,我是电信研究院的首席专家。

   赵慧玲:我叫赵慧玲,是中国电信集团北京研究院副院长,目前现在也担任中国通信标准协会网络与交换工作技术委员会主席的工作,同时也是我们国家863通讯主题的专家组成员。

   徐勇积:我是中兴通讯软交换产品总经理徐勇积,非常高兴来到新浪和大家聊天。

   主持人:请赵院长谈一下关于NGN的发展,包括定义和标准的问题。

   赵慧玲:有关NGN的国际标准化的问题,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终于有了一个对NGN的定义,这个定义是这样说的。NGN是基于分组技术的一个网络,能够提供包括电信业务在内的多种业务,在业务相关功能与传送下层传送功能的基础上,业务和传送分离的基础上,利用多种带宽,能够支持QOS能力的技术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多个运营商的接触能力。就是说用户不受限制,自由的选择运营商,能够支持普遍的移动性,确定用户的业务的提供能力。这是比较笼统的一个概念,但是,这个概念也是讨论了很久,是基于分组的业务和网络的分离的新型的网络。

   这个标准出台了十多个NGN的草案,这也是全体的ITUT成员的努力的结果。目前关于NGN的体系架构的标准草案,规定整个NGN的架构。业务上的要求,就像技术体制一样,规定整个业务的总体要求和网络功能,然后还有相关的参考模型,NGN的移动性管理,对于IP网的可管理性的这样的标准的草案。还有相当于NGN的演进,因为大家关心NGN是基于分组技术,就是对IP网的服务质量的体系架构,还有IP网基于以太网的体系架构,还有端到端的要求。出台了一系列NGN的主体的技术草案,这样的一个标准,基本上是对下一代网络有一个总体的框架性的要求,我自己觉得,很多的具体的内容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首席专家 龚双瑾

   主持人:龚总可以谈一下电信研究院在NGN研究的一些成果,包括进展?

   龚双瑾:NGN的研究,在整个电信研究院在各个研究所都在进行,包括NGN的发展的战略、策略,还有相关的具体的技术都有很多的课题在研究。同时,我们也是根据NGN的发展的需要已经做了一系列的标准。所有包括我们传送层方面的,控制层方面的,业务层方面的,都做了相关的标准。这些标准有国际建议可遵循的,有些东西我们走的比较快,所以,这些标准的特点,中国在没有国际建议的情况下,很多标准是结合中国的情况提出来的。所以,我们有很多的NGN的文稿,像ITU提交,就是因为我们走的比较快。

   主持人:徐总谈一下中兴通讯在NGN方面的研究情况?

   徐勇积:我们很早就投入了NGN上面,是在98年就开始了。实际上我们当时98年在美国设立一个研究所,后来我们把这个技术引到中国以后,中国的网络有一个很好的条件,我们在这上面应用,中国的运营商和用户来说,都有一个非常好的前程和吸引力。所以,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另外,我们目前有一千多个人在投入研发,同时,我们也和科研机构进行合作进行研究,我们更多的工作是投入到实验上和商用上。前面,我们从2002年到2003年实验的工作做的多一些,从2003年我们投入到商用上,中兴通讯也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商业化的网络。

   主持人:您说在美国想设立一个NGN研究所,为什么考虑在美国设立呢?

   徐勇积:这是很自然的,很多的通讯在那边发展起来的。我们后来注意到NGN基本技术是控制,有了基本的原理以后,我们结合到国内的网络上,结合我们的情况,我们发现,国内的厂商能够为国内的客户提出更适合国内的网络的应用。

   主持人:并不代表NGN更大的市场在国外?

   徐勇积:这是两个方面。


中国电信集团北京研究院副院长 赵慧玲

   主持人:赵院长提到了NGN的标准问题,也是一个争论的结果,在NGN这些标准当中,哪些体现了中国的声音?

   赵慧玲:主要是在有关NGN的起草中,我们这次国际会议最主要的是中国有17篇文告被大会所接受,中国基本是在NGN的IP的QOS,就是服务质量方面我们提交了很多的文稿,基本上对QOS的体系架构,端到端的QOS的要求等等都做了贡献,而且相关的一些标准的草案,主要的编辑者,都是由中国人来承担的。也有很多的文稿也是由中国的包括的国内的企业,像中兴通讯等等他们都交了文稿,还有体系架构等等,这些标准草案,也是由中国的企业来提供的。所以,我们在整个的国际的NGN的标准的制定中,相关的单位,还有中国电信研究院都做了很多的文稿,做了很多的推动工作。

   网友:下一代网络比较大的特点可能是体系上的分层的结构,请龚总谈谈分层机构的特点?

   龚双瑾:首先,在传统的电信网里面,我想分层是针对传统的电信网来讲的。在传统的电信网里面只有传输这一层,还有交换这一层,交换的大家知道,很多的交换机,就是现在的电话的交换机,在这个交换机里面的控制和承载,还有业务的提供,都是由交换机完成的,所有的事情都由它做的。这是我们现在不分层的概念。但是,这种方式我们现在看到有很多的弊端,首先是我们因为交换机特别的多,像中国已经达到用户数五亿多,交换机的容量不止五亿,会更多,因此,做什么业务和事情,所有的交换机都要修改,如果交换机不能修改的话就不能提供,如果随便做每一项业务都是交换机完成,所以,必须把交换机修改,所以业务非常的慢。下一代就是把业务和呼叫的控制分开,就是完成呼叫的话就完成,但是业务由外面提供,可以通过外面的应用服务器或者以前的智能网,各种智能的逻辑,电话卡等等,800业务,这些所有的业务放在外面的平台做,交换机不做了,这达到了业务和呼叫控制分离。但是我们到NGN的时候,业务控制分离更上一层楼,将来的业务的启动,不仅仅是由运营商自己做,还可以由第三方来做,我们对网络来讲是开放的接口,第三方通过这个接口可以提供业务。另外就是把呼叫和承载分开。以前我们是完全入线和出线连接起来,现在连接的工作,不是由交换来做,而是由下面的承载来做,告诉你谁和谁连接,这种分离的好处,就是承载不固定了,可以是IP的,可以是ATM的。这样的话,承载不受控制的,比较灵活。这个相对传统的电信网络,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进步。这个进步有一个好处,提供一层一层之间是开放的,这一层是可以用一个厂家的设备,另一个可以用另一家设备,这样给运营商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当然,有没有弊端,分层有一定的弊端的。

   弊端控制在呼叫和承载的分离。如果下面的用户,这个用户和那个用户通信,呼叫完以后,软交换承载部分的通讯就不知道,没有交换机都经过就知道,就不知道了,你们之间通什么不知道,不太好控制终端和设备之间的通讯的内容。另外,分离以后,我们采用的都是一种协议,承载和软交换之间进行交互,这种协议本身就是运动的通道就是我们IP的通道,跟传统的电信网的切号控制消息来讲,可靠性不如原来的传统的好。所以,现在我们在整个的实验过程中也发现,可能会影响计费的准备,媒体流的控制等等,这是分离带来的一些问题。

   主持人:中兴是国内比较知名的系统提供商,你觉得NGN对您这样的企业有什么样的机会。


中兴通讯公司软交换产品总经理 徐勇积

   徐勇积:从大的方面来讲,我们作为一个通讯网的设备商来讲,有几个变化,从中兴本身来讲,最终是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现在中兴成为国内的一个知名企业,也可以和国外的厂家竞争。但是,总的情况来看,二代的情况来看,和国外的老牌的厂家来说,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下一代的网络,NGN和三代,我们觉得在下一代的中兴有机会进入全球的一流厂商行列。

   网友:您感觉下一代网络有什么样的特色服务能够吸引用户来使用它呢?

   徐勇积:刚才龚老师和赵院长都提到了下一代网络的基本原理,首先就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把多种多样的用户接进来,赵院长提到了,多种多样的用户,就是把固网的用户,我们也可以双切入,也可以铜缆线切入,也可以宽带网切入,同时,也可以无线的形式进入。包括以后三代的网等等都可以享受同样的服务。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讲,主要是把这方面,现在的数据业务、语音业务和视频业务结合在一起,这三种业务结合在一起,给用户提供方便。而且,以前的业务是厂家自己来开发,现在实际上可以让第三方开发,以后甚至用户自己可以定制

   网友:刚才提到了接口标准的问题,赵院长,国内的标准是怎么样的?

   赵慧玲:因为NGN的概念比较宽泛,包含了包括传送网、IP、业务网软交换,所以,国内的话,假设从业务,我们聚焦在软交换来讲,软交换标准研究组2000年制定了开始软交换的系列标准,只是定位在业务层面上。软交换的标准,我们做了设备的总体要求,相关的媒体的网关要求等等,还有接入的媒体网关,ID,相当于终端设备,还有服务器的接口的规范,还有将来的开放业务的平台,有开放的接口,这样的API的接口的规范。随着应用,我们还有更多的接入服务器、控制设备,基于软交换的协议的要求,有很多的新型的控制协议,H228协议,互通的许多标准等等,在软交换这一块,我们已经做了比较完整的规范。但是,就NGN的话,因为这个题目比较广泛,比如说像IP的网络,IP还有相应的一些,下一代有IPV6、IPV4的一些协议,包括网络性能,QOS我们已经开始预言,NGN的内容太广泛,我们觉得在软交换方面,我们已经有一套,当然,这个工作还会继续下去。

   主持人:NGN标准和国际标准关系是怎么样的?

   赵慧玲:包括一些协议和接口,我们基本是遵从国际的标准,因为只有和国际标准一致的话,才能带来比较好的通用、兼容等等,这是比较好的。可是我们做了很多设备的标准和相应的测试规范,这个是没有的,相当于我们在通信标准协会的大旗下,我们技术工作委员会,大家成员单位群策群力,大家集体贡献,然后把我们的相关的设备规范和测试规范,包括一些测试方法是我们自己制定的。而且,我们觉得这个标准目前在国际上没有什么可借鉴的,而且是我们自己做的,而且这个水平,我们觉得相当于国际的相同的水平。

   网友:会不会上升到国际标准呢?

   赵慧玲:一般来讲,国际标准的话是规范一些协议和接口,对于设备本身的话,各自国家对它的要求可能不太一样。因为我们国家整个行业,电信监管这一块,有设备入网许可的制度,所以我们有相应的规范和测试规范作为基本的依据。

   网友:徐总,NGN大家谈的内容比较宽泛,而且在标准制作方面也不一样,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兴通讯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做这样的研发,会不会有一些风险的情况?

   徐勇积:投入的话是这样的。前面谈到,我们从98年开始投入,包括刚才谈到NGN是标准的东西,我们在2000年的时候,和赵院长一起讨论中国的标准。这个标准大家对收费标准不一样,作为我们厂家来讲,我们从协议和接口来说,有标准的。

   当然,我们看到有些运营商,包括国外的,开始很难响应,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和投入,都学了很多。所以,从厂家来说,我们应该说是从公司来讲,一年的投入,每年都在增长,我们觉得这方面不会有很大的问题。我们觉得关键是怎么避免风险,使我们和客户有更多的交流,作出适合中国的发展的思路。

   主持人:中国3G政策一直不是特别的明朗,可能产生有些公司压了大量的资金,会不会在NGN上有同样的情况出现?

   徐勇积:作为个别的厂家,有一个提前量,不可能说市场来的时候才做,有一个提前量。这个也是对一个企业的考验。

   信产部、中国电信及中兴专家谈NGN及软交换(2)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