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正文

政府:稳健务实发展中国3G产业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05日 17:51 通信世界

  本刊记者 乔楠

   “中国政府对3G标准的选择和牌照的发放,将遵循市场发展的规律,在充分考虑业务应用和市场发展的基础上,结合通信市场的需求等因素来决定。中国3G市场的发展,走过了一条稳健务实的道路,是健康而有序的。”在日前召开的“2004第三代移动通信应用峰会上”,信息产业部科学技术司副司长张新生的一番话受到了与会者的普遍关注。

点击会看到更多的新闻 愚人节,你想整谁?
首届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AC-尼尔森互联网调查

  为期两天的3G峰会,受到了信息产业部通信科技委副主任,原无线电管理局副局长陈如明、人民邮电出版社社长杜肤生、信息产业部科学技术司副司长张新生、电子产品管理司副司长赵波、综合规划司副司长钱庭硕、经运司副司长王秉科,以及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室主任王学庆等领导的高度支持和关注,部分领导还在会议上做了重要讲话,他们精彩的发言将会议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

  中国3G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积极参与,更离不开政府的关注和支持。

  机遇与风险并存发展3G意义重大

  中国的3G市场拥有大量的机遇,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风险。

  国家发展改革研究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室主任王学庆认为,企业投身3G产业面临的风险甚至比机遇还要更大一些。

  设备制造企业所面临的风险,首先是技术开发风险。对3G相关的技术进行研发,企业需要投入巨额的资金,而一些项目的开发并不一定会获得成功,还有一些项目会因为开发落后而被其他的企业获得专利,这些都可能导致企业技术开发失败,造成一定的损失。

  第二是标准风险。国际电信联盟目前确定的3G技术标准有3种:WCDMA、CDMA2000和TD-CDMA,在这些标准下,还有各种各样的标准,企业选择哪种标准需要冒一定的风险。

  第三是产业化风险。技术达标的产业必须得到市场的承认,从现在的情况看,3G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在大规模的商用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这个风险可能由技术形成,还可能由消费习惯形成,技术先进并不等于市场成功。另外因为3G链条各方的关系,信息服务业发展的相对滞后,也可能会导致运营业和制造业经营的失败。

   第四是我国电信设备制造企业必须面对的特殊问题。我国的电信设备企业缺乏经验、核心技术少,目前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在技术开发阶段可能耗尽其所有的资金,即使技术开发成功,以后大量的制造费用、产品推广的费用,也会造成企业难以承担后续的技术发展风险,在产业化和商业化方面遇到新的问题。

   相对于制造企业,运营企业面临的风险还要大得多,这种风险来自技术、服务等诸多方面,让用户放弃2G而改用3G需要一个过程,3G正式启动后,在很短时间内不大可能得到推广,这会给希望迅速得到利润的企业带来风险。

  尽管3G存在着诸多的风险,但是由于发展3G意义重大,将给中国的电信产业带来深刻变革和重大契机,因此,发展3G势在必行。

  首先,3G为国内电信设备制造业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发展机会。3G的出现和发展,有可能会使设备制造业的现有格局得以改变,使我国的制造业获得突破性的发展。在3G以前,我国制造业一直处在不利的局面,3G为我国的电信设备制造业提供了一个新的大好机遇,如果应用得好,将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国内企业在技术上依赖国外的局面,甚至可能使我国逐渐成为电信设备制造业研发的强国,这无论从产业发展和经济利益的角度上,还是从产业安全和国家信息安全上看,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其次,3G对现有的运营企业影响很大。目前的移动运营商只有两家,3G牌照发放后,获得许可证的电信运营企业将是最大的受益者,并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各个电信运营业在市场中的竞争态势。

   第三是3G对相关信息服务业的影响。3G的特点是信息业务的大输送,以便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信息娱乐服务,如果信息服务业无法提供足够的业务,就会使3G失去吸引力。

  王学庆主任认为,这些影响的前提是3G不仅要发展,而且必须大规模地发展。在大规模发展的情况下,3G还将对我国的宏观经济产生深远影响,3G投资及3G消费都将对经济起到拉动作用,同时,3G对进出口、就业和价格总水平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突破3G终端瓶颈加快生产研发力度

  对于3G终端的研发,信息产业部电子产品司副司长赵波和科技司副司长张新生等领导一直十分关心,他们曾不止一次地强调,国内企业应加大对3G终端的研发力度,实现国内设备制造企业在3G时代的群体突破。

  在本次会议上,赵波副司长认为,3G终端一直是3G产业中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尽管这两年来3G终端的质量和性能不断得到改善,但是从全球的范围来看,3G终端仍然被视为影响3G发展的瓶颈。

  从目前3G发展的总体情况看,3G终端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3G产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语音业务质量没有明显的突破,尽管目前在3G终端方面很多企业都推出了比较多的业务,但从目前3G网络应用的情况看,在语音的质量方面,3G并没有表现出比2G更加明显的优势;第二,3G终端少,影响了应用的发展;第三,终端产品的互联互通存在困难,从目前的业务来看,一些业务主要是局限在某个厂家的手机和设备,对不同厂商提供的终端而言,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现在的网络业务虽然实现了多样化,但各种3G终端在互联互通上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面对3G这样巨大的市场,国内的设备企业纷纷投入力量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TD-CDMA的研发上,海信、迪比特等公司也已经开始进行了研发。但是,由于受到自身实力的限制和市场的影响,一些国内手机生产厂商对3G终端研发的投入力度还不够大,总体上是持观望的态度,一些企业认为国内的3G牌照没有发放,3G的启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在研发上明显落后于国际上先进的厂商。

  赵波副司长强调,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在移动通信终端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3G终端上的研发工作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并不大,面对即将到来的3G时代,我们应勇于迎接挑战,力争在我国3G业务正式商用的时候,能够为电信运营市场提供可靠的3G终端设备,为我国的3G产业发展提供有利的支持。通过对国内市场的调查和了解,结合3G终端存在的问题和需求,赵波副司长建议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首先,要加强3G核心芯片的研发工作。在2.5代研发一直被认为是国内终端制造企业一个弱点,也是国内企业和跨国公司的差距所在,因此针对3G的终端,企业应加大投资,开展多媒体芯片的研制和开发工作,从核心的芯片入手,提高国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能够为3G多媒体提供多种应用。目前在WCDMA和CDMA2000方面都有一些厂商展开研发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第二,要大力推动具有3G终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未来3G终端的操作系统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将成为开发的基础,具有一个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制定相应的平台标准方面,包括在一些应用及文字处理软件上,希望国内企业能够主导这一市场。

  第三,要加大力度解决3G终端的电源问题。目前3G终端的电源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企业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继续加快高效锂电池的开发,另一方面通过对终端的整体设计加强对电源管理系统的研发,希望通过对电源有效的管理,降低功耗,解决手机的电源问题,希望能够建立公共的开发中心来支持对终端的测试,包括提供一些研制的支持和应用。

  第四,要进行显示器件的研制。目前的显示器件在手机制造成本上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基本在30%~40%。

   第五,政府将积极引导企业做好3G终端的规模标准工作,积极引导终端厂商对终端进行研制和开发,实现结构的标准化以及接口的标准化,使未来的关键部件能够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上,并尽可能实现标准化。

  关注TD-SCDMA进程实现3G整体跨越

  在本次3G论坛上,赵波副司长和张新生副司长均强调,政府将继续加大对TD-CDMA的支持力度。回顾我国通信产业的发展历程,第一代和第二代为我国培育了世界第一的移动通信市场,面对即将来临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市场,国内的厂商不应该再落后,政府今后将继续支持以TD-CDMA为核心的产业链的发展。

  政府一直十分关注TD-SCDMA的发展,这一技术的发展将有助于我国3G企业实现整体跨越,目前TD-SCDMA的进展情况也较为顺利。张新生副司长认为,3G的市场一定要将市场和应用相结合,新技术脱离市场就无法实现其价值,盲目发展就必然导致泡沫,技术的先进性必须和市场的应用和内容开发相统一,必须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模式。

  中国政府对第三代移动通信发展的考虑,一定要从国家的利益出发,要统筹兼顾,要有利于国内产业的发展,要有利于通信网的升级换代,基于这一原则,中国3G的选择和牌照的发放,将遵循市场的规律积极采取标准,在充分考虑业务应用和市场发展上结合通信市场的需要等因素来决定。中国3G的发展,走过了一条比较稳健的务实的路,发展是健康的,同时也是有序的。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