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正文

2004电信业发展高层论坛侧记:智者相约共商大计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25日 18:38 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

  阳春三月,北京春意盎然。“2004年中国电信业发展新环境高层论坛”如期举行。虽然是周末,但信息产业部的领导、通信管理局的领导、各方专家学者、企业领导等依然从全国各地来到这里,探讨中国电信业面临的新环境、新机遇、新问题,探讨大家都关心的话题———如何做强中国电信行业,共商快速变化下的电信企业发展战略。在此次论坛上,部电信管理局、政策法规司、国资委政策法规局、香港电信管理局、中国六大运营企业的领导也应邀到会介绍了相关情况。各位专家围绕如何做强中国电信业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中兴手机专利强人 不见不散约会新主张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中国通信企协会长谢高觉在本次论坛的开幕致词中开门见山地说,新的环境带来了新的机遇,新的机遇预示着新的挑战。在新的环境下,中国电信业如何继续保持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如何规避风险、提高综合竞争实力;如何在国家行业监管政策的宏观指导下实现企业间的共赢;如何在新的价值链重组的时候赢得竞争优势、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如何把握国际电信市场走向,有效地进行资本运作;如何从电信大国步入电信强国的行列,这些问题正成为新环境下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他呼吁领导、企业家、专家和朋友们对这些问题展开广泛的交流与研讨,并提出宝贵意见与建议。智者相约,共商通信领域改革发展大计!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邮电部副部长朱高峰作了专题发言。他说,电信强国的标志应该是电信业结构合理、效率高、效益好、政策环境有利、技术先进、普及率高、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等。目前我国电信行业概括来说是实物规模大而经济规模不大,这方面我们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他强调,增长不等于发展,变动不等于改革,电信强国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不可能脱离国家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我们要努力汲取国际上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尤其是失败的教训。(详见专访)

  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先生从经济学的角度发表了他对电信业的看法。他认为,电信业是知识经济时代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如果电信业不能做强,我们国家就很难屹立于强国之林,做强电信业不仅是电信行业的事情,也是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课题。电信业从当初的一统天下到现在的竞争格局,改革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但从其对未来技术的准备、制度准备、整个产业的效率、效益来说还是很弱的。如何做强?从企业来说,目前企业制度还不完善,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国有股一股独大问题、股权多元化问题、剥离上市后的多层次问题等都还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些都影响了上市公司的有效运转。另外,企业的经营战略不明确,如果一个企业不是市场意义上的企业,那它制定的战略往往不符合市场的要求,也就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他认为,企业今后在提高效率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要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这是电信企业所面临的非常繁重的任务,电信行业如果不能提高效率,整个国民经济提高效率就无从谈起。从政府来说,当前的无序竞争、重复投资造成很大浪费,政府首先要立规则并执行规则,其次还要有明确的产业发展战略。每一个产品、行业都有其生命周期,一般分为标准成熟期、技术成熟期、产品成熟期、市场成熟期,前期进入就能拿到创新盈利,后期进入盈利很低。我们要研究各种技术可行性,保障企业在标准“成熟期”就能进入,这样我们才能打翻身仗。进入的方法也要和计划经济时代有所不同,要发挥企业的积极性,企业自主开发,或组成联合体开发研究,政府应鼓励支持,对一些共用技术可以由政府投资,企业联合开发。另外,要注意发挥中介组织在标准制订、资质认定等方面的作用,改变目前中介机构附属于政府的状况,让它们在做强电信行业中发挥更大作用。

  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张汉林为大家从国际更大背景下了解中国电信业提供了思路。他介绍说,去年美国IT行业的GDP相当于中国GDP的65%,IT对美国经济的贡献率在全年增长的4.2%中占一个百分点,带来了美国新经济的加速发展。在电信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他提醒大家注意相对数量上升背后的绝对数量的差距和越来越多的对外贸易摩擦。他说,当前许多国有企业是政府资源配置下形成的品牌,而不是由市场竞争力形成的。今后企业在研发方面应该多一些投入,制订清晰的战略来配合国家战略的实施,关注产业增长背后的切实收益,这样才能做强企业、行业。

  (张英 人民邮电报)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