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正文

评论:“移动梦网” 中国移动市场的耕耘者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19日 12:48 光明日报

  随着移动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触角开始从固定网络向移动网络延伸,而“移动梦网”在这一进程中起到了助推剂的作用。梦网是中国移动市场的耕耘者,它架设了连接移动网络与互联网的桥梁,把庞大用户市场呈现在了广大信息服务、终端制造企业面前。借助“移动梦网创业计划”,中国移动团结了众多商业合作伙伴,短短

  三年之内,移动梦网推动了产业发展,创造了效益,也鼓舞了中国移动通信行业的
自信心。

  从短信着手打开局面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鲁向东将建立“移动梦网”比喻为众人结伴去淘金:“‘移动梦网’启动的初期阶段,必须得有一段时间大家一起搞,就如美国的西部淘金一样,因为大家对‘移动梦网’的商业模式如何运作才能成功的理解并不是非常透彻。”

  “移动梦网”第一次打开局面、收获效益是从短信着手,微小的短信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市场。2001年,中国移动的短信量是159亿条,2002年增至793亿条,2003年继续保持迅猛增长的势头。三年后的今天,中国移动每天的短信发送量高达2.6亿条。

  “移动梦网”的出现,使得数据业务收入在中国移动收入中所占比例从2001年前的2.1%上升到2002年的6.4%。以短信业务为契机,移动梦网带动移动通信网络平台、计费系统等诸多方面进一步完善。

  可以说短信是多方共赢、共同开掘的一个“金矿”。在SP与移动梦网的共同努力下,短信已经形成了一个能创造更多利润的产业链。从此国内的网络界找到了一个极好的商业模式。

  当年仅仅是中国移动试点项目的“移动梦网”现在已经成为中国移动互联市场的强势服务品牌。鲁向东认为,梦网计划的成功之道有二:一是找到了手机与互联网的联结点;二是移动运营商与内容商的利益分成体制。

  促进互联网市场复苏

  2000年至2001年爆发的.com大衰退无情地证明了网络经济的脆弱。一是商业运营模式单一,缺乏收入来源和有效的盈利机制;二是不了解市场需求,不能及时提供对消费者有益的、使用方便、内容丰富的互联网增值应用。

  于是互联网产业出现了“捧着金饭碗讨饭”的尴尬:一方面是网络服务企业缺乏收入来源,面临生存危机;另一方面广大消费者苦于无法找到方便安全的支付渠道。这种情况曾经深深困扰中国的互联网产业。

  “移动梦网”构建了一座连接双方需求的桥梁,梦网平台以手机为依托,以即时信息消费为特色,所有的商业模式被最大程度的激活,促进低迷的互联网应用市场加快复苏。在2002年第四季度的财务报告中,代表国内互联网产业的三大门户网站网易、搜狐、新浪相继对外宣布实现盈利,这标志着中国网络企业开始步入盈利阶段。仔细分析三大门户的财务报表,以短信业务为核心的数据业务拯救了企业,也挽救了互联网市场。

  “移动梦网”凭借其经济、快捷的特点,进一步细分用户群体,为各个年龄层次的移动用户,打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刺激了数据服务业的产业化。在内容提供商与梦网平台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移动周边形成了一个充满利润的活跃产业链。互联网的复兴表明,网络产业的发展必须以电信运营商为核心,依托包括接入服务商、内容供应商、系统集成商、终端厂商在内的共同努力。

  移动通信推向新境界

  移动通信业务与手机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使得每一项新的移动业务的推出,都会推动手机制造业的发展。短信业务的推出,促进了中文界面手机和支持短信功能手机普及;彩信业务的推出,使支持彩信功能,具有彩屏、和弦、GPRS、摄像等功能的手机大行其道,并一度引发了国际市场上彩色液晶屏和摄像头的紧俏;手机上网业务的推出,又使智能手机开始崭露头角,各软件厂商开始在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上展开角逐。

  而手机的发展,又使即时通信软件、个人日历、办公软件、财务软件、身份认证等等全部通过无处不在的移动网络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们带来更加随时、随地、随身的移动生活享受。除了短信业务外,梦网平台不断孵化IT产业的一个个互联网新应用:短信新闻、移动QQ、铃声图片下载、游戏等。

  梦网模式无疑在中国IT制造业内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梦网将互联网与移动通信推向了新境界,从市场应用角度提升了手机制造的竞争层次。

  去年是“移动梦网”创立三周年,也是网络游戏之年。在不久的将来,娱乐应用将成为移动增值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机游戏将成为厂商新的利润增长点。(王曼)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