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新浪科技评论空间专题 > 正文

分析师吕伟钢评论:短信的真正未来是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16日 14:16 新浪科技

  文/互联网分析师 吕伟钢

  互联网在中国,短短三四年间的大起大落,为中国的产业史书写了最具戏剧性的一个篇章。正当人们普遍以为互联网已经谢幕的时候,以三大门户网站盈利和他们在纳斯达克的股价飚升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业,却领全球互联网之先,揭开了浓墨重彩的新的一幕。

  和2000年以访问者人数、浏览量、点击率为关键词不同的是,2002年以来,和三大门
户网站相关最密切的关键词是短信。无论是新浪网易或者搜狐,它们业绩腾飞的主要法宝,都是短信业务。而这一回,网易在纳斯达克的股价急挫,恰恰也是短信惹的祸。网易在短信业务上受挫的信号很容易在股市上产生放大和“连坐”的作用,累及本来业绩亮丽的新浪的股价。

  正是因为短信事关门户网站的命运,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短信乃至无线互联在中国的未来。

  “短信树”


图1:“短信树”

  我们先把短信业务想象成一棵树,我们姑且把它叫作“短信树”。树的根基是有2.5亿手机用户的中国移动通信市场,树的底层是手机用户,第二层是手机用户中使用短信服务的手机用户,即短信用户,第三层是短信用户的短信发送量,第四层是通过内容服务提供商(SP)的短信发送量。根据中国移动的有关资料,大约80~90%左右的短信业务为手机对手机的发送,因此只有大约10~20%的短信业务是通过嫁接在短信分枝上的内容服务提供商(SP)发送的,它们以三大门户网站为代表,总数已经超过600家。

  根据中国移动香港上市公司发布的运营数据,在今年头九个月中,中移动(香港)所覆盖的中国21个省市1.3亿手机用户规模的基础上,平均每季度新增手机用户环比增长率大约为5%略弱,但短信用户的环比增长率却高达10%。

  为什么短信用户增长能够比手机用户的增长高一倍以上?因为短信用户的增长来自两个方面:手机用户中尚未使用短信的手机老用户(存量)和每季度新增的手机新用户(增量)。

  在短信树上再往上走一个层次,是短信用户的短信发送量。从2002年到今年第二季度,中移动(香港)的短信发送量季度环比增长大约在30%左右。短信用户增长超过手机用户增长的理由,同样也可用于解释短信发送量成倍超过短信用户增长这一现象,即短信发送量的增长同样有两个来源:新增短信用户的短信发送量和短信老用户每天新增的短信发送量。短信的增长是如此迅猛,以至于我们几乎看不到像春节这样的一些季节性影响因素的存在。

  短信树从下而上层次越高,增长速度就越快,这是因为上面层次的业务还远没有把下面层次的基数用足;同时整棵短信树还在不断成长,将一层层的基数放大。

  短信的波浪式发展


图2:短信的波浪式发展示意图

  中国的短信用户似乎是一个富矿。网易最先挖开自己的矿脉,获得了连续四个季度超过50%的短信收入环比增长;然后是搜狐,在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的短信收入环比增长都超过了80%;紧接着是新浪通过并购讯龙获得短信收入的高增长(图2)。

  短信业务对市场促销活动响应率特别高,因而短信的发展也呈波浪式推进,每次都以为已经触到了海岸线,但是每次发展的浪头都能把这条预想的海岸线越推越远。那么真实的海岸线离我们到底有多远?中移动(香港)第三季度的短信发送量季度环比增长率已经从以前的30%下降为8%,网易这个季度的短信业绩下滑,是不是都预示着海岸线离我们已经很近了呢?

  从短信树上看,上一个层次对下一个层次的基数,总有用足或渐趋饱和的一天,譬如平均每用户每天发送的短信量、短信用户在手机用户中所占的比例、手机用户在总人口中的普及率等,都会在一定时期的发展后在某个比例数上稳定下来。等到市场渐趋成熟的时候,短信树上各个层次的增长率将基本趋于同一个水平。

  但这是一个相对静止的远视点。当我们把目光放在未来3~5年内,我们不能把短信看作是一条线或一个面的发展,而应该是一个立体的、层次丰富的、动态的发展。短信从当初的短消息通知发展到新闻订阅、节日祝贺、妙语共享、交友、游戏等这些与社会文化及生活娱乐息息相关的应用,已经大大超越了短信功能当初的开发者为它下的定义。广义的“短信”即无线增值数据业务还正在向彩信、JAVA和移动互联的方向发展,展现出来的将是层次更丰富、更深入到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应用。当短信已经跨出通信领域而融入媒体、娱乐等特征时,短信的发展就超越了通信发展水平的制约。

  把眼光放得更近一些,也许中国移动第三季度短信发送量增长放慢,有其政策方面的原因,即它对SP制定的不允许短信联盟、不允许代收费项目的“二不”政策可能是第三季度短信增长速度下落的一个影响因素。但是中移动目前正在力推的基于JAVA的“百宝箱”业务和基于MMS的彩信、彩铃业务,也可能酝酿出下一波的短信增长。

  再看中国联通的短信发展情况。根据中国联通香港上市公司发布的运营数据,在中国联通(香港)覆盖的中国21个省市的近6000余万联通手机用户,今年上半年共发送了近120亿条短信,即每人每天发送一条短信,只相当于一年前中国移动手机用户的平均短信发送量。可见中国联通数据通信网络以及与SP合作伙伴关系的建设工作滞后,中国联通与中国移动方面在互联互通上存在的一些障碍,相反给短信未来一年的发展留了一个相当大的余地。联通正将着力推出的CDMA 1X数据通信业务,也是广义的短信一个不可小觑的增长点。

  因此,我们需要把短信树上的各个层面理解为一个层次丰富的立体而不是面。即使是短信树上最底层、相对发展速度低的中国移动用户,也在经济地理上存在着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阶梯式分布的增长点,在技术的层面存在着GPRS和CDMA 1X、2.5G和3G的新生增长点,在经营的层面上存在着规模经济效益、成本降低、行政垄断让位、市场参与者增加、资费下调这些影响供求关系曲线而带来的潜在需求增长点。把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事情想得复杂一点,我们对它的未来反而能更乐观一点。

  另外,也别忘了一点,短信已经沾上了中国特色,世界其他国家的短信发展历程和前景,解释不了因应中国国情的短信。

  门户网站的短信远景


图3:门户网站的短信远景示意图

  处在短信树上最高一个层次的三大门户网站的短信收入源基数,事实上和我们上面对短信用户和短信发送量增长源的分析略有不同。三大门户网站和大多数中国移动梦网SP的短信业务,是嫁接在互联网上的一条短信树的分枝。只有短信用户群和互联网用户群重叠的部分,才是三大门户网站的短信收入源基数。目前中国互联网人口约8000万,但据了解,三大门户网站目前拥有的活跃短信用户(通过三大门户网站每月至少发送一条短信的用户)合计仅1500万,与它们每月的访问用户数相比,还是一个小数。

  三大门户网站和腾讯之所以能够成为中移动最大的四家SP合作伙伴,是因为它们占有着庞大的互联网用户群。和腾讯的用户群不一样的是,三大门户网站的用户群是被它们海量和包罗万象的内容吸引并粘住的,因而它们的用户群特征具备我国总人口的全部特征要素,复杂、丰富、宽广、深厚。而我国目前以SMS为主体的移动增值业务,由于技术本身的单薄,事实上远未把我国互联网用户的各种特征用户所具备的各种层次的需求开发出来。

  和建立在移动互联基础上的日本i-mode的商务模式相比较,中国移动梦网还基本停留在人际沟通效用的通信(Communication)范畴,而对人民经济、生活、服务的信息(Information)领域介入还很浅,娱乐(Entertainment)功能也仍处在初级阶段。移动数据通信事业下一个阶段,无论是2.5G还是3G,正是要向Information、Communication和Entertainment这一个连贯的产业簇的纵深发展。在这个进程中,移动运营商和SP是唇齿相依的关系。业内人士就当前普遍关注的3G话题常常要问的一个问题是,3G的用户从哪儿来?我们的回答很简单,3G的用户来自于互联网、IT、文化娱乐业的SP们。

  无线互联的时代,短信的未来将更倚重于互联网。

  声明:新浪科技登载该文并不意味着新浪网赞同其观点或描述。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5999夺冠行动,海信全线商用电脑优惠促销
激情为你燃烧 就等你哦!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新浪青少频道(Y-ZONE)全新上线
  数码摄像机、彩信手机,冬日里的狂拍大奖!让你体验情与爱!
  新东方商务英语—白领成功基石! 英语口语速成攻略 任汝芬领衔冲刺考研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他最需要的是什么
她最渴望的是什么
非常笑话
极品笑话新鲜酷辣
让平凡生活好滋味
图片
铃声
·[王 杰] 我比他好
·[和 弦] 黑客帝国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新网站,想要人知道?
中医根治乙肝获新突破
发传真,你已经落伍了


分 类 信 息
北交大MBA直通车(京)
秋意浓浓美妙重重!(京)
心的冬季旅游(豫)
牛皮癣鱼鳞病重大突破
谁说糖尿病无法治愈!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超级精彩
爆笑无比
大学金工实习课,老师说要男女合作,某某与某某一个床…
每日2条,30元/月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