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伍健文) 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日前宣告出任《电信法》起草领导小组组长,这使备受关注的中国第一部电信行业法《电信法》出台提上日程,有消息说,该草案可望年底提交国务院法制办审议。
要员坐镇加速出台
据悉,信息产业部日前定出了《电信法》起草领导小组的几位重要成员,其中信息产业部部长兼国信办主任王旭东出任《电信法》起草领导小组组长,信产部副部长奚国华任副组长,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吴基传为顾问。三位身处重职的官员坐镇,有望使起草过程长达23年的《电信法》加速出台步伐。据称,该草案最快可望在今年年底,提交国务院法制办审议,走进立法程序的第二步。
首部法律关乎用户权益
有消息人士透露,伴随《电信法》的出台,运营商对部分基础电信业务自主定价范围有望扩大,基础电信业务进一步向外资开放,将引发更激烈竞争。如何规范“价格战”,保证用户利益也防止不正当竞争,将是《电信法》主要内容之一。今年来三大运营商在广东的价格战空前激烈。据统计,本地移动运营商各品牌实际通话费分别下降了20%以上,最近广州移动“神州大众卡”广州联通“南粤广州卡”甚至在本市范围内实行了“单向收费”,直接对现行资费政策发起“挑战”。
另一主要目的是依靠《电信法》保障互联互通。根据广东省通信管理局最近公布的第二季度用户申诉统计,二季度接到583件申诉中,“网间”通话质量成为主要问题之一,其中最突出的是拨打IP、卡类业务接通率低,占本季申诉总量约50%。例如在广州,移动(主要是神州行)用户反映不能在手机上用电信IP接入号17909。而电信用户则反映在固话上使用其他运营商IP业务时,经常拨不通或很难拨通。
广东省律师协会电子商务法律业务委员会主任蔡海宁认为,目前《电信条例》里关于互联互通的规定有6条,但多为原则性表述,而且作为行政法规,只能调整监管部门和运营商之间的关系,未上升到人大立法的层面。《电信法》由此显得尤为重要。
记者观察电信监管悄然发生两大变化
有运营商人士认为,《电信法》起草提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监管部门正着手收紧掌控力度。事实上,今年来一系列动作,显示了通信监管正在发生微妙变化,主要集中两大方面。
变化之一是,资费监管强调报备制度。最近,广东省通管局向运营商发文,要求严格执行电信资费报备手续,对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电信业务收费项目,其资费调整或短期促销(如套餐、送卡、直接下调资费、预交话费送话费等),需报送通管局审批。
“资费报备制度,主要防止行业不正当竞争和保护消费者利益,并非单纯阻止运营商降价”,通信管理局一位人士一语道破天机。电信资费逐渐走向市场定价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而监管部门的角色也在悄悄转变。
而另一变化在于,对运营商间互联互通的监管也空前加强。网间互联互通的问题突出,影响了通信质量,侵害了用户权益,已引起了监管部门高度重视。
事实上,为监管部门的“铁腕”治理互联互通问题提供法律依据,成了《电信法》出台显得非常迫切的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