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产业分析:当美国技术找到中国的市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17日 17:45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陆一飞 北京报道 无线局域网在美国起步时,只是一些乐于此道的工程师自己搭建组装设备,创建自己的无线热点。当时的一些发射天线甚至是用薯片罐头做的。随着这项市井间兴起的技术影响越来越广泛,美国的运营商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无线宽带业务。 与美国不同,中国的无线局域网从一开始就是厂商和运营商自己推动的。 "在美国,是技术拔到了市场;而在中国,是市场找上了技术。"业内人士评述Wi-Fi的发展。 发展历程 无线局域网最早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美国陆军采用无线电信号做资料的传输。他们研发出了一套无线电传输科技,并且采用相当高强度的加密技术。这项技术当时在美军和盟军中得到广泛使用,也让许多学者得到了灵感。 1971年,夏威夷大学的研究员创造了第一个基于封包式技术的无线电通讯网络。这被称作ALOHNET的网络,被后人看作是最早的无线局域网络。 但是早期的无线局域网发展非常缓慢,业内人士认为主要原因是当时组网技术传输速率低于有线网络的速度,同时,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厂商生产的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很低,给那些拥有多个厂商提供的设备的用户带来了很多困扰。最关键的,与有线解决方案相比,这些低速的无线解决方案的价格非常昂贵。 无线局域网进入中国时这些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1994年,一些国际知名的网络厂商AT&T、朗讯等开始在中国推出无线网络产品,随后以色列BreezeCOM公司(现奥维通公司)于1996年进军我国无线市场。由于其固有的一些缺陷加上在中国供货商少,市场推广力度有限,用户的认知程度很差。 1999年,802.11b(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Wi-Fi)的出现使无线局域网彻底浮出水面。这一年,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批准了802.11b标准,它可以提供最高每秒llMbps的数据传输速率,无线局域网首次开始适用于大部分工作环境和办公室应用。很多厂商随后立即开始支持802.11b标准,保证了设备的兼容性,设备成本也迅速降了下来,带来了更多的需求和更加广泛的厂商支持。像英特尔等厂商开始进入并且推动这个市场的发展。 由于厂商增加,无线局域网在中国的状况从1999年开始好转。1999年到2000年,无线局域网厂商在中国市场不约而同地增加了对产品的市场推广力度。这时例如节点通这样的对无线局域网市场有着深入了解的少数国内经销商也步入无线领域,使无线产品的优势在用户中得到了普及,加上价格下降的调节因素、使得用户逐渐增加对无线产品的兴趣,并最终使用无线产品。 无线局域网在中国真正得到发展是运营商的介入。1999年4月,承载着建立中国宽带IP网任务的中国网通有限公司成立,也就是现在通称的"小网通"。小网通成立之初给自己的一个重要定位就是,"做运营商的运营商",即批发带宽给其他运营商,并预期这部分业务能够占到总收入的三分之一。 小网通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建成了一张宽带IP网,但是其带宽批发业务却一直做得不好,其商业模式一度受到质疑。到2001年时,很多运营商都在大力铺宽带网,又没有相应的应用,导致宽带资源一度过剩。 2001年5月田溯宁的韩国之行是个转折点。韩国的hanaro电信于两年半时间内构架上下游产业链、以宽带接入为数据通信业务核心并实现正现金流,这给田溯宁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甚至专门在《人民日报》上发文来探讨这种模式在中国的可行性。受韩国模式启发,2001年10月,小网通开始了CNC Connected宽带业务,目标锁定企业客户,在各地大搞宽带接入。 2002年5月,小网通将无线局域网业务整合到CNC Connected宽带业务平台上。同年5月15日,上海电信宣布,无线局域网业务"天翼通"正式投入商业运营,上海移动也推出了捆绑在GPRS上的WLAN。 2002年7月2日,国家放开5.725到5.85GHZ频段(即通常说的5.8GHz)"原则上用于公众网无线接入通信",这样无线局域网就有了2.4GHZ和5.8GHZ两个公共频段。 谁会被替代 2002年是关于无线局域网争论最多的一年,无线局域网是否能够替代3G、替代蓝牙都是争论的焦点。 争论现在还在持续,但从一些词语的变化中透露出理性的回归。带有火药味的"替代",已经被"互补"和"合作"这些比较友好的字眼所取代。 这场争论更多也被看作是"局外人"的争论,因为运营商一直都很理性,--无线局域网只是一项增值业务,还起不到左右通信市场格局的作用。 中国移动总工程师李默芳当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移动业务最大的优势在Everywhere,在任何地方。既然WLAN是有它的局限性的,所以移动网不会由于WMN的出现而被替代。我觉得它们在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应用场合,它们业务的类型是不同的。两者的结合,是增加我们竞争力的因素。" 运营商的理性还体现在建设无线局域网"雷声大,雨点小"上。比起在其他方面的投入来说,他们在无线局域网方面的投入还是相对有限。但是运营商基本都找到了其目标客户群:那些仅占20%以下却能带来80%收入的企业客户。 由于中国的无线局域网从一开始就是运营商自己推动的,这意味着必须付出培养市场的成本。运营商在2002为无线局域网做了很多宣传,用户增长却很缓慢。网通在2002年9月实现了无线局域网客户数和收入的零突破,可是数字少得只能在企业内部说一说,即使到现在,也还不肯完全公开。 在采访过程中,运营商对无线局域网是否有市场都给予肯定答复,但是对于这项业务什么时候能够在中国成熟却没有人敢打包票。 不过像网通这样的运营商很希望大家都来做Wi-Fi,即使竞争不可避免。"如果大家都做,盈利指日可待;如果都不做,盈利遥遥无期。"网通中高层都表达了这样的共识。
订阅新浪体育新闻,送你皇马球票让你亲历五大球星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