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政策仍是重要障碍 “小灵通”还能走多远?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12日 09:41 中国经济时报 | |||
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小灵通”在进军京、沪两大城市时却步履蹒跚 -本报记者 傅旭明 “小灵通”近年发展迅速。今年以来,“小灵通”更加强了攻城略地的步伐:3月在黑龙江省开通以来“小灵通”用户数75天内突破62万户,4月底至5月底在广州放号一个月内就 然而“小灵通”在进军上海、北京这两个重要大城市之时却显得步履蹒跚,小心翼翼。5月17日,上海“小灵通”只在松江、奉贤两个郊区放号,而且反应平平,两天共放号仅400多个;在北京,目前“小灵通”只在郊区县开通,在城区也只对政府办公、医院或卫生系统放号,城区个人仍无法办理“小灵通”。 6月11日有媒体报道称“小灵通”将在7月全面放号北京城八区,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向北京市通信公司客户服务中心求证,工作人员却称目前还没有接到过此类有关通知。 “小灵通”能最后点燃北京和上海的市场吗?“小灵通”还能走多远? 现行政策仍是重要障碍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上海没能大规模放号和目前的有关电信管理政策有关。 据了解,目前国内的“小灵通”有两种制式:PHS和CDMA制式,采用CDMA制式的“小灵通”只有两个频率可用:450MHz和1900MHz。在传统意义上,“小灵通”大都采用PHS制式,国内大多中小城市都使用这种PHS手机。而据了解,上海电信铺设的“小灵通”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PHS小灵通,而是CDMA网络,业内称之为“大灵通”。 3月25日,信息产业部曾以清理频段为由发出清理450MHzCDMA无线市话的通报;4月中旬,上海电信也曾对外宣布将不发展“小灵通”,称主要是“政策的原因”。而一个月后上海放号的“小灵通”用的是CDMA1.9G,这两者差不多,因此上海“小灵通”在这样的时候贸然地大规模放号。 另外,根据现行的《电信条例》的有关政策规定,小灵通是不能漫游的。 5月29日,福建省通信管理局发出通知,“小灵通”仅允许在本地网营业区域内使用,任何跨区漫游业务都属于超范围经营电信业务。如果有电信企业擅自开通跨区漫游业务,省通信管理局将依据《电信条例》对其进行处罚。 再有,目前小灵通和移动、联通的手机仍未实现短信互通。业内人士指出,其中技术上的因素很小,关键是在现行的政策框架内,仍未能建立解决互联互通的结算体系。 技术先天不足可能影响销售 近日,记者在北京亚运村金飞鸿通信器材商店门口随机访问了20位顾客,其中只有3位表示将来会考虑“小灵通”在北京全面放号时买“小灵通”,其余的17位中有5位认为将来肯定要实行手机单向收费,没有必要再买“小灵通”,另外12位则都认为“小灵通”的信号不好而不想买。 低辐射是“小灵通”的优势,同时也由于发射功率小使得“小灵通”的信号存在许多盲区,在地下室、电梯间、卫生间、时速稍快的车上和信号边界区,“小灵通”都无法正常使用。据技术人士介绍,比如在电梯间,当初中国移动也是花了好大力气才将手机信号覆盖到此的,而“小灵通”还不能保证这一点。在卫生间,“小灵通”基站的发射功率一般在0.5瓦以下,多穿透一堵墙,信号就会多损耗一部分,影响通话质量。中国电信集团总工程师韦乐平也承认,“小灵通”存在微蜂窝的覆盖半径小、基站数量过多、能支持的移动速度较低、切换时间较长等先天不足,其性能难以满足蜂窝移动系统的基本要求。 业内人士指出,“小灵通”在其他各地业务增长迅速,主要是在于它的话费价格优势,而在北京和上海,由于整体通信消费水平较高,消费者可能更看重通话质量,从而会削弱“小灵通”销售中价格优势的作用。 “小灵通”的3G梦充满变数 “小灵通”表面上占领的只是低端移动市场,而实际上业内明眼人都知道其志在3G。 “小灵通”先是收购拥有基于CDMA2000产品技术的CommWorks,同时开发一系列基于WCDMA的应用设备,据有关报道其又正在与大唐密切接触,参与TD-SCDMA商用试验网,共同发展未来3G事业。目前,“小灵通”也占用着国家在不久前分配给未来3G标准之一TD-SCDMA的频段,“‘小灵通’+TD—SCDMA+中国电信”这样的联盟,完全可以从TD—SCDMA切入3G,这为“小灵通”进军3G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然而,不久前,信息产业部发出的通知,暂时切断了小灵通利用CDMA技术切入3G的路径。而且,根据最新颁布的《电信业务分类目录》,各运营商必须自己组建3G移动通信网络,这一次,小灵通的身份还是没有被“合法化”。因此,“小灵通”的3G之路仍充满变数。 “小灵通”品牌受到挑战 5月中旬,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就传出消息,广州联通4月份提交的“小灵通”注册商标申请已经获得正式受理。一向认为这是自己专用名词的中国电信“小灵通”受到品牌挑战。 早在3月中旬,广州联通就在花都、从化、增城等地区推出名为“小灵通套餐”的新业务,资费标准为:月租20元,所谓“小灵通”用户间通话0.11元/分钟,与联通130-133号段网内用户通话0.2元/分钟,接听10元包月。这和电信网通推行的“小灵通”资费几乎完全相同。 5月8日,湖南移动对网内用户开通了“大灵通”业务。巧合的是,在湖南移动“大灵通”业务开通后一星期,江苏移动也于5月17日开通“超灵通”业务。一时间,各地移动联通名为“X灵通”甚至直接取名“小灵通”的各种业务比比皆是。 可能止步于自己引发的低话费 中国电信的“小灵通”以低廉的价格优势赢得了目前的市场。有关专家指出,由于“小灵通”引发了移动通信市场价格战,最后可能促成手机全面单向收费,那时,“小灵通”的发展就可能因失去价格优势而受到限制。 “小灵通”技术始于日本。据日本国际大学研究生院邢予青教授介绍,1995年日本开通PHS(小灵通),至1997年9月达700万户,占日本整个移动电话用户的18%。日本PHS每3分钟的通话费为40日元,同时间的移动话费为210日元。与现在中国的“小灵通”用户一样,许多日本消费者因移动话费高昂(开户费、月租费、通话费等)而选择了PHS。当时日本邮电省预测,PHS用户将于2010年达到3900万户。然而1996年日本取消对移动服务价格的审批制度,允许服务商自定价格,服务商随后迅速简化了手机的话费结构,如取消了开通费和月租费,大幅降低话费。现在,手机平均通话费为每3分钟60日元,同PHS每3分钟40日元的价格相差无几,因此,1997年12月始,PHS用户不断减少。据统计,到2003年4月底,日本PHS用户已减少为540万户,仅占日本移动用户总数的6.6%。 邢予青教授认为,“小灵通”的基本功能是用来进行移动电话通信的工具。无论它的数据传输速度有多快,数据传输仅是附加功能。将“小灵通”作为移动电话使用的消费者,其根本目的是移动通话。这类用户对于“小灵通”的高速移动上网,并不在意。 第二,廉价是“小灵通”现阶段相对于传统手机服务的主要优势,这也是中国电信推销的侧重点。因此,低端客户群是“小灵通”的目标市场。就中国消费者来说,费用低廉最有吸引力。这类消费群体的收入相对较低。而利用“小灵通”进行高速移动上网,笔记本电脑或PDA就不可缺少。低收入群体中,笔记本电脑和PDA的普及率很低,他们不像IT人士或企业主管那样,需要随时随地上网。因此,“小灵通”的目标用户与“小灵通”高速数据通信的服务对象,不是一类。这样,PHS高速数据通信能力难以增加其竞争力。 第三,如果购买“小灵通”是为了享受高速无线上网的乐趣,则就此类消费者来说,“小灵通”不是传统手机的替代品,而是互补品。这样的消费者,还是要买手机的。这些消费者买“小灵通”,并不会导致传统手机服务商的客户流失,他们还依然会是移动和联通的客户。 中国电信集团总工程师韦乐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指出,“小灵通”作为一种无线市话技术,有一定的用户群和发展空间,在话务量上虽然会对现有的蜂窝移动通信造成一定的分流,但不会形成明显的冲击,两者可以也应该共存。 有意思的是,据中国电信有关人士介绍,7月将有一种双模手机出现,既带“小灵通”号码又可插入SIM卡。它优先使用中国电信的“小灵通”网络,用户可以通过菜单设置手动或自动在电信小灵通网络和移动、联通的GSM网络之间自由切换。在本地电信小灵通网络覆盖到的地方当“小灵通”使用,一旦“小灵通”没信号或用户需要漫游时,它将自动切换至GSM网络上。
巨额大奖+情趣笑话 订笑话短信送彩屏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