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络泡沫伤痕未愈 Wi-Fi技术华而不实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23日 07:13 国际金融报 | ||
●在欧洲,有15000个场所安装了WiFi接入设施,由于网络泡沫伤痕未愈,WiFi技术名副其实地具有冒险投资的色彩 国际金融报记者 纪乐航 综合报道 在高科技行业,总有一些新技术被宣传得天花乱坠,但能否应用于实践,并实现盈利 公共无线局域网(WiFi)就是这样一种新鲜事物。自从2001年至2002起,使用WiFi连接互联网的业务迅速引起了众人的关注。在机场、车站、咖啡店、图书馆等人员较密集的地方设置“接入点”,并通过高速线路将互联网接入上述场所,只要将支持无线局域网的笔记本电脑或PDA拿到该区域内,即可高速接入互联网。 挫败先例 在美国,自1998年起,就有企业以收费的形式提供使用无线局域网接入互联网的服务。比如Boingo Wireless、Joltage Networks、T-Mobile等新兴企业。上述企业在咖啡连锁商店等处,街头各人群集中的场所设置了无线局域网接入点,供用户有偿使用。但上述企业的经营并不稳定,很快就陷入破产的事例也屡见不鲜。 赢利障碍 在欧洲,也有15000个场所安装了WiFi接入设施,但问题是,怎样才能吸引用户并从中赚钱。对一家小型咖啡馆来说,设备的成本只要几百美元就足够了,这些成本只包括将高速电话线连入网络热点的费用。尽管投资这么低,但WiFi的运营商还是遇到很多挑战。 研究表明,WiFi业务在人流量大的地方,比如机场等才有赢利的机会。但即使在欧洲第4大机场荷兰阿姆斯特丹斯希波尔机场,年客流量达到4100万的热闹地方,每天也只有10余人接入WiFi系统。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约有600个人通过固定电话线连接上网。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光靠WiFi的热点接口要赚钱是很难的。英国电信集团的目标是争取到8月份安装400个热点接口,到2005年盈利3000万英镑。它瞄准的是各大机场,还有遍布欧洲的各大房产小区。 价格对吸引潜在的顾客也是一个障碍。通过WiFi上网平均每小时需付费7欧元,包月为120欧元。为了吸引顾客,价格已经下降到每天不到10美元,但这样做要赢利就更困难了。 另外一个瓶颈是在运营商之间的漫游协议。虽然最近取得了一些进展,英国电信公司和瑞典的Telia Sonera以及瑞士通信之间就达成了协议,允许跨国界运营。但是这只对国际旅行者有用,在国内流动的用户还是无法享受漫游服务。业内人士称,这种情况有点类似于当年银行客户不能跨行使用现金取款机一样。
订两性学堂,打开性爱心门,赢取彩信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