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电信状告吉通追讨千万互联互通费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4月25日 14:29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顾建兵 上海报道 “江苏电信担心的是吉通在不久以后就将消失在新网通的大家庭中”,一位电信业内人士指出,如果这样,江苏电信要拿到这笔钱将更困难。 中国电信方面称,吉通在全国范围内共拖欠中国电信IP电话互联互通费用超过1亿元。 电信追债 吉通没有想到,自己会被江苏电信逼上了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被告席。 2月28号,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立案接受江苏电信的诉讼请求,江苏电信在诉讼中要求吉通江苏分公司支付拖欠的1076.6万元互联互通费用,由于江苏吉通并不是一级法人单位,江苏电信同时把吉通总公司作为被告推上了法庭。 “江苏电信担心的是吉通在不久以后就将消失在新网通的大家庭中”,一位电信业内人士指出,如果这样,江苏电信要拿到这笔钱将更困难。 据记者从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了二审立案办公室了解到,该案件将在4月28号上午8:30分在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七法庭正式开庭审理。 江苏电信聘请了江苏唯衡律师事务所作为自己的代理律师,但是江苏唯衡律师事务所以没有得到江苏电信方面的授权为由,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要求。 江苏电信在诉讼中称,2001年3月至2002年12月间,吉通江苏分公司累计拖欠应付给江苏电信互联互通费用共计1076.6万元。 在此之前,江苏电信和吉通江苏分公司根据信息产业部《IP电话网与其他电话网网间互联互通规定》签订了开放IP电话业务及结算的框架协议,但是从2001年3月开始,吉通江苏分公司就开始拖欠应付给江苏电信的互联互通费用,在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出面协商未果的情况下,江苏电信开始寻求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 同时江苏电信指责吉通江苏分公司以低价出售IP电话卡,无形中冲击了江苏电信的长途电话市场份额。自1999年5月17日吉通在国内率先推出IP电话以来,此业务一直是吉通的主要收入来源。 吉通江苏分公司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吉通确实已被江苏电信起诉,但是该工作人员以案件还在进行当中,没有处理结果为由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要求。 此前,吉通拖欠电信互联互通费用的案例已发生过多起。2002年7月底,吉通重庆分公司因为拖欠重庆电信IP电话网间结算费用143.7万元而被重庆电信告到仲裁部门;吉通贵州分公司也曾拖欠贵州电信互联互通费用150多万元;吉通甘肃分公司曾拖欠甘肃电信互联互通费用80多万元。 中国电信方面称,吉通在全国范围内共拖欠中国电信IP电话互联互通费用超过1亿元。 行政协调未果 江苏电信告诉记者,在提起法律诉讼以前,他们曾寻求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出面用行政的方法解决问题。 据江苏省通信管理局互联互通处一位负责人回忆说,在去年元旦前,江苏省通信管理局曾召集江苏各大电信运营商的互联互通部门负责人开了一个协调会。会上,江苏电信和吉通江苏分公司达成了一个口头协议:在2003年1月5号之前,吉通江苏分公司先支付给江苏电信50万元,剩余的账款双方再协商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解决。这样的协调会在江苏省通信管理局每个月都要举行一次,这是解决目前困扰各大电信运营商互联互通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 但是由于吉通面临被新网通整合的局面,吉通江苏分公司并没有从吉通总公司那里要到足够的资金,在1月5号到期之后,江苏电信并没有收到钱。 吉通的主要业务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并不高,IP电话业务的市场份额不到5%,数据业务的市场份额不到2.5%。据信息产业部发布的统计资料显示,2001年吉通的业务收入5.7亿元,业务收入主要是互联网接入和IP电话业务收入。据吉通公司今年2月份公布的2002年业绩报告称,2002年的收入比2001年增长了了58%,若以此计,该公司2002年的业务收入也不过9亿元。 先前曾有市场消息说,网通曾聘请普华永道对吉通进行财务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吉通的总资产接近12亿元,但是资产负债率超过了100%,由于经营不善,吉通的很多分公司负债情况已经相当严重,有的负债甚至达到了几千万元,在这种情况下,要一次性支付1076.6万元对于吉通来说并不容易。 去年5月16号南北电信分拆以后,吉通被划归给新网通。虽然从总公司层面已经宣布了进行合并,但是真正的大规模整合并没有开始。“现在业务基本上是独立操作,有时候也会和网通有一些合作”,吉通江苏分公司相关人员告诉记者。 目前新网通、老网通和吉通三家还是独立的法人单位,各省分公司的整合还没有被提上议事日程,而吉通寻求被中信收购也因为负债太高而没有结果。 此前电信业界一直有传言,新网通将对吉通进行“先破产,再兼并”的方式实行合并,如果吉通作为法人单位一旦实施破产程序,江苏电信能够从资不抵债的吉通那里拿到的钱将屈指可数。 在江苏省通信管理局行政协调没有结果的情况下,江苏电信只好将吉通告上了法庭。据江苏电信法律事务部工作人员介绍,在江苏电信提起诉讼以后,吉通向江苏电信支付了一笔资金,但是此时的江苏电信提出要求吉通先付总费用的20%,余下的逐步归还,以次作为庭外和解的条件,吉通江苏分公司没有能够满足江苏电信提出的条件。 互联互通纠纷多 “电信起诉以后,吉通的IP电话业务当然受到了影响”,吉通江苏分公司办公室相关人员抱怨说。 该工作人员介绍,从3月中旬开始,南京的用户发现吉通的IP电话虽然还可以用,但是拨打起来已经相当困难。 但是江苏电信相关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电信方面并没有在吉通IP电话的互联互通问题上设置障碍。 “我们也是挺委屈的,只要互联互通一出现问题,责任都推到电信方面。”江苏电信综合办公室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外,江苏电信对互联互通结算的费用不满,因为信息产业部在政策上要实行不对称管制,电信收到的互联互通费用很低。 据江苏省通信管理局互联互通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解决互联互通问题主要依靠《电信管理条例》和信息产业部颁发的两个部令-《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管理规定》和《电信网间互联争议的解决办法》。 目前的基本做法是,由相关的电信运营商按照就上述办法进行谈判,协商签订协议。如果协商不成就通过政府部门来协调,跨省电信运营商之间出现问题就通过信息产业部出面来解决。如果通信管理局协调不成就按照条例规定召开专家论证会,然后由主管部门作出行政决定。在做出行政决定之后,相关电信运营商必须遵守。 但是从世界各国的行业监管情况看,对妨碍互联互通的行为正呈加重处罚的趋势。日本、韩国分别在2001年、2002年修改了电信法,修改后的电信法不仅加重了行政处罚力度,而且直接规定了刑事责任,并且实行对法人与自然人的两罚制。 韩国规定,互联互通的最高刑事责任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300万韩元的罚金;对从事禁止行为的电信经营者须征收不少于总统令规定的营业额3%的罚金。如营业额难以计算,可征收1亿韩元以下的罚金。香港规定的最高罚金达1000万港币;这些严厉的处罚措施,对电信经营者具有很强的约束力和震慑力,有效地保证了各企业的网间互联畅通。与此相比,我国信息产业部的处罚采取的措施在力度上显然要薄弱很多。 据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发布的关于电信服务质量2003年第1号通告显示,2002年江苏省通信管理局电信用户申诉中心共受理电信用户各类申诉488件,比2001年增加3.4%,其中话费争议和服务质量的投诉都下降了30%左右,但是通信网间互联互通障碍申诉却增加了387%。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