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小灵通冲击移动市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4月11日 11:20 东方网-文汇报 | ||
文/本报记者 钟慧 虽然上海还没有感受到小灵通的冲击,广东、江苏、浙江等地的移动通信市场却被这个介于移动通信与固定通信之间的小东西搅得波澜四起。面对即将从附近的东莞、佛山等地包抄过来的小灵通,广州移动和联通日前被迫推出“准单向收费”,两家的用户只要分别多交20元、10元就可以免费接听部分来电。曾被专家定位为“技术落后,不具备成长性”的小 填补市场分层空白 事实证明技术与市场的关系很微妙,并非越先进的技术就越能占领市场。在短短数年间发展了1200多万用户的小灵通就是一个例子。虽然技术上没有优势,但低廉的固话资费加上使用便捷的手机的组合,使得小灵通“通一城,火一城”。 资料显示,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现有客户中,所谓的高端用户不超过三成。从中国联通A股公司近日发布的2002年统计数据来看,预付费用户平均每月消费为69元,这还是通信比较发达的省市的数字,中西部地区则更低。中国还有不少手机只是处于回传呼、没事就关机的状态,电信网络资源也因此闲置。还有一部分用户也希望能享受移动通信带来的便利,但希望使用的成本更低一些。小灵通正是钻了这样的一个“空子”——那些对价格非常敏感的大众用户或潜在用户大多不经常出差,对漫游需求不高,对通话质量也不挑剔。小灵通的“疯长”恰好证明了中国的移动通信市场分层中的大众市场这一块存在空白,至少是不足。 竞争加剧寻找突破 虽然搭准了市场的脉搏,但小灵通的发展前景一直暧昧不明。4月1日刚刚实行的通信业务分类调整方案里依然没有给小灵通一个合法身份,而未来3G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在上,一旦3G牌照发放,也即意味着小灵通目前所使用的频段要收回。在命运不定、前景不明的情况下,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还在大举攻城略地,其目的是在日益加剧的通信业竞争中寻找突破,形成新的增长点。 从用户规模看,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已经成长为全球第一和第三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并且还处在高速成长之中,而经历多次拆分又增长缓慢的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却面临着增收的压力。在没有拿到移动牌照之前,通过小灵通打政策“擦边球”来增加收入、改善现状,是最直接有效的一招。专家分析,中国的3G牌照近两年应该还不会出炉,这就给投入较少而产出较快的小灵通提供了生存空间,而且是越早动手,回收和赢利期就越长。 不可否认,小灵通冲击波给消费者带来了实惠,也给电信和网通带来了收入。不管其最终命运如何,消费者最希望的是有更合适的资费选择,运营商最希望的是早日实现全业务竞争,最后达到平衡与多赢。
订新闻冲浪 关注重大事件 新浪万千新闻任你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