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电信恶性降价战正升温 利少弊多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4月09日 09:35 中国新闻网 | ||
中新社北京四月八日电题:电信恶性降价利少弊多 中新社记者孙丽霞 电信恶性降价的价格战正在全国各地升温。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制订的移动通信资费标准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已经被变相打破,所不同的只是程度深浅而已。 就在消费者在对一天比一天便宜的手机费津津乐道的同时,电信运营商们却日益陷入不能自拔的价格泥潭。 据媒体报道,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各省级分公司纷纷从开始推出了“套餐”、“包月”、“赠送话费”等各种形式的在网内通话优惠方式。一位业内人士称,目前能够严格执行国家规定手机资费标准的地区,只剩下北京、上海和西藏。 移动运营商在价格上的频频出击确实为其争取了大量的用户,总收入也有所增加。但同时,由此导致了用户数量越来越多、但是平均每用户收入却越来越少。尤其在一些欠发达地区,移动通信运营商不惜以低于成本的资费争取用户,出现了“增量不增收”的状况。 “去年广东省移动公司由于打价格战损失了二十四亿元人民币,可是不打损失得更多。”广东移动一位经理无奈的说。 此外,降低的手机资费对固定电话的冲击也日趋明显。在南方一些省市,移动通信运营商还建立了公安网、金融网等以行业用户为单位的“移动虚拟专网”,行业网内的用户在全省范围内通话均按非常低廉的包月价收取。 广东电信公司市场部总经理对记者说:“面对移动虚拟专网,我们总不能坐以待毙。”他透露,广东电信将以“手机休息站”加“小灵通”的方式“应战”。可以想见,新一轮的恶战难以避免。 伴随着价格战不断升温,各大运营商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网间互联互通事故频率直线上升。为了打击对手而出现的拒绝为对方业务作数据、砍断对方电缆、人为拦截通信信号等事件屡见不鲜。某电信公司总经理戏称目前的状况就是一场“电信市场的文化大革命。” 对于这种日益混乱的市场状态,各省通信管理局的每次的警告和罚款已经不能有效遏制市场上的各种违规行为。 对此,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说,电信企业打价格战的本来目的是为了以低价争夺客户,但是实际上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和市场的混乱。他表示,这种恶性降价与通过技术进步、管理成本降低的理性降价有本质的区别,长远看,这种做法过度刺激了消费者对降价的预期,而企业也被迫降低研发投入,严重影响电信业的增长潜力。 业内人士认为,和经历过价格战的彩电、VCD等行业不同,电信是一个受国家管制的行业,如果不能从监管和政策上有效管理,那么这种只重短期利益、实际潜在隐患的价格战将越演越烈,“谁违规谁受益”的局面也难以改变。
订新闻冲浪 关注重大事件 新浪万千新闻任你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