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短信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3月28日 07:42 北京青年报 | ||
借用手机发送短信息,实在是一大发明。它让本来是具有语言传递功能的手机,变成了海明威电报式的解读,使得耳朵闲置,而使得文字彰显。如今,手机短信息已经如同春天里的蒲公英,不用风吹就能够铺天盖地沾满在你的身上。据统计,中国手机短信息量大前年是10亿条,前年是189亿条,去年就一下子飞涨为900亿条。如果发送每条短信按1角钱计算,仅去年一年电信部门就有90亿元不菲的收入。如果再做延伸的发展,粗粮细作,“一鸡两吃”,把这些短信息分门别类编辑成书,肯定销路不错,是一 本今文观止的小百科,更是一笔不可估量的收入。 在传统的社会里,文字和语言的区分是鲜明的,文字大多是以纸面媒体为传播方式而存在的,不是印在报纸上、书籍上,就是印在课本上、文件上,大众是只有瞪着眼睛看的份,而鲜有将自己的话语变成文字的权力。因此,严格地讲,文字虽然也是语言的一种表达方式,但语言资源和经济资源一样,分配从来都不是公正的,受到社会权力的制约是显而易见的。从这一点意义上来讲,手机短信息是社会民主化进程的一个鲜明的注脚。大众,哪怕是再不起眼的一个打工仔或一个小学生,他或她也可以随时随地拿起手机,发送一则短信息,发给他或她想要发给的任何一个人,而无须任何人的批准审核,也无须等级森严的排队等候,更无须像以前那样还要别人帮助排版印刷,只要用手指敲击几下就可以迅速地完成了文字传播的功能,即使是以前风行多年的电报,其速度和覆盖面以及随心所欲都无法和它相比。 在世俗的世界里,文字的霸权成为了文化的一种象征,好像谁能在纸面上书写文字,谁就有文化。虽然文人如今已经无法像商人一样有钱有势,文人却还矜持地拥有最后的自尊和清高,他们把持着文字,就像是把持着玻璃旋转大门的势利的门童,只允许少许持票者的进入,让他们去舞文弄墨,去风花雪月,去进行自己的文字狂欢,而把大众排斥在门外。 手机短信息,打破了这扇看似透明高雅却壁垒森严的玻璃门,让任何人可以出入自由。文字作为语言的载体而形成的语言关系,从来都是社会关系的缩影,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如此位置的更换,强弱的颠倒,手机短信息无疑是一种对以往文字世界的陈胜吴广式的造反,是一种新形式的语言资源的“均贫富”,也是对日益没落的文字制造者所把持的死气沉沉的文字空间的一种补氧。在一个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的时代,短信息让大众在手指敲击之间的瞬间,速食方便面一样热腾腾地立刻完成了人人可以成为作家的美梦,或者是新闻发布官角色的意气 风发。 在日常的生活里,文字常常是带有实用性的,参与我们日常的实践与琐事,喜怒哀乐、恨爱妒疑,乃至消费之中,一个可口可乐、一个宜家、一个金利来、一个好莱坞……任何一个文字的组合都是这样进入我们的眼帘而参与进我们的消费中来。文字的一次性,使得手机短信息大多粗糙低级而处于初级文本水平,却也如莽撞的精子一样具有激活文字的鲜活力量,使得人们在手机短信息中自娱自乐享受自己创作的快感之余,也在尽情的发泄中展示着对社会现实对生活情感对未来前景的丰富创造力。 也许,我们会在那些良莠不齐的短信息中,看到会有不少那种黄色挑逗性的信息,那种明里暗里玩弄语言游戏的一箭双雕的双关语。没错,鱼龙混杂中会有文字的垃圾,但大众参与的短信息正是以这种创造,有意用大众心知肚明心领神会的文字,挑逗你,冒犯你,让你联想,让你宣泄,让你会意,让你会心,让你解嘲,让你自慰,甚至让你含泪带笑。 挑逗性、双关语、直白性和粗鄙性,正是手机短信息的主要特征。它们正是以如此磨砺出和遮掩下的小心眼、小谋略和小智慧,而远离以往纸面文字所奉行的法则和正经的教义,或是指向你的人际交往的大千世界,或是指向你的感情跌宕的方寸之间,或是指向你的性心理潜意识,或是指向你周围的社会矛盾的现实。手机短信息正是由此撞击出人们发自内心的无限快感,如同四处乱游乱撞的蝌蚪一样,游到你的手机上立刻长出了尾巴,变成了青蛙,响成蛙声一片片。
订新闻冲浪 互动点播 赢彩屏手机MP3播放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