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电信与广电 > 电信业互联互通专题 > 正文

观点:互联互通之下的利益关系驱动竞争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3月05日 09:45 通信信息报

  本报记者余赪

  随着我国电信市场竞争格局的形成,不同运营主体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引起社会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在当前竞争市场条件下,互联互通是利益驱使下的企业行为。由于过度竞争引起的恶性价格战是对互联互通关系认识的不足。互联互通作为竞争的前提条件,是调整竞争中各运营商利益的关键。利益调整得好,能产生正面效果;反之,则产生负面效果。目前
存在的恶性价格战现象就是深层次的互联互通调整没有到位,没有与时俱进,这就要求电信改革与发展同步。

  企业步入误区 将互联互通当成竞争武器

  当前,认清互联互通的问题要明确以下两点。首先,电信业要发展,必须引进新竞争者。电信业是网络经济,如果没有网络就意味着无法竞争。对于刚进入者而言,没有网络的互联互通,也就无法开展业务,无法与其他运营商展开竞争。因此互联互通就成了电信业引进竞争的前提条件。其次,互联互通之间汇率高低问题是利益的集中体现。企业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各方利益的占有上。一方面,主导电信企业希望在互联中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实现网络价值和效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非主导电信企业也希望在互联互通中能尽可能少地支付网间结算费用,以较低的价格获得较大的收益。这就意味着若费率高,刚进入的新兴运营商无竞争实力可言;反之,若汇率低,新兴运营商所得利润就大,就易发动价格战,这就会损害主体运营商的利益。

  在我国电信市场尚未建立起公平有效的竞争机制之前,运营企业不可能主动实现网间互联互通。占主导地位的企业已经具有一定的网络规模优势,在实行互联互通后主导企业获得的边际收益就低于非主导企业。以短信互通为例,如果主导企业A拥有用户数为2X,非主导企业B用户数为X,一旦两网实现互通,企业B的可用网络规模一下子从X扩展到3X,而企业A的可用网络规模仅从2X扩展到3X,其原本拥有的领先优势将因为互通而减弱。中国电信的固网短信互联互通的要求遭到了移动和联通的拒绝,其原因十分简单,借助与移动与联通网络的互通,有助于中国电信“家家e”的发展,有利于提升中国电信的网络价值。而相对于移动与联通,这种互联互通带来的利益要小的多,相反帮助了中国电信短信业务的发展。此外,而联通通过话费捆绑手机从移动手中抢走一部分高端用户,中国移动就通过互联互通手段,让CDMA网络不畅,又使一部分CDMA用户回到中国移动手中。这就是各大运营商通过互联互通作为限制竞争对手的一种武器的典型表现。

  费率过高与过低都影响竞争关系。互联互通的汇率低于成本在竞争的初期是正确的,但现在中国的电信市场已形成“5+1”新的竞争格局,则应相应提高汇率,否则恶性竞争将无法避免。由于目前电信业的互联互通不基于成本,网间结算费率太低,造成长话市场的过度竞争。例如IP卡胡乱打折,利用拨号器固化自己的低资费业务进行不公平竞争。可见,互联互通的政策应与时俱进作出调整,建立以成本核算为基础的网间结算体系已是大势所趋,否则恶性竞争的事件仍会防不胜防,从而使市场竞争陷入无序状态。

  通过监管遏止恶性竞争形成有效竞争

  互联互通之下的利益关系驱动竞争,但现实的负面效果却导致恶性竞争与不合作竞争。而正面效果产生合作性竞争,能提高电信网络的价值最大化。这就要求监管部门的互联互通政策要与时俱进,使这种利益驱动下负面效果的竞争转化为正面效果的竞争。

  首先,监管部门应重视企业在互联互通中的利益驱动关系。为什么互联互通难以迅速实现呢?这是由通信行业的复杂性所决定的。对于先进入市场的主体运营商而言,它们当初花费了较高的成本建立了一张覆盖全国的“全程全网”的网络,虽然都是国有企业,但我国已经进入了市场化的改造阶段,所有的企业应顺应趋势,也应拥有保值、增值的义务。另一方面,新兴的运营商拥有双重的优势。国家为了扶持“弱小”的新兴运营商,采取了不对称管制,往往在资费政策上给予了一些倾斜,这也无可厚非。但现阶段竞争格局已经形成,如果在低费率上又给予倾斜,那么就容易造成“小猪”现象,一些新兴的电信运营商往往会利用这个优势来打价格战,客观上也给主体运营商造成了较大的竞争压力。可见,各大运营商之间的争夺无非是互联互通中利益的驱使。

  运营商之间的过度竞争必然导致互联互通障碍,这是任何国家电信监管机构都必须面对的问题。随着我国电信市场逐步引入竞争,不同运营商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引起社会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因此,在我国着力培育互联互通这一市场体系的同时,如何避免或减少形形色色的不正当竞争手段,制定公正、严格的规则,建立一个确保公平竞争的电信市场环境,提高电信网络的价值最大化就成为政府监管部门必须解决的问题。

  互联互通体现的是一种利益关系,并且在“通”之后又会产生新的利益。因此,在竞争市场下的电信企业必然会权衡这种利益关系,寻求最高利益的互联互通策略。所以,监管部门应重视这种关系,重视企业在互联互通中的利益驱动因素。那么如何促使“互联互通”问题得到顺利解决呢?只有依靠严格、规范、科学的监管体系,才能使电信市场竞争步入正确的轨道。

  其次,互联互通要体现公平接入原则。公平接入是互联互通精神的重要体现,公平接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原有的主导运营商应给予新兴的运营商接入;另一方面,新兴运营商的接入要合法。现阶段,我国互联互通问题表现最突出的就是长话服务的接入如中国联通的长话和其它几个运营商提供的IP电话、移动网与固话网之间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与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之间、不同移动网之间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固话与固话之间铁通与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等的接入问题。一直以来,人们抱怨中国电信没有给其他企业提供公平接入,而实质上,中国电信的公平接入也遭到了其他运营商的拒绝,就如中国电信的固网短信“家家e”互联互通的要求遭到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拒绝一样。又如前阵子闹得沸沸扬扬的“广东拨号器”风波。通信网作为一个业务平台,许多人认为只要进行公平接入就能开展有效竞争,实则不然,只有合法经营才能实现“公平接入”,否则只会掉入恶性竞争的陷阱。电信业要做到公平接入首先必须做到“合法接入”,否则必然引发是非矛盾,造成无序恶性竞争。

  实现公平接入的过程中存在一个内在矛盾:一方面,主导电信运营商认为网间互联费用偏低,而且网间结算困难,资金难以到位,因此互联互通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其他运营商抱怨网间互联费用过高,有的认为不应该付费,因此只有互联的强烈要求,没有付费的念头。按照公平原则,每一个进入市场的竞争者都应该承担相应的投资风险,所以制订科学、合理的互联费用,是互联互通的核心问题,也是难点所在。因为互联互通其本质是企业之间利益的调整,制订科学、合理的互联费用,是电信市场公平竞争的前提和基础。过低的互联费用、宽松的互联互通接入条件将对主导运营商不公平,可能导致过度竞争;而过高的互联费用、严格的互联互通接入条件又将限制新运营商的进入,限制了竞争。WTO基础电信协议的参考文件中要求互联费用的制订应以成本为基础,当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认可并采用的是基于长期增量成本法制订互联费用。而我国由于监管机构成立时间短,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成本测算系统,以成本为基础制订互联费用还有待时日。所以,监管机构必须不断调整策略,制定科学、合理的互联价格,确保对每一个运营商来说都公平。

  总而言之,互联互通的政策调整要与时俱进,体现公平接入的原则,既能符合普遍服务的原则,又能满足企业的利益驱动,变恶性竞争、不合作竞争为有序竞争、合作性竞争。


评论】【通讯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订新闻冲浪 互动点播 赢彩屏手机MP3播放机!
  任你邮印象30,30M大空间+彩信相册,免费试用!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奥斯卡 T508手机 首饰
 

  新浪精彩短信


新闻冲浪知天下事
赢MP3、彩屏手机

5元!激情男女宝典
疯狂铃声 鸟叫铃声
[林忆莲] 匆匆
[阿 杜] 你很好
[神 话] Wedding
[和 弦] 河东狮吼
更多精彩铃声>>









图片专题:流氓兔!
诺基亚   西门子
摩托罗拉 三星
阿尔卡特 松下
爱立信   三菱
更多精彩图片>>



产业资讯诚招代理!

企 业 黄 页
在线商机
买:全电动注射机
卖:安康年金保险
企业推荐
 上海越臣服饰公司
 苏州张玲时装公司
更多商情发布>>

分 类 信 息
:免费讲座英语PMP
   手机有礼武汉分类
   春季旅游江苏行
:雅思深圳考试中心
:完美学涯华申留澳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铃声 图片 订阅 言语传情 游戏 职业特工队 爱情快递
· 赢彩屏手机,订新闻冲浪!
· 独家射雕英雄传彩图
· 两性学堂 和爱人共享激情时刻!
· 缤纷春季,让手机也“缤纷”一下
· 每月5元!“激情男女”尽享狂野浪漫
· 海湾战云密布 聚焦美伊最新动态
· 百变铃声千变酷图 每月5元轻松拥有
· 点歌祝福传递柔情蜜意 语音祝福
头条新闻
(30元/月)
新闻冲浪
(8元/月)
激情男女
(5元/月)
体育新闻
(0.2元/条)
非常笑话
(0.5元/条)
两性学堂
(0.5元/条)
你的手机: 手机密码:   > 快速获取密码
自写短信 精彩专题:短信宝贝可爱秀 诱惑的青春 生日祝福 韩国PUCCA卡通
  你想让你的爱情开花结果吗?短信宝贝,让你们体验爱情的甜蜜,儿女的可爱,家庭的温馨。发送0到888808,即可注册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