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电信与广电 > 新浪科技评论空间专题 > 正文

评论:2002国产手机产量剧增 是否代表新神话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1月15日 10:27 中国经济时报

  乔莉

  国产手机拨云见日

  近日,信息产业部体制改革和经济运行司公布了最新的手机厂商产销情况,统计显示,中国手机市场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摩托罗拉、诺基亚、波导。2002年前11个月,他们分别
以1661万台、1049万台、565万台傲视中国手机市场,排在其后的分别是TCL、西门子、科健、厦新、康佳、东信。前五名中有两家国产手机,前所未有。

  相对2001年来说,2002年国产手机的增幅之大令人咋舌,有的甚至达到900%以上。其中国产手机第一名波导产量累计已突破千万台,这表明波导手机的产销量在国内手机制造业中率先突破千万大关。那么,突破1000万台对手机行业意味着什么?对于国人一直关心的“国产手机反攻洋品牌”又意味着什么呢?

  2002年,经过了几年时间的经验积累和市场预热,国产品牌手机慢慢找到了感觉,应该说,1000万台的产量对于手机厂家来说,不仅是自信的表现,更是挑战洋品牌的资本。

  本土化优势凸显

  国产手机缘何崛起如此之快?波导总经理徐立华曾对媒体表示,“国产手机熟悉本土市场,更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我们有中国特色的营销服务网络。”也许这正是国产手机真正的竞争力。

  事实上,国内的手机厂商“是通过不断推出新款来保持盈利能力的,”湘财

证券的电信分析师姚军指出。他说,善于把握中国手机的流行趋势、更快的速度和更准的对中国市场流行的感觉是国内很多手机厂商的特点,“国产手机不仅仅是靠劳动力成本低廉”。很显著的例子是,一些欧洲品牌手机厂商在中国也主推欧洲人喜欢的直板机,没有想到中国人喜欢折叠机。而波导、厦新、首信等国产手机则几乎全部跟着流行走,主推折叠手机。

  而且,国内厂商推出新款手机的速度已经明显快于洋品牌,仅波导手机的款式就达30款以上。科键、厦新等品牌紧随其后。另外,性能价格比已成为中外厂商比拼的重要砝码。手机的特殊功能一直是洋品牌的制胜法宝,但经过对中外手机的测试证实,在性能上,国产手机也毫不逊色。例如早在2000年中央电视台《生活》栏目开展的“手机生存大测试”活动中,对不同手机在隧道、长城、荒郊等信号盲区的通话测试中,波导的L968和RC818两款手机脱颖而出,通讯能力最强,以最直接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了波导手机为首的国产品牌的竞争优势。

  所以,波导、科健、厦新等国产手机的崛起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国产手机种类和外形的多样化、越来越过硬的质量和相对低廉的价格已经吸引了消费者。

  1000万是国际竞争力的底线

  正因为国产手机找到了感觉,所以,国产手机的前景已日益让人感到欣慰。业内人士皆知,1000万是国际竞争力的一条底线。目前,全球手机业竞争中,规模效应已是必不可少,谁率先突破千万,谁将在未来的竞争中打下良好基础。

  如今,手机业竞争日益加剧。尽管有人预言2003年国内手机厂商的市场份额可能会超过50%,但随着大家争着上马手机生产线,竞争策略趋同,高盈利基础已不复存在。而且,如今手机业已显现出产能过剩,有人甚至说,手机业或许将重演彩电业过度竞争的局面。

  但是,国产手机的实力增强也是显著的,尽管1000万台是一个量化的指标,但其实也表明,中国的手机制造已走到了从量变到了质变的阶段。

  从手机产业的发展规律看,100万台是“生死线”,300万台是“发展关”,1000万台是全球移动电话第一方阵的入场券。波导率先突破千万产量,实际上标志着中国手机业终于开始跻身世界手机业第一方阵。

  据悉,全世界范围内年产量超过1000万台手机的企业不超过10家,而波导的新工业园已具备了年产2000万台的能力,并称2003年将达到1000万台的销量。照此预测,国产品牌手机今年有望夺取50%市场份额,恐怕不再是没有可能。

  1999年国产手机刚进军手机业时,面临的是一片空白,洋品牌处于绝对垄断地位。而3年多后,国产手机中有6家跻身中国手机市场前10名,波导甚至跻身前三。

  似乎,国产手机将春天提前带进了寒冷的电信业,但愿这不是一个错误的判断。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