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点时评】确保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电信立法中不容回避的原则问题
朱达志
《南方都市报》11月6日报道,备受关注的中国首部《电信法》(草案)已经提交全国人大审定,最快将在明年正式出台。中国电信业将向法制化、规范化的方向迈进一大步。据悉 ,此次《电信法》涉及的内容包括电信监管、市场准入、互联互通、号码资源和频率管理、电信资费等,其中“互联互通”很有可能是这部电信法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
所谓“互联互通”,是指电信运营一般要通过不同运营商之间的合作才能完成,比如中国电信的用户给中国移动的用户打手机,至少要通过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两张网络才能实现通话功能。但是由于电信业竞争日趋激烈,运营商之间的“互联互通”一直就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今年以来,国内已经发生多起砍断电缆,造成通信中断的恶性事件;而平时由于人为因素造成“联而不通”的情况,更是不胜枚举。要解决这一问题,单靠行政命令显然是不行的;靠市场的自发调节,也明显存在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市场经济终归是法治经济:没有一个基本公平的规则,任何游戏你都无法开局。
中国的市场经济脱胎于铁板一块的计划体制,部门法建设总免不了要走这三步棋:摸石头过河、制定行业行政规章、正式立法。其中各步骤时间的长短,对相关产业的发展,影响是很大的。如果某一行业长期处于行政规章的管辖之下,无“法”可依,那么该行业将很有可能失去得以最大限度健康发展的整体空间和机遇。因为行政法规系由相关政府部门制定,几乎无一例外地会打上部门利益的烙印,区别只是程度上有所差异而已。而那些响当当的、掌握着大量国有资产的大牌企业,它们与“主管部门”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又是众所周知的。这正是垄断必然产生的一个最重要原因。联系到电信业这些年来磕磕碰碰的改革历程,制定一部符合市场经济普遍规律和国情、行情的《电信法》,确实是当务之急。
而“互联互通”问题之所以棘手,我看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电信基础资源归属上存在的不公平。作为社会公共财富的电信基础资源,一直以来就只掌握在一两家传统的垄断企业手中。从市场伦理上说,这是很不公平的,因为它违背了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原则:资源获取权的平等,即所谓“获得的正义”,这是公平竞争的前提。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电信法》,我想,这个问题是不容回避的。
有业内人士指出,电信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行业,国外电信法有一个共同点,即法则条文很细,注重每一个细节,这样监管部门执行起来才能做到有法可依,这是中国首部《电信法》制定思想的一个主要方向。这问题当然很重要。但我以为,立法技术上的问题,解决起来倒还相对容易些;关键是原则问题,譬如上面所说的,如何确保资源的市场化配置,这才是根本。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