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健东
“中国的3G牌照明年3月发放!”两天前,国内3G(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倡导者、东方通信董事长施继兴又在发表自己的预测了。施继兴放出类似的预言已不止一次,但这次的时机却拿捏得非常好。近期,诺基亚、高通和爱立信等巨头相继造访中国,各为其所制订的3G标准WCDMA和CDMA2000展开高层次的游说;对巨头们的“醉翁之意”,国外的一些媒体在报道 上也是心领神会。在各方造势之下,人们很容易作出这样一个判断:中国真的急需3G牌照。
对包括3G在内的移动通信技术未来广阔的发展前景,很少人会怀疑。但对中国政府是否真的会在较短时间内发放3G牌照,笔者却没有施继兴那么乐观。
翻看近期媒体有关3G的报道,我们不难发现,倡导者多为国外电信设备(网络和终端产品)和芯片制造商,而政府和运营商的态度仍然不明朗。从中透出的信息,耐人寻味。
设备和芯片制造商的热情不难理解。全球电信业一片低迷,中国电信业一枝独秀,在中国第一、二代移动通信发展中喝尽“头啖汤”的国际电信巨头们,自然想凭其“标准制定者”之利,在中国3G发展的进程中再占先机。以爱立信为例,中国市场已是其最重要的市场,广东移动是其最大的客户。如果中国政府在近期发出3G牌照,那么爱立信从中国移动等运营商手中拿到的订单应该不是一个小数目,这对目前陷于经营困境的爱立信意味着什么,其“掌门人”柯德川心知肚明。诺基亚和高通所打的如意算盘,也无非如此。
然而,欧洲各大电信运营商为购买3G牌照而负债累累,却令中国政府和各大运营商对3G多了一分戒心。而在实际运营中,3G也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美,由于技术的不成熟、应用的匮乏以及市场需求的不足,日、韩两国的一些“先行者”目前在3G上仍是惨淡经营。去年率先推出“FOMA”3G服务的日本NTT Docomo,今年头3季就连续报亏。而自去年全球电信业开始陷入低迷以来,中国各大电信运营商的投资策略已明显趋于保守,今年1到6月份,国内通信固定资产投资较去年同比下降超过三成,为近年少见。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在3G牌照的发放上自然要思量再三。如果贸然发牌,不管是以招标还是其它形式,经营风险大部分还是落在几大国有电信运营商身上。若出现什么闪失,最终损失的还是国有资产。
更重要的是,从整个民族通信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考虑,中国政府也不可能匆忙发出3G牌照。
电信市场开放的谈判曾被指责拖了中国入世的后腿。可现在回过头来看,当初如果一下子把基础电信和增值电信业务全部放开,今天的中国电信市场会是一个什么局面?国外电信巨头们喝掉的“头啖汤”恐怕就不仅是电信设备业,还有电信运营业。而恰恰就在中外各方为电信市场的开放而讨价还价的那几年,中国电信业开始超常规地发展,一方面做大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等运营商,另一方面,运营商的发展也培育了华为、中兴、大唐等民族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如今,中国入世了,国内电信市场也逐步开放,但外资进入的门槛显然已提高了不少。
以此看中国目前在3G牌照发放上的“保守”,道理也是一样的。经过这几年发展,中国电信业在设备制造和技术的研发上与过去相比已有长足的进步。在3G的技术上,大唐的TD—SCDMA就是国际电联认可的3G标准之一。由于资金等因素,TD—SCDMA的日子现在确实不太好过,但WCDMA和CDMA2000的状况也不见得好到哪里去。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如匆忙发出3G牌照,并定下采用国外的技术标准,无异于判了大唐的“死刑”。这也意味着,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发展,将重蹈第一、二代的覆辙,“头啖汤”让外资给喝了。届时,东方通信的日子可能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吧?
或许有人会责问:中国都入世了,经济都全球化了,我们还在算计所谓的民族产业利益?可试问,涉及到电信这类重要基础产业的利益,世界各国又有哪一个不算计?中国电信近日获得美国的电信运营牌照,但根据美国的有关规定,这一张执照还不能马上生效,还要经过一段观察期。在观察期间内,如果美国国内的竞争对手提出异议,这张牌照仍有可能得而复失。事实上,如果不是美国一家主要运营商反对,中国电信早在2001年就可以拿到牌照。
每月2元享用15M邮箱 中大奖游海南游韩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