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建超
【eNews专稿】业内流传的消息言之凿凿,称中国即将发放3G牌照,新网通和中国电信将各领一张。加上已经拥有移动牌照的移动和联通,最终形成四家全业务运营商。
3G牌照应该怎么发
目前,具体的发放细节还没有定论,但从实际的情况来看,个人认为最合适的分配方式应该是:单独给新网通和中国电信3G牌照,中国移动和联通继续经营现在的GSM网络和CDMA网络。主要的理由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全球3G的发展处于实验阶段,绝大多数国家的状况并不理想。
欧洲的电信公司开始从3G大规模撤军。沃达丰集团近日宣布,原计划今年秋季在德国推出的3G服务将推迟约6个月。它已中止在英国和欧洲其它地区进行的3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并将在英国设立的3G基点由原来的1200处降至750处。法国电信旗下的Orange公司正与瑞典官方进行谈判,要求推迟在瑞典的3G服务。西班牙电信Telefonica和芬兰Sonera电信公司也暂停向德国、意大利、奥地利和瑞士提供3G服务。其中,在德国的所有6家通用移动通信系统的供应商均已被迫推迟3G商业化运营的时间。在整个欧洲大陆,给电信运营商们带来无限期望的3G梦想已经变得模糊而遥远,而且由于当初欧洲国家大都以竞拍方式发放3G牌照,电信运营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目前,欧洲各电信公司负债累累,经营困难:法国电信的债务翻至600亿欧元,德国电信负债700亿欧元,英国电信的债务也达470亿英镑。
而正在亏损和丑闻中挣扎的美国电信公司还无暇顾及3G,最早跨入3G门槛的日本发展状况也不如意。全球首个推出3G服务的日本电信运营商NTT DoCoMo表示,其第二季度3G人均消费额继续回落,而且首次跌至低于2G服务的人均消费额。缺乏明确的应用和赢利前景,是3G发展所面临的最致命弱点,也是3G搁浅最关键的原因。
在这种情况下,不适合发放太多3G牌照,以免造成投资的铺张浪费,只适合采用实验和逐步开展商用的方式。
二是我国完全具备再发放移动牌照的条件。
移动通讯目前是电信业务中利润最高、增长速度最快的业务之一,移动通讯收入在电信运营总收入中的比重日益提高,按照预测,到今年年底,移动电话用户数将与固定电话用户数基本持平,并在2003年初超过固定电话用户数。
移动通讯尽管已经形成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相互竞争的双寡头格局,但市场竞争的程度仍然不够:美国的移动电话用户比中国还要少,却有300多家移动电话运营商。从美国市场来看,由于美国移动通信市场运营商众多,竞争非常激烈。美国主要的26家美国运营商中,也仅仅有十多家的用户数超过百万。排名第一的Verizon Wireless,所占市场份额也不到24%,各主要地区市场都有五到七个运营商。而中国作为世界上移动电话用户最多的国家,却只有2家移动运营商,这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当然,市场的过度竞争也会导致一些不良后果例如美国众多的移动电话运营商涉嫌财务造假和纷纷破产,也是大家所不希望看到的局面。但以中国迅速发展的移动通讯市场,再多1到2家移动通讯运营商是完全可行的。
三是应给予中国电信和网通3G牌照而不应是2G牌照。
如果给中国电信和网通继续发放目前的2G的GSM和2.5G的CDMA牌照,由于这两项技术都属于移动通讯发展的过渡形式,势必造成投资的浪费。同时,对联通和中移动现在的经营冲击很大,甚至可能会导致中国联通和中移动的股价巨幅波动。
四是同时给4家运营商3G牌照并不符合联通和移动的经营战略。
如果给四家运营商同时给予3G牌照,首先不符合现在3G市场需求并不是很旺盛的情况,与市场导向不符。同时,中国联通目前同时经营GSM、CDMA,建设资金已经比较紧张,正在积极在国内融资。如果再给予联通3G牌照,联通的发展战略必须要再次调整,CDMA巨大的投资如何收回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而且,如何让联通同时经营2G、2.5G和3G三个发展阶段的移动通讯业务,无疑是一个极其头痛的问题。中移动目前除了经营GSM网络之外,正在积极推广GPRS(2.5G)业务,但发展状况也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获得了3G牌照,恐怕也无力大规模的投入运营。
五是给电信和网通3G牌照符合电信竞争的需要。
中国电信和网通在分拆以后,因为原有的固定电话业务已经非常成熟,业务空间增长非常有限,公司的收入和利润都有下滑趋势,在分拆以后,双方都已经失去了在固定电话业务的垄断地位,并且经营相对困难,此时给予其移动牌照,对其提高其在电信竞争中的地位是很有利的,同时也符合中国电信体制改革打破垄断、鼓励竞争的政策要求。另外,目前的中国电信和网通都在忙着上市,给它们3G牌照无疑大大增强上市的卖点,也使其在综合电信运营商的竞争中处于较主动的位置。两家运营商此前没有移动牌照,在获得了期望已久的牌照后,其投资热情肯定要高于中国移动和联通,对国内3G的技术进步和大规模商用都是非常有利的。
中国移动通讯竞争格局将巨变
首先,从移动通讯运营技术上来看,国内将形成GSM、CDMA、3G、小灵通等多种移动通讯技术并行的运营格局,在这种格局下,各运营商必然要加大技术革新的投入,中国移动通讯的技术进步会大大加快,对产业的发展将起到良好的激化作用。
另外,移动通讯运营商增加后,国内移动运营商用户的争夺将更加激烈,用户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通讯服务的质量将大大提高,同时,移动通讯的资费也将大大降低,普通用户可以获得更大的实惠。
最后,中国电信运营商的竞争实力将更加均衡。近几年,随着移动通讯的快速发展,中国移动在电信运营市场中的位置不断提高,目前不但收入在国内电信运营商中排名第一,创造的利润也遥遥领先,有逐步走向寡头垄断的趋势。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国内需要打破的已不是固定电话的垄断格局,而是移动通讯的“双寡头”垄断的格局。因此,电信和网通获得3G牌照也是保持电信运营商之间的实力均衡,促进电信合理公平竞争的重要手段。
如果电信和网通获得3G牌照,接下来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目前已经占据了很大市场份额的“小灵通”如何处理,这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小灵通”是中国电信、网通在没有获得移动牌照的情况下,根据市场需要推出的类似移动的一种电信服务,它刚一面世,就受到潜在的竞争对手移动和联通的挤压,双方时有摩擦发生。尽管与中移动的服务相比小灵通不能漫游,但它按市话标准收费低廉,并且一直实施单向收费。目前“小灵通”用户人数约300万,系统容量则达800万,对移动电话构成分流之势。尽管移动和联通指责“小灵通”不规范经营,但信息产业部的表态是让企业自行决定是否推出这种服务,又表示“小灵通”是市话服务,属于固定网络牌照的经营范围。
目前,信息产业部对待“小灵通”问题是很犹豫的,电信、网通和移动、联通之间的分歧也比较大,如果不给“小灵通”合法牌照,中国电信、网通目前经营压力很大,少了一种重要的创收手段。而一旦给了“小灵通”合法牌照,“小灵通”本身具备的声音清晰、资费低廉、手机轻巧等优势将严重冲击移动和联通的客户资源。
从技术上来讲,“小灵通”只是一种过渡技术,并不是今后移动通讯发展的方向。由于小灵通使用的频段在1900-1920MHZ间,属于IMT-2000的核心频率,3G频率规划方案出来之后,小灵通所占的频段便要面临被清退的威胁。无线电管理局官员曾经表示,无线电管理局从来就没有为小灵通进行过频率规划,3G牌照发出之前,肯定要对这段频率进行清理。他给出的思路是:可仿照当初模拟网用户转数字网的方法来进行小灵通用户的转网。而且,对1900-1920MHZ频段的清理应该是渐进式的,在需要发展3G业务的地区,小灵通肯定要退出市场。在语音业务尚未成熟的欠发达地区,还将继续保留小灵通所占用的频段。
但事实上,从目前的市场需求来看,在欠发达地区,“小灵通”的竞争优势远远胜过3G;而在发达地区,GSM、CDMA的市场需求也远远超过3G。3G目前在中国的市场还未必会超过“小灵通”,在短期内,“小灵通”仍然有很大的市场,因此,即使获得了3G牌照,电信和网通仍然不会放弃“小灵通”业务,但再投资的力度估计会有所减弱。让3G在移动通讯市场自身的发展中逐步取代“小灵通”,而不是采用行政手段强行终止这项业务,才是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解决方式。(作者单位: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联办)研发部电信分析师)
每月2元享用15M邮箱 中大奖游海南游韩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