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以来,中联通CDMA的媒体广告攻势,在实施了近半年的狂轰滥炸后,突告偃旗息鼓。仿佛在一夜之间,“绿色的画面”、“绿色的声音”在人们的视觉和听觉中消失了。
“对CDMA前期和今后的市场策略,我们需要冷静思考一下。”广东联通总经理杨春亮如是解释。
市场的现实,已迫使联通不得不作思考。高举高打大半年,CDMA的走势却没有出现市场预期的高开高走:用户数虽已突破100万,但离全年700万的目标仍相去甚远,竞争对手中国移动上半年高端客户的流失率不足1%;放号情况未如理想,累及联通在香港的股价跌至6港元以下的历史低位。剑指高端,联通CDMA的这一招是否出现了偏差?
人们有此疑问并不奇怪。事实上,作为国内移动通信市场上两大“庄家”之一,联通在“做庄”技巧上一直显得不太高明。
竞逐GSM,联通的起步并不算晚。但在当时移动电话仍属奢侈品的社会环境下,联通却莫名其妙地把精力放在了中、低端用户的开拓上,品牌培育、网络建设和应用开发一直不尽如人意。几年下来,高端用户几乎被当年的中国电信和后来的中国移动一扫殆尽,130手机,最终沦为移动通信市场上“低档”的代名词。
独家“做庄”CDMA,联通握有了反攻高端市场的筹码。然而,在由“低”往“高”跳的过程中,联通显然低估了其中的“难度系数”:其一,高端用户转换电话号码的社会成本太高;其二,联通长期以来在GSM上形成的“低端”形象,使得高端用户转网CDMA信心不足,网络质量和手机供货未如理想,更加重了他们的疑虑;其三,宣传上的一些过激举动,激化了与竞争对手的矛盾,迫使财大气粗的中移动提前“重手”打压。联通这一跳,跳得并不顺畅。
高端受阻,联通被迫再次求变。送手机、送话费,加上近期传出的预付卡业务,联通CDMA的市场策略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效果也逐渐显现。7月份,CDMA每日放号数已超过了1·5万户。尽管联通方面不愿承认这是“放弃高端”,而称之为“高端和中低端兼顾”,但明眼人一看便知,联通正在由“高”往“低”跳。正如日前本报《南方财富》的一篇文章所言,联通不想把CDMA“吊死在高端树上”。
从高端转向中低端,对联通而言并不是什么“丢面子”的事,毕竟,启动市场和赚钱才是硬道理。但问题是,“平民化”策略真能为CDMA带来实质的转机吗?事实上,无论是针对高端也好,低端也好,一家通信企业要在市场上运营成功,关键还是看其盈利模式是否明晰。在这方面,联通一直欠缺一个明确的答案。
从目前情况看,传统的话音服务肯定是联通所要倚靠的一个盈利点。但从资费上看,联通CDMA与移动的GSM并无二致,对低端用户的号召力显然不足。送手机、送话费只能是在启动市场初期的一时之计,一家企业总不可能长期提供“免费午餐”。增值业务这一块应该大有可为,与GSM相比,CDMA在应用上确有过人之处。可不知什么原因,联通无论是推GSM还是CDMA,在这方面似乎总是找不到感觉。联通寄望于CDMA1X开通后情况会有所改观,但类似无线上网这样的服务,莫说低端用户,所谓的高端用户中又有多少人能理解?中移动的GPRS“吆喝”了这么久,真正的用户数在其用户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还是微不足道。此外,CDMA走向低端,对原本已处于低端的GSM会否造成某种程度的冲击?毕竟,联通在GSM这一块已“砸”下了几百个亿,而GSM目前仍是联通主要的收入来源。
对上述问题,联通一时间也难以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按联通一位内部人士的话说,“现在也只能边干边思考”。目前,联通CDMA的“平民化”战役已在广东各地悄然铺开。笔者日前出差江门等地,在市面上随处可获CDMA的宣传单张,单张上所列套餐的价格,确实“平民味”十足。然而,空气中所隐藏的一股“火药味”,却令笔者心头平添了一丝隐忧:希望联通思考的最后结果,不是把“平民化”与“价格战”简单地划上等号。刘健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