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张晓馨
●目前,世界电信业陷入低谷,一些国际电信公司也陷入困境。事实证明,经营单一业务运营商已在市场竞争中呈弱势。因此我国的电信改革必须要向打造全业务电信运营商方向发展。
●今年年初,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表示,要在两年内使中国拥有四大全业务运营商,这种构想被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是降低风险、保持电信业持续发展的出路。
●从世界范围看,全业务经营是电信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无论固定电话运营商还是移动运营商如果仅靠单一业务收入,经营风险都很大。
●全业务经营也是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方面,用户需要电信运营商提供一整套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从技术业务发展方向看,未来将是混业经营占主导。因此,无论是固定电话运营商还是移动运营商都需要全业务运营。
●构建四大全业务运营商既要靠电信运营商,更要靠政府。政府要发放全业务运营的牌照,电信运营商更要从现在起做好准备迎接全业务竞争。
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在年初谈到电信改革的长远目标时说:“中国将拥有四个综合电信运营商,他们能够经营固定、移动、数据和其他各种基础电信业务。由于市场拥有了四个运营商,竞争将非常激烈,消费者也将享受到合理的价格和高质量的服务。但是,这个目标至少要两年才能实现,因为大多数运营商目前拥有的固定或移动电话业务执照都是彼此分开的。政府将首先让他们在各自的行业中形成竞争。在电信改革进行了三年以后,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对运营商而言是有益的。”吴部长提出的四大全业务运营商的构想被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是降低风险,保持电信企业持续发展的出路。
不久前,被英国媒体誉为“英国电信业的巨子”、的马可尼公司在一天内股价股票进一步狂跌,缩水近乎一半。马可尼公司宣布,该公司正处于全面资本重组的边缘。由于马可尼的失败原因与1月28日申请破产的美国环球电讯公司类似,所以有评论说,马可尼是“英国版的环球电讯”。享有“英国高科技领域的希望之星”美誉的马可尼,风光已成昨日黄花。
在人们对这两大巨人的垮掉扼腕叹息时,我们不禁陷入沉思。纵观英国的马可尼和美国的环球电讯,其破产的原因都在于在国际电信业持续高涨的时期,投巨资于宽带通信设备和光纤上,由于经营的业务单一,其宽带产品所依赖的市场萎缩,最终导致这两家国际电信巨头的倒塌。这两大巨头的倒塌无疑对我国电信业敲响了警钟,事实上我国的电信运营商目前也存在经营业务单一的情况,如中国移动只做移动电话业务。在电信重组后的“四大天王”中只有中国联通是全业务运营商。从电信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单一业务电信运营商在竞争中越来越处于劣势,打造全业务运营商才能在中国的电信大市场上创造出世界级的电信运营商。
全业务经营乃电信业发展大势所趋
从一国电信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在全业务竞争时代,民族主导电信企业实现全业务经营,是一国电信产业走向良性发展的必要前提。扶持具备全业务经营权的民族主导电信企业快速成长,是电信改革成功的必由之路。显然,政府也已经意识到了电信改革后,只有实行全业务竞争才能使我国的电信业健康发展。
国外电信改革的实践也说明了这一点。欧洲电信改革中,法国、德国、英国等都大力扶持民族主导全业务电信运营商。由法国电信、德国电信、英国电信这样全业务经营的企业率领本土企业走向全球市场,形成了市场开放、民族电信产业良性发展、企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的良好局面。日本的电信产业,可谓是目前全球电信产业发展的楷模,它的产业改革走向成功绝对离不开NTT这样的全球电信第一巨人。像NTT这样具备全业务经营权、国际竞争力的电信巨头,对本国政府调控全球性竞争的开放市场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很好地保持了民族电信产业在市场中的轴心地位。毫无疑问,发达国家电信市场和已开放国家的电信市场已经进入全业务竞争时代,同样,这一趋势也已经降临中国。
纵观我国电信市场,实现全业务经营也是刻不容缓的了。特别是单一传统业务运营商,不向这个方向发展,就意味着企业生存前景堪忧。作为高科技产业的电信业,科技无疑是促进其发展的最大动力。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电信市场竞争形式愈加多样化,不同业务之间的替代性竞争日趋激烈,电信市场全业务竞争时代已经来临。如果违背了具有替代性的技术发展趋势的要求,最终的命运肯定是被技术替代造就的新质市场所淘汰。
中国电信一直是中国电信业的龙头老大,但是因为中国电信的主要利润来源是固定电话业务,2001年首次出现了20年来低于了国民经济GDP的增长的情况。随着电信技术发展,异质竞争加剧,业务分流,虽然中国电信在固定电话市场上依然占据着绝对的霸主地位,但是固定电话运营商仅靠固定电话业务已很难保障收入的连续增加。中国电信最主要的业务利润来源——长途电话业务,由于受电信资费大幅下调和IP业务分流的双重影响,其利润已大大下跌。再如市话业务,面对移动电话持续、快速、强有力的替代性冲击,最终也将无利润可言。以互联网发展为核心的数据业务尽管是未来电信业务的主流,但它毕竟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利润十分微薄,对总体电信收入增幅的贡献不大。据统计,目前无论是中国电信还是网通,甚至中国移动,它们的数据业务收入仍然没有超过总收入的6%。电信运营商若要以数据业务带动企业发展在现阶段是相当艰难的。
目前,中国电信已经划江而治,新中国电信和新网通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更是加大了固定电话的竞争格局。从资产规模来看,新电信要比新网通的总资产多;从用户数来看,新电信也略胜一筹。不过,新电信的网络和分支机构全部在南方;而新网通不仅拥有北方10省市的通信网络,还拥有网通和吉通的全国网络。分拆允许南北两公司在对方区域里竞争,虽然目前还不具备进入真正地打破垄断全面竞争的局面,但是规模却已经出现,在新的竞争下中国电信和网通如果要保持一个高速的增长就需要有更多吸引客户的东西了。而目前除了固定电话是这两家运营商的主要利润来源外,几乎没有新的利润增长点。固定电话运营商的发展前景令人担忧。
与之相反的是,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却步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但移动和联通的增长更多的是体现在移动电话收益的增长上,从长远看移动市场的发展隐忧不少。目前中国移动用户以每月近600万的速度增加,随着移动用户数量的增长,更多低收入者成为了移动的用户,增长速度已经放慢。新进入移动市场的低收入用户会使一些重要指标下降,如加权平均通话分钟数(MOU)、APRU(每月每户平均收益)等。2000年中国移动该项指标比1999年分别下滑了18%和26%。2001年上半年中国移动每月每用户平均收益ARPU仅158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9%。这个指标非常关键,它的下滑表明公司未来的收入前景将不是很乐观。
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在今后将面临着严峻的竞争。目前我国的移动市场容量仍然很大,但只有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家相互竞争,移动市场有效竞争的格局并未形成。有专家指出,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高速发展与企业获得的市场垄断地位不无相关。如果两年内新中国电信和网通获得移动业务的运营牌照,势必会对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造成冲击。不久前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股价下滑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加入WTO后,移动市场也将面临着开放。尽管短期内国外的电信运营商尚不能控股直接控股经营移动通讯业务,但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入世所带来的竞争格局将使移动通讯运营的暴利状况发生重大变化,其经营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再者,入世后竞争机制的加强,以及中移动垄断体制的打破,移动电话的资费必然要下调,这将给中移动收入的增长产生很大的冲击。另外,中国移动在GPRS上的发展状况并不理想,GPRS正在沦为固定互联网的补充。这无疑将削弱中移动的竞争地位。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虽然在阳光灿烂的天地里,却无法抹去阳光背后的阴影。
另一方面,我国加入WTO后,中国的电信市场不再是世外桃源,它不可避免的要成为世界电信市场的一部分。加入WTO对国内电信市场的冲击程度和影响后果,潜伏着巨大的不可预见性。尽管我国政府有对电信市场开放进程的控制、对外资进入的股份限制,但这些都还只是治标的做法。真正从企业竞争能力全面提升、产业整体发展考虑的治本之途是,扶持有全业务经营权的民族主导电信企业的快速成长。拥有属于民族的全业务经营的主导电信企业,是未来最有效的产业宏观调控方法。只有一家电信运营企业拥有的业务经营许可越多,它可以进入的市场空间才越广阔,企业所面对的市场规模也就越大,收入来源也就更加广泛,抵抗风险的能力也就越大。然而,环顾当前国内电信市场,经过中国电信业的分拆重组,四家电信运营商的实力几乎在一条水平线上,真正意义上像这样有全业务竞争实力的民族电信企业还不存在。尽快打造民族电信产业的“航空母舰”,成就几个有全业务经营权、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民族主导电信企业,已刻不容缓。
政府也欲让四家电信运营商进行全业务竞争,以增强我国电信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拆后的中国电信的全国性长途网、全国一半地区的本地网是它的最大优势;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的优势是本地网、长途网和数据网(网通、吉通和中国电信数据资源);中国移动的优势是移动业务的高速成长及高回报,以及上市机制;中国联通的优势是全业务经营许可以及上市的机制。而这些优势则是全业务竞争的基础。当然,构建四大全业务运营商要一步步精心筹划,组建四大全业务电信运营商任重而道远。
全业务竞争是电信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
无论是英国的马可尼还是美国的环球电讯,都是败在宽带上面,但是宽带是下一代网络的发展方向,同时宽带也需要巨额的投资,这就需要电信运营商必须用其它业务的利润来支撑下一代网络的建设。而目前固定电话运营商已增量不增收,固定电话业务萎缩,发展资金严重短缺,如果不进行全业务经营,难保中国不会发生类似环球电讯的惨剧。
从市场需求看,由于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用户等集团用户对通信业务的需求呈现出综合化的特点,集团用户希望电信业务提供商能够提供满足自身通信需求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对某项单一业务的提供。并且出于管理方面的考虑,集团用户希望得到“一站购齐”式的服务。集团用户的这种需求特点,使得运营商要想在整个电信业务市场较大比重的集团用户市场上具有竞争的优势,必须要经营全业务。如果仍经营单一业务,很难满足用户“一站购齐”的需求,对于用户的利益也一种损害。失去了用户就意味着失去了市场,这恐怕是电信运营商最不愿意看到的。
全业务竞争时代,不再考虑专业细分,而是考察综合竞争实力,经营单一业务对电信运营商提高运营水平和整体竞争力都是一个巨大的阻碍,只有经营全业务才能提高电信运营商的管理水平,吸引更多的用户。因为,全业务运营商要提供给消费者各类不同的电信业务,这使电信运营商必须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理顺工作流程。同时,尽管不同的业务具有不同的使用特点,但是在网络层和物理层,各类业务却存在大量共用的基础设施,因此,一家综合业务运营企业就可以通过建设一个统一的综合业务网络平台来供各业务单元共享,从而大大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益,降低各项业务成本。作为综合业务运营企业,可以共享的不仅仅是基础网络,网络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经验、人力资源、企业品牌、营销渠道等,都可以为各类业务所共享。这不仅有利于企业迅速进入新的业务领域,而且为企业提供了以各类业务组合更好地吸引用户的可能。
从电信业务发展方向看,电信运营商也要走全业务经营之路。目前,固定电话业务正逐渐走下坡路,而移动电话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固定电话,移动用户的增长率也远远大于固定用户的增长率。近年来固定电话的年增长率仅为10%,而移动电话以50%的年增长率剧增。在欧洲,许多国家的移动电话普及率已超过了40%,其中冰岛、挪威和瑞典的移动电话普及率高达65%、63%和57%;在亚洲,日本的一项调查表明,在家中使用移动电话的用户比例高达48%,可见日本也即将进入移动通信为主的时代;在美洲,据总部设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金字塔咨询公司发布的报告,截至去年底,拉美地区移动电话用户数量已经达到8340万家,超过了该地区8300万固定电话用户的数量。另据欧洲通讯和视听设备研究院预测,到2010年,全球移动电话用户总量将超过固定电话。实际上,就现在而言,有些国家的移动用户数已逐渐超过固定电话用户数,有些国家的有线电话用户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在我国,固定电话业务增长缓慢,移动电话业务迅猛已是大趋势。目前的通信运营市场的发展情况也充分地显现了这一点,固定电话用户的增长趋缓,高端用户大量下降,而移动通信的用户量增长迅速,高端用户大量地流向了移动通信市场。在用户数方面,据信息产业部统计,截至2002年第一季度,全国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9亿户,比去年底累计新增961.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6亿户,比去年底累计新增1668.8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的数量大大超过新增固定电话用户的数量。另有调查显示,广东、江苏、山东、北京、上海等省市的移动电话总数或新增用户数已超过固定电话。在话务量竞争方面,一方面移动电话从固定电话网上分流走了大量的话务量,据统计,去年移动电话分流了固定电话30%以上的话务量。在业务收入方面,移动电话以其灵活、方便、覆盖率更为广泛、具有个人属性的优势,吸引了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越来越倾向于使用手机。特别是那些经济条件较好、话务量较多的高端用户,全国通信行业总收入中,移动通信总收入已呈现赶超固定通信总收入的趋势,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尤为明显。有分析家指出,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本地电话收入构成中,移动通信运营商的收入已经超过固定通信运营商的收入。个别经济发达地区,在本地电话通信收入构成中,移动通信运营商收入占了三分之二,是固定电话运营商收入的两倍。除此之外,IP技术的运用以及互联互通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也使得中国电信国内电话、国际及港澳台电话等高含金量业务被竞争分流。移动电话等新业务正势不可挡地大量分流固定电话的话务量。
未来通信业的发展就是移动通信的发展,移动通信超过固定通信成为通信市场的主流是无可否认的。未来通信业的竞争核心是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如果让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继续只经营固定电话业务,其运营风险之大的显而易见的。
很显然,从长远看,运营商只经营固定电话是行不通的,同样,在快速增长的移动市场上,运营商也不能只经营移动业务,经营单一业务将直接影响到运营商的发展后劲。而经营多种通信业务,则可以使各种业务之间进行互补,使运营商的运营风险较为分散,当某一类业务出现衰退,综合运营商则可以将其经营重心转移至其他业务,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或者用当前盈利业务的利润投资那些短期内难以获利,但又是产业发展方向的新业务,从而保证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经营全业务要靠企业自身更要靠政府调控
我国的电信市场正在走向开放,一旦国际巨头大举进入,所有先天业务残缺的竞争者,都将面临被动挨打的局面,甚至可能遭受致命的创伤。从市场竞争的角度衡量,越早实现符合市场规律、市场本质的全业务竞争,越有利于真正在市场竞争中培育民族电信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应对开放市场的竞争。建立我国四大全业务运营商既要通过电信运营商自身的努力,更要通过政府发放全业务牌照实现。
一方面,政府发给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移动牌照,另一方面也应发给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固定电话的牌照。政府应在电信市场放开的过渡期内,抓紧培育四大有全业务经营权、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主导电信企业,以应对入世挑战。而且,目前国际电信业处于发展的低迷时期,我国政府也应利用好这个机会,抓紧发放全业务牌照,以便在全球电信业复苏时参与国际竞争。何况,从市场竞争的角度衡量,越早让民族电信企业进入全业务竞争,越有利于民族电信企业培养竞争实力。
同时,政府也要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使企业通过资本运作实现全业务经营。从企业生存发展的角度来看,单一业务运营商要在全业务竞争市场长期生存发展,必须通过一定形式,如联盟、直接介入、兼并重组、投资等走向全业务提供。电信运营商可以通过收购兼并通信网络资源,增强竞争实力,良好地收购兼并是电信企业快速成长壮大的一条捷径。
俗话说,机会是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全业务经营已是电信业发展的大势所趋,运营商也要将眼光放长远,从现在起就要为全业务经营做好准备,这已到了箭在弦上的时候了。各运营商要做好市场调研,对企业的发展从全业务的经营角度做好规划。通过企业内部的不断改革,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特别是资本运作的水平。毋庸讳言,资本运作是我国通信企业在经营上的一大弱点。而资本运作的好坏是取决未来企业能否成功的关键,资本运作是摆脱困境,夺取市场、技术优势的利剑。新成立的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更是要有步骤的深化内部改革,包括内部的组织结构、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企业化运作。否则,等全业务竞争来临再做准备,将贻误商机,在竞争中难以立足。
“事异时移,变法亦易”,面对全业务竞争时代的到来,政府应适时调整相关政策,鼓励更高层次的竞争,降低各业务经营领域的市场准入标准,营造全业务公平竞争的环境。运营商也要未雨绸缪,迎接全业务竞争的到来。这样才有利于打造我国的国际型电信运营商,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使我国的基础电信运营商保持作为民族电信产业中流砥柱的实力。
一首歌声,两份祝福,万张贺卡免费送母亲!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