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t记者 韩毅
【eNews专稿】近一两年,微软在无线市场方面可谓动作频频:在2001年拉斯维加斯的COMDEX大会上,微软抛出了基于Windows CE 3.0操作系统智能手机平台Stinger(“毒刺”)。Stinger能够将手机与PDA功能结合起来,成为微软刺向手机市场的第一剑,标志着微软在移动互联方面迈出了第一步。
在此之后的整个2001年中,微软千方百计地寻求手机厂商对Stinger操作系统的支持。在与诺基亚合作未果后,微软转向台湾宏达等多家小型手机厂商以达成战略合作关系。
今年3月,在戛纳举行的3GSM全球会议上,微软更是重拳出击:首先宣布将Stinger操作系统升级为SmartPhone 2002,紧接着又宣布与德州仪器公司合作,共同推出了基于德州仪器芯片、GPRS技术和微软Smartphone 2002操作系统的智能电话参考设计。该参考设计将无线语音通讯、数据处理、多媒体功能、移动应用、移动电子邮件处理、游戏等多种功能紧密集成在一起,展示了未来智能手机强大的功能。为了使合作手机生产商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发出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微软在这次会议上还推出了面向企业用户的应用服务器“Mobile Information Server(MIS)2002 Enterprise Edition”和面向智能手机、移动PDA开发商的工具套件: “Pocket PC 2002 SDK)with Phone Edition”。
不仅如此,微软在过去的一年中广泛寻求与移动运营商的合作,并先后与德国电讯公司、英国电讯公司、韩国移动运营商KTF等多家主流移动运营商签定合作协议,从而为微软未来的无线服务业务开辟了道路。
如果说1年前微软推出Stinger只是小试牛刀的话,那么在今年的3GSM会议上,微软已经开始了对无线市场的重拳出击。在看得见的市场举动之下,微软对无线市场隐藏着比很多人想象的大得多的野心。
微软的无线野心
早在3年前,微软提出了自己的.NET战略。微软.Net战略的核心意图是:微软已经不满足于仅仅获得提供软件的利润了。微软看到:操作系统及软件所能够获得的利润,将随着硬件数量增长的极限而遇到瓶颈。.Net战略将指导微软利用在桌面操作系统以及未来其他领域操作系统的垄断地位,将各种各样的服务捆绑在操作系统上,从而将微软的服务润物细无声地带入到每个人的面前,而微软将随着服务的无限延伸而得到无限的利益。微软构想的.NET可以描绘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享受到任何的服务。
微软的.net战略,明确说明了微软决不想仅仅成为一个“桌面”上的巨人。为了达到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目的,.Net时代的微软,将必须能够提供移动的,实时的服务。为了实现这一空前的伟大目标,微软遇到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在无线方面,微软几乎没有任何的优势。没有无线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微软就无法成为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微软。无线领域,则成了微软想续写传奇传记所必须突破的障碍。
如何打破无线领域的坚冰?微软当然不会忘记他在PC领域的发家策略:争夺事实上的业内标准。微软知道,为了能够提供各种移动服务,微软必须将服务的应用前端,牢固地捆绑在各种“移动桌面”上。垄断PC操作系统给微软带来的好处,对微软的印象实在是太深刻了。因此,微软在无线市场上的所有策略,都首先建立在夺取手机以及其他手持无线设备的操作系统上。即使无法做到短期内对手机操作系统的全面垄断,也至少要在“移动桌面”上抢夺一出一个相当大的市场分额。
微软眼前的景象是:人们手中拿着各种各样的无线终端设备,而所有这些设备上面运行的都是微软的操作系统。在这些操作系统中,微软捆绑了无数的应用前端:新闻浏览、移动电子邮件、语音、游戏等等。微软将PC上的OUTLOOK和手机中的微型OUTLOOK,PC上的IE与手机上的浏览器,即时通讯软件、个人日历、办公软件、个人财务、身份认证等等,全部通过无处不在的微软网络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将每个人,每个公司,甚至是每个物体都紧密地捆绑在微软的全球系统之中。最终让用户分分秒秒都离不开,抛不掉这些服务,最后老老实实地给微软交钱。更重要的是,手机未来还可能成为各种电器,汽车,甚至是房间的总控制台。用手机来调节温度,查询地图、交纳汽车保险等等。通过垄断手机的操作系统,微软最终能够控制所有的这些电器的操作系统,包括你的游戏机、你的热水器,甚至是你的怀表,最后都构成了微软全球网络的一部分。
手机仅仅是微软无线野心的跳板。微软真正的野心,是控制移动中的一切。无论是人,还是物体。
手机操作系统之战
微软无比庞大的帝国梦想的关键一战,就是要获得手机的操作系统的垄断权。对微软来讲,这是整个无线战略中的关键一环。一旦这个防线被微软突破,微软的面前将是一条光明大道,再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碍微软的发展。
但微软要控制手机以及其他的手持设备的操作系统并不容易。目前全球手机的生产,主要被欧洲的公司所控制,如诺基亚一家公司就占领了30%强的手机市场分额。与早期的PC情况相同的是,手机的生产还不是基于开放架构的。换句话说,现在手机的芯片设计、周边硬件、机内软件等,都是由诺基亚等手机厂商独立控制的。
微软要获得手机操作系统的控制权,最简单的方法无疑是说服手机生产的巨头们来使用微软的Smartphone操作系统。微软首先把目光对准了手机生产的老大:诺基亚公司。但诺基亚的总裁Ollila显然对微软的一套把戏非常熟悉,他清楚的知道,如果一旦被微软得到了控制手机操作系统的时机,诺基亚未来将会沦落到只能赚取硬件利润的地步。诺基亚不想做IBM,所以断然拒绝了微软的“无理”要求。与诺基亚合作不成,微软转而寻求与爱立信、摩托罗拉的合作,目前结果尚未可知。
在积极寻求与大手机厂商合作的同时,微软兵分两路,开始争取中小手机厂商的支持。微软新推出的基于Smartphone参考设计,就是伸向这些手机厂商的橄榄枝。微软深刻地理解开放架构的威力,当年微软就是凭借PC开放架构的力量,才打败了苹果,成为PC操作系统的主人。通过使用微软提供的开放手机架构,能够使很多小型手机厂商,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生产出成本相对低廉,功能强大的手机产品来。微软系统借助开放价构的力量,以自己为中心培育出一个新的手机生产的阵营,促使小厂商迅速成长,最终完成对诺基亚等“大哥大”的合围,将诺基亚从手机霸主的位置上扯下来。这确实是毒辣的一招。微软所依仗的力量,是社会化生产与成本降低的力量。这种力量曾经在PC操作系统的战争中成就了微软,微软有理由乐观地认为,同样的故事应该能够在手机市场上重演。
分兵两路,完成合围
未来的智能无限移动设备,可能从两个方向演进。一是从现在的手机产品,向智能手机的方向演变。即在现在手机的功能上,增加大量的数据应用。另一条路,则是从现在PDA等智能终端,通过增加移动数据与语音通讯功能而实现。最终这两条道路将是殊途同归的。因此,微软在无线策略上也采用了分兵两路的战略。
在PDA的战线上,微软主要是利用其 WINCE 3.0作为杀手武器。目前微软WINCE在手持设备方面,已经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分额。在PDA方面,微软的主要竞争对手是PALM。但在这几年的围追堵截下,在众多WINCE的同盟厂商的围攻中,PALM已经感觉到了孤掌难鸣的滋味。在PDA的战线上,微软正在正在顺利推进。
在手机的战线上,微软正在竭尽全力地寻求突破。一旦能够在手机操作系统方面打开了缺口,微软便会迅速地将两条阵线、两类产品融合在一起,发展出统一的智能移动终端产业。
胜败难料
对微软的四处活动,诺基亚等手机巨头决不会坐以待毙。他们从苹果的例子中清楚地认识到了开放架构的威力。在诺基亚的积极拉拢下,一个称为Symbian的联盟已经初步搭建起来。他们的最终目的就是让Symbian的操作系统成为未来手机核心软件而形成行业标准。微软与诺基亚的战争,已经演变成为两个标准之间的争夺。
微软对整个战役的切入点,并不是在现在一般意义上的手机,而是在高端智能手机方面。这个切入点的选择可以看出微软是相当明智的,因为即使是诺基亚等手机巨头,在这个新兴市场上也还没有建立起绝对的优势。这场战争的最后结果还很难预计,但任何一方将另一方彻底清除出局应该都是相当困难的。最有可能的结局,是形成楚汉割据的状态,并就此形成两个对立的操作系统阵营。微软对这个形式也有充分的估计,其目标是在2005年占有25%的手机操作系统市场份额。
无论最后胜败如何,想完全阻止微软在无线领域的攻势恐怕是不太可能的。这场战争,无疑将会影响到未来10年IT的发展。即时微软不能够完全垄断手机的操作系统,微软借助无线市场的力量,都可能塑造出一个比今天大10倍的微软。未来10年的无线市场将是IT行业最另人激动、创造出最多财富的市场。微软的无线野心是否能够如愿以偿,我们将拭目以待。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