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 娃
价格是惟一优势
曾有那么一段日子,小灵通在移用用户最集中的北京、上海、广州以外的中小城市里如火如荼地普及着。到目前,全国的小灵通用户数已达到几百万。虽然前不久有媒体报道了 信息产业部今年将收回小灵通频率的新闻,但有消息称,小灵通的频率近期内将不会被回收。
虽然小灵通成就了PAS(也有业内人士称此技术名为“PHS”)这项从日本引进的无线通信技术,但因为无线本地市话一直处于一个灰色地带,所以,无论电信运营商还是设备制造商,谁都不愿意介入这个话题的新闻报道。这乎比正准备大量生产CDMA手机的2.5G无线通信设备制造商们面临的版权费问题更为尴尬。
小灵通的得势,离不开中国电信的首次分拆。被企业化了的中国电信被剥离出了无线移动电话市场。但是,中国电信显然不愿意丢掉这块肥肉。在一片争议声中,西安首次出现了能够实现移动通信的小灵通手机。虽然小灵通的高端软件支持不够,能够实现的功能完全无法同GSM相提并论,并且不能实现不同城市间的漫游,但话费便宜(相当于固定电话标准,并且单向收费)的优点,使它还是得到大量用户的追捧。这也是小灵通手机惟一的卖点。如果政策比较明朗,中国电信能够在全国铺开小灵通网络,我们今天看到的最奇怪事情,可能就是每个人身上都装着两部移动电话——一部是类似神州行这样的无月租费手机;另一部,就是小灵通。但这绝对是不可能的。至今,国内GSM手机用户早已突破1亿,而小灵通用户仅仅有几百万。
可以想象,中国电信之所以选中小灵通这种升级潜力不高的技术来做无线通信,比较直接的目的是给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一个错觉:我只做本地的简单接入,我使用的设备完全无法同GSM相比。无论是中国移动还是中国联通,从来都不会把小灵通看作对自己的威胁。说得准确一些,小灵通更像是谈判桌上的一枚筹码,作用就是转移观众的目光,证明中国电信并没有做大规模的移动通信的心思。真正让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担心的,应当是中国电信可能拿到的移动运营牌照。以目前的电信运营现状来看,中国电信将极有可能在某个时间获得移动牌照。因为小灵通技术的先天不足使得它在不同城市间漫游成为难题,所以,中国电信将会很痛快地抛弃小灵通。另一个危险是:一旦GSM、CDMA、GPRS等更先进的无线移动电话话费降到同小灵通一样的价格,小灵通的地位就很危险了。
事实上,除了几个主要的大城市,有相当多的省市GSM话费已经接近或等于小灵通的话费。在采访中,黑龙江省某市电信公司总经理说,他们之所以没有上马小灵通项目,就是因为本地GSM话费已经和固定电话费用一样,小灵通已经没有什么竞争力了。
作为惟一竞争优势的价格不再占便宜,小灵通的生命也就到了尽头。
小灵通能不能再“通”,已经不取决于信息产业部是否要清理其频率了。这对用户来说,更关心的问题是还没有用多久的小灵通手机应该怎么处理。
新技术抢滩无线市话
“小灵通?那是过时的技术。”北京信威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蒋赳赳告诉笔者。面对目前小灵通几乎一统本地无线市话天下的局面,自1996年就开发出SCDMA WLL技术的信威似乎显得底气不是很足。但谈起技术方面的问题后,信威公司负责技术的副总裁林波还是饶有兴趣地拿PAS作着比较。
“我们的SCDMA wll绝不是小灵通的技术,小灵通是PAS,而我们已经是2.5G的技术了。”
SCDMA WLL,大意为无线本地环路,大体上说,实现的效果与目前流行的小灵通没有太大的区别。当然,不同的技术使用,使得它们有了细节上的不同。
在此之前,在一本通信杂志上,详细地比较了PAS同SCDMA技术的差别,其中提到灵通通话质量不好、同其它技术相比频率利用率不高、基站覆盖范围小(理论距离为500米)等。这同蒋赳赳和林波所讲的内容极为吻合。SCDMA的核心技术之一是作为基站的智能天线。最让蒋赳赳得意的,也正是智能天线。
“SCDMA的智能天线,是全世界商用化效果最好的智能天线设备,频率利用率比PAS高得多。”
笔者也从一些专业人士口中了解到,小灵通的频谱利用率比其他技术低。而蒋赳赳例举的SCDMA的智能天线频谱利用率能达到小灵通的四到五倍。
这还不是小灵通的惟一弱点。据说,小灵通基站的穿透力差,覆盖范围有限,有效距离只有200米,而SCDMA的基站,有效距离可以达到1公里以上。可以想象,要在一个城市布满小灵通的移动网络,需要多少个基站。
据了解,首先开通小灵通的西安市,虽然用户数只有十万,但基站就架了六万个。在采访中,有用户反应,如果移动用户的运动速度达到30千米/小时,因为基站的频繁切换,根本无法进行通信。当笔者就这些技术问题请教小灵通设备的主要提供商UT-斯达康时,得到的答复却是沉默。
虽然与小灵通出身完全不一样,但历史的机遇让SCDMA和小灵通站到了同一个竞技场上。如果让笔者来说,笔者更愿意相信,是信威当时的市场化思路不够清晰造就了小灵通的一片繁荣。当蒋赳赳对笔者讲起SCDMA最初用于应急通信领域时,相信他自己也感觉到,他们错过了进入本地无线通信市场的最佳时机。到现在,致力于2002年全面实现SCDMA抢滩本地无线市话市场的信威,因为手中握着的几张大单而踌躇满志。
除了SCDMA WLL这项怎么看都像是为本地无线市话定做的通信技术,还有CDMA,也在悄然进入这一市场。从今年5月开始,深圳已经推出了基于CDMA WLL技术的本地市话手机。据了解,设备及技术由中兴通信提供。正如前不久业界传出的联通合并长城CDMA网络的新闻一样,如果我们听信了业界传言,中国电信在不久的将来拥有了移动通信运营资格,那么,CDMA的软件升级,甚至实现全国互通,将比小灵通来得更为方便。这一点,无论SCDMA还是CDMA,都远远强于小灵通。而从设备成本考虑,小灵通在二者面前也并无优势。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小灵通的寿命似乎走到了尽头。
UT-斯达康前景不明
电信拆分成就了小灵通在中国的发展,UT-斯达康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目前,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用户使用的小灵通设备都由UT-斯达康提供。长期以来,小灵通可以说是UT-斯达康的命脉。由于处于政策的灰色地带,虽然有着中国电信这个大客户,但UT-斯达康对小灵通业务的宣传一直保持着低调。
在媒体报道中,摘引UT-斯达康公司总裁吴鹰的谈话内容,预计在2001年,公司销售额将达到6.2亿美元。但是,2002年呢?
在2001年中国网通年会(CNC world2001)上,UT-斯达康展出了一幅公司业务和发展方向的展牌,上面没有丝毫关于小灵通业务的介绍,相反,TD-SCDMA和WDMA等3G标准下的名词被明显地标示在展板上。而从UT-斯达康的中国主页上查到的中国区业务范围,主要还是围绕着小灵通进行。业内人士指出,以小灵通业务为主的UT-斯达康更像是一家组装产品的公司,自身的研发能力并不强。因此,断了小灵通再推广的念头,让UT-斯达康更着急的事情应该是找到新的利润点。但这个核心业务如何从UT-斯达康的业务中淡出,使UT-斯达康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拥有新技术的通信厂商,才是一个生死考验。
新浪网出于提供更多资讯之目的而转载此文,并不意味着对此文内容持赞同或提倡之意。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