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匡峰) 今天,对于中国联通与其说是该举杯相庆之时,不如说是如履薄冰的开始。
按照中国联通的部署,走走停停的联通CDMA全国性网络,终于在2001年的最后一天得以起步,全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的联通CDMA网络同时开通运营,中国联通一期的240亿元网络投入,也终于到了开始回收的时候了。
为了一开始就拥有与全球第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也是联通最大竞争对手的中国移动比拼的“筹码”,在网络前景还不明朗的运营一期,中国联通就不得不选择了巨资投入、大范围覆盖建网的市场战略。在没有与之相兼容的移动网络基础时,如此大规模的一次投入,这在全球恐怕都属于绝无仅有的。
此次中国联通建设的CDMA一期网络,覆盖了包括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330个地市。在主要的经济发达地区,联通今天启动的CDMA网络实行了对地、市、县、发达乡镇和重要的铁路、公路干线以及旅游景点全面覆盖的策略;在经济次发达地区、市、县三级和重要乡镇也纳入了CDMA的网络覆盖之中,同时兼顾了重要的铁路、公路干线、旅游景点;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覆盖范围是重点城市。对于大规模的覆盖,联通曾自豪地宣称,中国联通的CDMA网络“已经成为全球覆盖最大的CD?MA网络”。
然而,摆在中国联通面前的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对于这个迟到了数年的网络,市场化的评判标准现在早已不是建网的初始规模,而是在中国移动这个强大的竞争者面前,在以往的资费优势丧失之后,如何能够吸引到更多的用户,使240亿元的初始投入得到回馈。
其实中国联通的高层心里十分清楚现在的处境,从正式运营之日起,所有的投资人最关心的,将不再是前期的炒作,而是实实在在的收益。从联通CDMA运营的分工方式上,已经可以看出联通自身对于收益的担心:联通母公司采用了单独成立新时空公司的方式负责CDMA网络建设,而联通的香港上市公司则采用“按需租赁”的方式进行运营,从而为上市部分建立了一道“保护墙”。
对于今天开始运营的联通CDMA网络的前途,投资人也在从各种角度和渠道进行着审视。投资银行瑞银华宝对今天投入正式运营的依然属于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的CDMA并没有寄予厚望,而是把希望压在了同时在京沪穗等七城市的CDMA1X试验网上。早在一个月前,瑞银华宝就发表报告,宣称联通未来的CDMA20001X服务,估计可吸引中国移动的3500万签约用户转用。然而这种仅仅设立在技术标准上的假设,并没有考虑到实际的用户需求。
与瑞银华宝的乐观相比,高盛显然对CDMA的走势并不乐观,为此高盛证券曾将联通从推荐名单中剔除,同时也降低了其投资评级,理由是联通对CDMA的推广假设不切实际——“100%的网络容量利用,推广费用的维持现状……”,这些显然与市场现实相去甚远。
已经失去了入网费等快速回收建网投入等手段支撑的联通,现在只有寄希望于用户对CDMA的快速认同,而这种认同,在资费等竞争手段已经失去的前提下,市场只能指望已经预先操作已久的技术、环保、3G等概念来引燃。
短信圣诞站送大奖:数码相机、CD/VCD…好机会别错过!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