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获全胜
从某种意义讲,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确称得上“90年代第二大动力”,而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爱立信发起的,且其发展进程也始终受到爱立信的影响。
80年代中期,爱立信在GSM领域早已遥遥领先,同时依靠独特的技术和经验提出窄带T DMA,并通过了欧洲评定标准。同时,爱立信在系统研发方面独占鳌头。
在美国,爱立信再现其应变能力,针对美国的情况推出有特别优势的D-AMPS(即现在的TDMA);在日本,凭借在TDMA上的经验和对美国标准的研发,爱立信同样做出正确的选择,大力支持日本建立起基于TDMA的PDC标准。
与此同时,GSM迅速蔓延至欧洲以外的地区,正准备批准PCS(个人通信业务)网络的美国毫不犹豫的采纳了由爱立信和诺基亚共同支持的PCS 1900/GSM标准,这是一种北美版本的GSM系统。
欧洲、美国、亚洲……TDMA、GSM、CDMA……这真是充满斗争和戏剧性的一段时期,通过在竞争中对自己优势技术的展示和对标准制订的贡献,爱立信在整个移动通信领域可谓“大获全胜”。
而硝烟尚未散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大战“风云再起”……
辗转取胜
80年代后期,GSM的基本研发宣告结束。考虑到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时,爱立信对CDMA技术表现出极大的兴趣。90年代初,欧洲委员会成立CODIT研究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标准问题,其中两个小组一个研究WCDMA的应用,另一个研究W-TDMA。最初,爱立信、飞利浦在第一小组非常活跃,而西门子、阿尔卡特和诺基亚是第二小组的主力。
不久,WCDMA研究小组取得很大进展,而TDMA小组也有所收获,提出所谓TDMA/TD-CDMA的建议。其实,两小组可谓“殊途而同归”,最终目的都是“找到能够提供更高带宽、多媒体能力和新业务的最佳途径”。
1995年左右,国际互联网在欧洲影响日深,成为首要考虑的问题。1996年,爱立信与诺基亚进行预备性会谈,双方达成协议继续支持WCDMA。1995年,日本头号电信运营公司(当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NTT DoCoMo也成为WCDMA研究工作的一个合作伙伴;1997年,NTT DoCoMo从爱立信订购了一套WCDMA测试系统。
1997年夏,欧洲电信标准学会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构想已经确立为“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其是否应该使用CDMA或TDMA,还是欧洲电信标准学会内部的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同样也在此时,以“西门子、阿尔卡特、北方电讯和摩托罗拉”为首的TD-TDMA阵营开始发难,并展开强大的公关攻势。
爱立信和诺基亚自然不甘示弱,不仅发动市场部门与每一家欧洲电信运营商进行沟通,结果原本支持TD-TDMA的电信运营商纷纷改变立场。诺基亚甚至还争取到政治高层支持,芬兰总统马尔蒂·阿赫蒂萨里访英期间向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谈起了WCDMA,从而争取到了英国电信运营商的支持。此外,爱立信、诺基亚等还起草了一份折衷方案,增添了来自西门子在WCDMA概念中的提议。这份方案最终在1998年1月召开的欧洲电信标准学会巴黎会议上以绝对多数通过。对标准的争执并未结束。1998年夏,高通宣称并不准备开放自己掌握的几项CDMA技术,除非WCDMA能够与其CDMA 2000计划相一致。激战从1998年持续到1999年,并且不断升级,甚至牵涉到欧盟与美国政府。
最终,德国电信运营公司T-Mobil提出的“伞形合作企业”方案使战事偃旗息鼓,即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技术的伞形合作企业将以CDMA为基础,而其它各方的技术将共同在这把大伞之下。1999年秋,国际电信联盟批准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对于无线接入的最终标准规范,命名为IMT-2000。爱立信和高通也随即宣布:爱立信收购高通的CDMA基础设施业务部,有关专利和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一下全解决了。
从根本上来说,当前的四大数字标准(PDC、CDMA、GSM和TDMA)将进一步相互协调、融合,向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发展。毫无疑问,新技术、新网络和新服务还将给广大用户带来更大的惊喜。
    短信节日传情奖中奖:数码相机、CD/VCD……大奖总值5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