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从可爱到更可爱
爱立信真正确定“移动电话”的发展方向是从1983年开始的。这一年,爱立信公司不仅将“真正的手持移动电话”确立为全面发展计划中的核心内容,而且还在瑞典南部隆德的Ideon技术公园成立了“移动电话实验室”,其历届领导人均是专注终端研究、热衷事业发展的技术精英。
1987年4月,“移动电话”成为爱立信无线系统公司中一个独立的部门,由弗莱明·奥内霍尔姆担任经理。而奥内霍尔姆先生独辟蹊径的将早期工作重点放在消费者营销方面,因为他敏感的意识到“移动电话是一种消费品,其外形和感官效果最重要”……
事实也是如此。就在这一年,最初可放在口袋中的型号——“柯特”面世了,“柯特”显现出将复杂的电话、无线电通信技术和电池融合在一部移动电话中的可能性;很快,爱立信又推出新的NMT移动电话,新机型与“柯特”在外观上很相像,但是更时髦、更小巧,代号为“奥利维亚”;在“奥利维亚”之后,爱立信还推出“桑德拉”、“简”、“爱玛”等,每款新设计都更加迷人。
1989年,爱立信第一部真正的手持移动电话——“热线”(HotLine)终于研制成功。虽然以现在标准看来,新产品体积稍显笨拙,但已只有口袋大小(也只是刚刚有口袋大小),并设计出与众不同的桔红色按键和迷人的“军旅”风格。“热线”面世的时间恰好契合雅皮士的出现,爱立信的“雅皮士玩具”最终走出了自己的天地。
从粗糙的“柯特”发展到“爱玛”,及至后来的林林总总,爱立信的移动电话已不仅仅是接打电话的工具,它成为人们渴望拥有的财产,就向汽车、房屋一样。
针对“产品质量”的改革
1981年,爱立信“库姆拉”工厂被确定为新的NMT450系统生产首批移动电话局。那时,移动电话的生产是独立活动(设计研发工作在隆德进行),实行自主管理、独立核算;同时,工厂还引进对外采办和分包的生产方式,完全不顾爱立信传统的垂直统一管理。
随着营业额不断上升,问题也逐渐恶化。出于提高产品质量的考虑,隆德和库姆拉两方面对固有观念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1985年,尼尔斯·吕德贝克率先在隆德展开打破思想障碍的工作;同样在库姆拉工厂,经理利夫·比林建立了“改革三人领导小组”,在1984年至1988年间推行一项名为“生产技术88”的计划。工作显然卓有成效,爱立信移动电话的设计与制造双方终于慢慢相互理解,这正是产品优异质量的基础。
    新浪闪烁短信,闪亮登场,传情无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