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企纵横中国
“最能代表21世纪的单词就是‘数码’,它代表了很多不同的生活形式的改变,因为它能正面更新技术,并改变了商业模式。现在,这种改变不单是在世界各地,而且在今天的中国同样出现,因为我们从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可以深深地感受到这一点。
三星的目标是成为数码革命的先驱,要实现这一点,中国是我们最看好的市场。”---三星电子数码多媒体事业部总裁陈大济
如果说在模拟时代,作为消费电子产品生产商的韩国企业如三星、LG等只能跟在日本企业索尼、松下后面穷追的话,那么在数字时代,三星已经拉开一张巨网,开始了它的收获季节。
细心的人会发现,今年以来,三星每一款新产品的发布,无论是IT产品,还是家电产品,都采用了一条新的口号“三星数字世界欢迎您”。看似平淡的口号,折射出这个企业战略的重大调整,在数字时代,三星要做领跑者。
强势出击市场
在消费电子领域,日本的索尼、松下以及欧洲的飞利浦似乎一直是韩国企业追赶的对象,但是在中国市场,借着“数字时代”的东风,三星的敏捷、新锐,以及全盘的战略布局,使三星在与日本企业的角力中凸现出更具冲击性的后力。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在中国市场上,索尼、松下的彩电产品仍然占据着行业内的龙头位置,但三星今年8月底发布的背投、等离子、液晶彩电全线抢闸出击,开始在高端领域蚕食对方的市场;而在白电领域,三星冰箱、微波炉在产销规模上都要大于日本企业;在数码相机和MP3等新型的数字产品上,我们至少可以从销售终端的铺货情况以及宣传推广的力度看到三星的强劲态势;在显示器领域,在手机产品上,三星已经全面领先日本企业。
力求赶超日本
而在技术方面的全情投入,是三星确立后发优势的重要基础。三星靠黑白电视起家,原来总是落后于日本企业,但是,“这几年,三星加大了在数字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力度,我们的数字技术不会比索尼、飞利浦这些外资企业低,在数字彩电方面,我们甚至可以不客气地说,我们要比他们领先,因为从支撑技术的芯片,到高端电视机的等离子板、液晶板我们都可以自己生产。拥有各个制造环节的全部技术,这在彩电企业中是绝无仅有的。所以我们有明显优势。”天津通广三星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圣雨毫不掩饰对超越日本企业的信心。
绝对看好中国
在记者对数家日韩企业的采访过程中,日本企业如东芝、索尼等都对中国市场保有一种审慎的态度,对中国的市场政策、消费群成长保持观望,与韩国企业的高歌猛进(如三星CDMA手机在中国市场标准未确定、网络尚未建成的情况下高调进入)相比,日本企业似乎在等待机会,而韩国企业在创造机会。
谁也无权对这两种态度随意臧否。
但是,韩国人对中国市场的估量,显然比日本人乐观得多。
“13亿中国人中有4亿具备很强购买力,其中有4000万到6000万人具备比韩国人更高的消费能力,而韩国总人口才4500万。”这是韩国铉对中国市场的大致分析。而三星,正是是把年收入在3500美元以上的中国消费者作为其最直接的用户,“这种收入的消费者我们调查过在中国大概有1·3亿。他们就是三星要重点争取的用户。”
“一般情况下,一个国家里,1%的人口掌握了50%的财富,这种消费者只要市场上有新的东西出现,就会购买。中国城市家庭至少有1亿户,1%也有100万户。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可能这个数字还保守了一点。这么大的潜在消费群,为三星这样的高端彩电产品提供了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而且高端电视终端的消费群不仅仅局限于家庭,许多商务机构、学校、机关在产品展示、网络会议时要用到背投、等离子电视,这也是另外一个庞大的市场。”作为三星在中国电视与显示器业务的掌门人,沈圣雨表达了他对中国市场的乐观态度。
145亿美元的营收计划
正是因为这种信心,三星目前在中国已经投资24亿美元,三星正加大对华投资力度。或许对自己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感到满意,本月初,三星在上海举行策略会议后发表声明,宣布其电子产品在中国市场的营业收入到2005年将由目前的70亿美元增为145亿美元。(本报记者薛伟)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