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肯定有过这样的尴尬,一个重要的约会,时间快到了,可对地形不熟的你却怎么也找不到约会的地点。“如果移动地理信息技术(GIS)能在公众中普及就不会再有类似的麻烦”,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的邬伦博士说,“你的朋友可以在打电话约你的同时就把标有约会地点的电子地图发送到你的手机上。按图索骥,误不了约会。现在用手机收发短信息很时尚,有了移动地理信息技术,手机用户还可以用手机寻找通话对方的空间位置,那将是明天的时尚”。
10月28日、29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了以“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平台”为主题的青年科学家论坛,30余名在遥感、测绘、计算机领域卓有建树的青年科学家汇聚一堂,为如何实现数字化中国地理空间出谋划策。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主任陈军教授这样形容数字化地理的最高境界:“把复杂的地理信息变成全社会都能够充分利用和享受的信息数据。”
在武汉市的一些酒店,人们可以使用触摸屏式电脑查询当地的地理信息。存在电脑里的数字化地理信息包括旅游景区、商业街区,甚至还可以找到哪里的名小吃最地道。邬伦博士认为,过去专业味特别浓的地理信息技术正在走出象牙塔,其服务的对象将不再只是政府部门、专业机构,而会扩大到所有有需求的公众。无线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更为地理信息个人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里最值得注意的是地理信息个人化。
今年10月,日本一家通讯公司推出了新一代移动电话服务———位置服务,用户可以通过手机从地图上搜索地址、邮编、车站、饭店、宾馆等,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该公司规划,不久将提供日本733个城市的地理信息。
专家们相信,掌上电脑等个人数字助理(PDA)将是实现移动地理信息的载体。掌上电脑的内存容量已经达到32兆,甚至更高,有足够的内存运行一个简单的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存储许多城市的数据。一个32兆内存的掌上电脑可以存储40余个城市的电子地图。掌上电脑可以随身携带,并随时随地使用,真正实现移动地理信息。
随着技术的发展,PDA还能很方便地接入因特网,从而实现在PDA上浏览和查询网上的地理信息。地理信息技术一方面可以向移动目标地提供地理信息,另一方面还可以对移动目标实行定位监控。如果在运钞车上安装定位系统,那么车辆的行踪、变化都将显示在监控者持有的电子地图上。地理信息技术还可以服务于城市道路交通,交管部门通过监控系统显示的车辆行驶状况对交通进行疏导,驾驶人员可以从车载地理信息接收系统显示的路况选择行车路线。
邬伦博士告诉记者,目前地理信息交换的技术问题基本已经成熟,一旦地理信息为广大公众所认知,那么地理信息产业将迅速崛起。(本报记者刘世昕)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