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蓝牙技术发明出来到今天已经有7年的时间了,可以说直到今年,蓝牙的市场才刚刚开始启动。这期间,蓝牙作为一项新技术也在不断地经受着业界的质疑、考验。
根据英国Frost & Sullivan公司面向全球120个大企业的网络主管及其IT管理人员进行的一项调查,大多数被调查企业表示,他们没有购买蓝牙产品的计划。
报告指出,被调查者最关心的还是蓝牙的安全性,全世界的企业在这一点上都是一致的。有报道称,航空业界人士纷纷发表言论,表示担忧装有蓝牙的设备被带上飞机,有可能会影响飞行安全,因为这些蓝牙设备与以往的电子设备不同,它可以在用户没有察觉的情况下自动接上电源。这样一来,这些设备所发出的电磁波会对驾驶舱的仪器仪表产生不良影响。
美国Dataquest集团公司的分析家们也曾发出警告说,虽然蓝牙技术能够将多种无线设备互联在一起,但目前业界对它的期望似乎已经超出它本来的应用。蓝牙技术是为了保证个人局域网络数据的同步传输而开发的,它是一种短程的无线应用技术,而不是一种无线互联网接入技术或者纯粹的无线局域网技术。虽然,包括英特尔、东芝、IBM、3Com、诺基亚、朗讯以及微软在内的大牌公司都对这种技术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这些并不足以让它变成一种万能的应用技术。
同时,蓝牙与真正的无线局域网之间的干扰问题也一直在困扰着蓝牙的开发者们。由于两者都采用2.4GHz的频段,它们之间的电波相互干扰问题已经得到了实验证实。目前,减小这一相互干扰问题的技术提案已经被提交到相关标准组织,但是具体的解决方案目前还没有出来。
与Wi-Fi、红外争宠于市场
事实上,除了来自业界的质疑,蓝牙也在受到其他无线通信技术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一种符合Wi-Fi认证的无线局域网技术。
据报道,纽约的无线应用开发商ThinAirApps的首席执行官Jonathan Oakes公开表示,“我们在蓝牙上下了一番工夫,开发了一系列产品,可就是没有用户需求。最近我们对它已没有多少信心了。”
开发商们认为,蓝牙不但进展缓慢,而且与其他无线技术,例如前面提到的Wi-Fi相类似,而在实用化方面,Wi-Fi已超出蓝牙甚多,并开始用在了原本认为属于蓝牙范围的手机和其他小型设备上。
作为SIG成员之一的微软也在今年4月份宣布,微软的下一代Windows操作系统Windows XP将不支持蓝牙,转而支持Wi-Fi。微软Windows分部的总经理卡尔·斯托克解释其原因是蓝牙不可能在Windows XP正式发布的时候成熟起来。
今年8月,另一家SIG的重要成员英特尔通讯事业处副总裁兼总经理SeanMaloney在英特尔开发商研讨会上语出惊人,他认为,蓝牙在无线网络标准竞赛中已经被淘汰出局,无法成为主流技术。取而代之的将是Wi-Fi。他同时认为,蓝牙仍有其存活空间,只会在有限的市场。
尽管未能成为真正的业界标准,Wi-Fi在过去一年中的确已吸引了业界的目光,尤其是微软决定将Wi-Fi标准纳入Windows XP之后。据悉,计算机制造商如戴尔、IBM也开始提供内置Wi-Fi的机型,而且在美国越来越多的公共场所,如机场、旅馆、咖啡馆也已开始通过Wi-Fi转换器提供互联网访问。
当然对于Wi-Fi,业界也并非已经开始一面倒。作为同时投资于这两种无线技术,并拥有分别支持两种标准的成熟产品的主流厂商,美国3Com公司认为,蓝牙被开发出来是用于对Wi-Fi的补充,而不是竞争和取代。蓝牙标准比Wi-Fi更为完善,它对于不同的设备之间(例如蜂窝电话、掌上设备、笔记本计算机以及打印机)如何进行相互通信进行了详细的定义。而Wi-Fi技术目前还没有可支持它的移动电话。虽然有关组织正在计划相关的事务,但还需要一段时间来完成相应的开发工作。
Wi-Fi技术能够实现的传输速率是11Mbps,高于目前蓝牙的1Mbps,但是Wi-Fi芯片组比蓝牙芯片组需要消耗更多的电能,对于那些仅依赖电池能量就可以工作的小型的掌上设备来说,应用Wi-Fi技术不能具备任何商业意义。而蓝牙技术更加适用于移动电话和掌上设备。同时,蓝牙的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也将在今后得到大大改善。
另一项威胁到蓝牙的无线技术是红外线传输。
随着蓝牙的日渐成熟,被人们看做是天生的手机外部接口的蓝牙却并没有在多少手机上得到应用,取而代之的是原先用于笔记本电脑的红外线接口。红外接口之所以受到广泛的关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面向各种应用的协议已经相当完善。同时与蓝牙相比,红外接口模块低廉的价格也是其有利因素之一。目前红外接口模块的价格已下降至1~2美元左右,而蓝牙芯片的价格仍然居高不下,大约是20~30美元。
今年5月,美国风险企业WideRay Corp.宣布开发出了可通过便携信息设备的红外线端口提供多个用户同时接收信息的信息终端“Jack”。该公司首席执行官SaulKato认为,“与目前正开始普及的蓝牙接口相比,还是利用已经极为普及的在便携式信息设备上配置的红外线通信功能更为现实一些”。
Jack能够同时向红外线端口左右60度、约5米以内的任何便携式信息终端发送信息内容。Jack储存的内容可以使用美国摩托罗拉的无线网络“FLEX”进行远程更新。
不过,对于手机无线接口红“盛”蓝“衰”的现实,爱立信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担心。爱立信蓝牙/机对机通信移动互联网合作伙伴总监祖世基(Mark Zunuzi)认为,与红外接口相比,蓝牙不需要对准,而且红外的配置比较麻烦,蓝牙的便利性将使它得到更多厂商的支持,红外最终将会被蓝牙所取代。
作为蓝牙的发明者和最坚定的支持者,也许爱立信必须要有这种乐观。
蓝牙的进展有目共睹
尽管最近一年来蓝牙受到了不少非议,但是爱立信的乐观也并不是盲目的。蓝牙在近一两年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也是业界有目共睹的。
去年6月,爱立信与瑞典铁路公司首次试验蓝牙接入系统,通过有了WAP和蓝牙的移动电话,旅客可以随地订票,确认座位预订,还可以连接到瑞典X2000干线火车上的网络,获取公用和公司信息资源。这次试验证实了蓝牙、GSM、WAP和互联网这些技术可以并用,而且可以在公共交通中提供开放的技术环境。
针对蓝牙可能影响飞行安全的担忧,去年8月,摩托罗拉与开发出在飞机机舱内使用的手机的美国AirCell公司开始试验在飞机机舱内进行采用蓝牙的无线通信试验。该试验旨在使乘客在机舱内可以将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机上电话系统等利用蓝牙实现无线连接,实现无线上网。
去年底,爱立信尝试把蓝牙技术用于北欧主要的零售集团所属的商店,负责完成电子付款工作并取得了成功。顾客可以用内置蓝牙WAP手机付购物款、检查自己的账户以及了解目前的余款。这种方法比现金或信用卡付款方式更方便快捷。
今年6月,Palm公司宣布将于6个月后推出使用蓝牙科技的m500系列掌上电脑,但瑞典Tactel公司宣布,他们即将推出的Blue5将使掌上电脑的用户提前享受蓝牙的魅力。如果用户不想多花钱购买m500系列Palm又想拥有使用蓝牙技术的Palm,用Tactel公司将推出的蓝牙插卡Blue5通过串行端口与Palm V连接,就可以和Palm进行同步处理。
今年7月,蓝牙圆珠笔亮相国际文具展。蓝牙圆珠笔配备蓝牙功能,可以将书写在纸上的图表及文字即时传送到个人电脑上。在展会上,三菱铅笔、Pilot都展示了这种配备蓝牙的圆珠笔。这种笔内置有普通的圆珠笔笔尖、读取记录的红外线照相机和识别图像的处理器、内存、蓝牙通信设备等。据悉,这种产品将于2002年下半年推出。
今年10月,美国3Com公司的蓝牙USB适配器卡开始供货,该产品能够迅速实现与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手机、掌上电脑等的数据共享,在美国的售价是149美元。另外,3Com公司还在开发除适配器卡之外的各种蓝牙产品,例如支持拨号联网的产品以及支持美国惠普公司的蓝牙喷墨打印机的产品等。
蓝牙推广面临的挑战
美国一家市场调查公司的研究报告预计,蓝牙产品在今年全世界的销售额将达到25亿美元。祖世基表示,目前已经有超过300种得到认证的蓝牙产品面世,到2005年全世界销售的蓝牙产品将超过20亿个。而将蓝牙产品迅速推向市场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首先是蓝牙芯片和模块的价格。祖世基承认,目前如果要把普通手机或者家电产品变为蓝牙产品,其成本要增加20~30美元,因此目前推出的蓝牙产品都是价格较高的高端产品,比如蓝牙手机、蓝牙PDA、蓝牙打印机等。只有蓝牙模块成本降低以后,它才有可能被应用到诸如鼠标这样的低端产品上。
其次,是蓝牙技术本身的演进。目前的蓝牙1.1版本标准的传输速率只能达到1Mbps,可应用的范围也只有10米,而到2.0版本标准时,速率将可以达到100M,传输距离也可达到100米。但是,祖世基同时表示2.0版本正在制定当中,不清楚何时会公布。此外,蓝牙软件的可获得性和不同蓝牙设备间的互操作性以及蓝牙相关产品的支持也十分关键。
祖世基承认,由于蓝牙是一个全世界2000多家公司共同支持的全球标准,组织的庞大,确实在某些方面的发展比预计的缓慢,但是这也恰恰证明,蓝牙是一个很特殊的全球标准,它的支持者范围之广超过了GSM或者3G,由此也证明了蓝牙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蓝牙在中国
今年8月,爱立信在中国市场推出第一款真正意义的蓝牙手机T39mc,预示着蓝牙已经正式登陆中国市场。这款集GPRS、WAP于一身的全功能蓝牙手机在蒙地卡罗国际蓝牙大会荣获“最佳消费产品/应用”大奖。使用者无需将手机带在身上,只需戴上蓝牙耳机即可在10米范围内无线接听和拨打电话。
蓝牙产品的上市仅仅是蓝牙登陆中国的开始。由于蓝牙的工作频段是在2.4GHz,这一频段在全球范围内是一个公开的工业科研医药频段,在大多数国家这是个无需许可的频段,很多国家都拿这个频段有不同的用途,比如在美国,一些家用车库门的遥控装置用的就是这一频率,家用微波炉也是如此。而法国、日本、西班牙等国家则将2.4GHz的频段用于非商业用途,如军用通讯。而在我国,这一频段被一些无线电台所使用。因此,蓝牙的使用还需要得到我国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准。爱立信蓝牙/机对机通信移动互联网合作伙伴总监祖世基承认,爱立信为了在中国拿到蓝牙使用频段的许可,做了大量的测试工作,向主管部门证明了蓝牙可以与其他应用并存。因为蓝牙将2.4GHz的频段划分为79个子频段,并采用了一种跳频技术,因此在进行蓝牙通信时可以通过跳频避免与其他应用相互冲突。由此,蓝牙在我国应用的瓶颈在几周前被扫清,蓝牙已经正式进入了中国市场。
除获得了应用许可,对于蓝牙以及国内的消费者而言,更好的消息恐怕还在后头:不久前,爱立信与海尔集团宣布,将共同开发蓝牙网络家电。所谓蓝牙网络家电,是一种新一代的网络家电产品,它可以实现对家电的集中遥控。也就是说用户只需手握一个遥控装置,就能实现对家里所有家用电器比如洗衣机、空调、洗碗机、微波炉、电热水器和冰箱等的遥控。不过,双方都没有提及海尔蓝牙网络家电真正可以上市的时间。(于姗姗)
什么是蓝牙
简单地说,蓝牙(Bluetooth)是一种由众多移动通信公司与移动计算公司联合起来开发的取代数据电缆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标准,目前它的传输范围大约为10米左右,传输速率为1Mbps。用蓝牙可以在便携式计算机、移动电话以及其他的移动设备之间建立起一个小型的、经济而又短距离的无线链路。
我们不妨举一个蓝牙应用简单例子:更新手机的电话号码簿。现在我们要更新电话号码簿,还需要用手写或其他输入方式一个一个地输入,或者在手机和电脑之间采用线缆或红外连接,启动应用程序来同步更新信息。而如果采用蓝牙技术,这项工作就可以在手机进入与电脑通信范围内的同时自动完成,而无需用户的干预。当然,它的功能还包括可以自动进行日历、工作表、备忘录、电子邮箱等等的同步和更新。这仅仅是这项新技术众多激动人心的应用的一个方面。想像一下,当您走进商店时,所有商品名称都会自动列在您的手机或PDA上,有了蓝牙,我们可以轻松实现这一切。
-蓝牙的由来
“蓝牙”这个颇为奇怪的名字来源于十世纪丹麦国王哈洛德(Harold)的外号。据说,这位丹麦国王靠出色的沟通和说服能力而不是以武力统一了当时的丹麦和挪威。因为他非常爱吃蓝梅,牙齿经常被染蓝,所以得了“蓝牙”这个外号。
1994年,爱立信移动通信部进行了一项可行性研究,以代替蜂窝电话和便携式计算机之间的线缆连接。这项可行性研究的结果,使一项新的无线短距技术得以发明;1997年,爱立信决定以“蓝牙”命名这项新技术。1998年,爱立信邀请IBM、英特尔、诺基亚和东芝共同成立了蓝牙特殊利益集团(SIG),其主要工作是制定蓝牙的各项技术标准;1999年,又有4家公司加入了SIG,它们是3COM、朗讯、微软和摩托罗拉,这样,SIG的创始公司就达到了目前的9家;同年,蓝牙技术规范的1.0版本公布;2000年,新的蓝牙技术规范1.1标准公布;2001年,应用了蓝牙技术的产品正式上市。目前,全球共有超过2650家支持蓝牙的成员公司,其中包括芯片制造商、移动电话生产商、网络运营商、计算机及外设制造商、消费类电子产品制造公司、汽车公司以及工业自动化公司等等。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