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林瑜
最近,众媒体关于移动收费“双改单”的传闻甚是热闹。消息称,中国移动公司秘密制定单向收费实施方案已在内部成形,拟于10月1日开始先在北京和上海实施。关于移动收费双改单的传闻一直很多,反反复复已经吊尽用户的胃口,而各地实际上的各种明里暗里的单向收费操作屡现端倪,如中国移动在山东、天津、河北地区均推出促销活动各地移动、联 通纷纷以“优惠”的名义,实行本地网的网内通话单向收费。
尽管中国移动对“双改单”的消息矢口否认,但据业内人士分析,移动收费“双改单”实现的日子估计已不会太远。无论如何,在制订移动收费“双改单”具体政策的时候,都应充分征求各方意见,选择最有利于我国电信业改革开放、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方式。最关键的是,一定要照顾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首先,制订移动收费双改单政策应缩减暴利,让利广大用户。众多企业以各种方式变相实现“双改单”,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这说明移动资费还有相当大的降价余地。从电信市场看,仅移动一家去年的利润就高达400多亿元,从移动、联通两家上市公司的利润收益看,移动通信价格应仍有较大的利润空间。为此,移动收费双改单首先要降价,缩减暴利,这既是广大消费者的要求,也是市场竞争格局发展的需求。
第二,制定移动收费双改单政策应当网外网内一视同仁。据媒体报道称,中国移动内部人士透露,双改单方案的核心是移动电话间主叫方收费。具体方案为:移动电话之间通话由主叫方付费,资费标准维持现行的0.40元/分钟,省内漫游0.50元/分钟,省际漫游0.60元/分钟;但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间的通话仍维持双向收费,固定电话所付资费标准不变,而移动电话方付费的资费标准将由0.40元/分钟下调到0.30元/分钟。明眼人一眼便能看出这一方案透露出一种“网间歧视”,让人看着有点不舒服,也不合理。为什么网外网内不能一视同仁?移动采取此类方案已不是第一桩了。例如移动呼叫转移就实行网内网外差别定价,网内转移收取0.10元,网外转移则收取0.40元或0.30元、0.20元。移动公司最近在各地推行的移动商务电话,采用极低的资费标准,使特定的用户获得了特定的利益,但绝大多数的手机用户却依然面对着高资费。类似的行为多了,定然造成资费标准的不统一,使电信业的价格陷入混乱的境地。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社科院规制与竞争研究中心主任张昕竹认为,网内网外差别定价行为是一种垄断行为,应当严格予以禁止。
第三,制定移动双改单收费政策不可设“门槛”。《21世纪经济报道》报称,此次传闻的移动单向收费方案借助的是北京“申奥”的概念,手机用户的每月通话量须在2008分钟内,方可享有该项优惠。每月2008分钟的通话量不啻为移动用户设下了一道相当高的“门槛”。这种形式使本来属于严肃的国家政策的资费标准变成了企业的优惠行为,成为所谓的“套餐”。
目前,移动电话已取代固定电话成为第一大业务。据信息产业部统计,l—6月,全国新增移动电话用户高于固定电话用户,广东移动电话总数已超过固定电话。同期,本地网业务收入含农话 在整个电信收入中的比重,已下降到34.8%,而移动通信业务收入比重上升为44.7%。移动电话发展迅猛,对本地电话形成有力的冲击,正成为主要通信手段。而随着CDMA、GPRS等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将继续飞速发展,市场份额将越来越大。为此,移动价格体系的制定更应该慎重,应照顾到最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同时,进入WTO在即,建立完整的移动价格体系也是我国“入世”的必需,其制定须充分考虑中国电信业改革开放的需要,建立起适应第三者、第四者介入的机制。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