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公布财报股价就下挫10% 中移动隐患多多 |
|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8月23日 14:18 通信信息报 |
|
徐少红/文
8月16日,香港上市的中国移动公布了今年上半年业绩报告。然而,一样的业绩,却引起了不一样的评价。
有人认为中国移动(香港)是赚得盆满钵满。的确,从数字上看,中国移动(香港)上半年的经营业绩确实不错,营运收入达488.64亿元,大幅度增长69.1%;纯利达138.09亿,较去年同期87.2亿元,增长了58.3%;每股盈利74分,增长15.6%。截至6月30日用户人数达5900万名,比去年同期上升31%。因而投资者对它抱有很大的希望,财经界人士还相信其业绩可能会直接影响港股反弹力度。
然而,看问题不能只看表象,单看数字,还要对表象和数字作一番合乎科学的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在上半年业绩报告公布后,中国移动(香港)在香港股市的股价却下挫10.3%。股市的变动虽然有其它原因,但它毕竟是市场的睛雨表。中国移动(香港)的业绩报告虽然好看,但一些数字却反映了它的经营危机,不但每名用户的平均营收大幅下滑,从去年同期的221元下滑至158元人民币,而且上半年的盈余只达到了分析师预期的129亿至169亿元人民币的下限,也低于分析师144亿元人民币的预期平均水平。这使投资者不得不对其长远发展产生忧虑。在这种情况下,股民抛售其股票也就不足为奇了。
因此,透过对不一样的评价的分析,我们可明显地感觉到中国移动(香港)在高速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隐患。
第一,高成长以高代价为前提。为了实现高成长,中国移动(香港)付出了巨额资金,这不但包括为完成去年秋季收购七家省市移动网络所支付的328.4亿美元巨资,也有为留住用户所花费的巨额资金。同时,中国移动上半年资本开支也达22亿美元之巨。在资金还不是很宽裕的情况下,这种高代价的付出,很有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后劲。
第二,量收不同步。中国移动(香港)目前实行的是粗放式而非集约式的扩张,其用户和销售额的成长均来自于去年秋季从母公司收购的七家省市移动网络。因而其营收的增长只是缘于基数的增加,并且基数的增加还造成了利润的分摊,比如去年同期单机收入为221元,而今年却下滑至158元。同时,高端用户市场已经逐渐饱和,低端用户的猛增,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据统计,中国移动(香港)预付费用户已经翻升至2580万名,约占总用户的44%,且预付费用户通话、传送信息以及其他服务的时间也下滑了111%。以上因素,使得量收不同步,严重制约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第三,竞争能力减弱。在移动通信市场上,联通已呈雄起之势,同移动展开了面对面的较量,据统计,中国现在每个月增加移动用户500万,其中有200万是联通的用户。而在中国移动运营的十三个省市市场中,由于联通的竞争,其市场份额已经从去年底的77.5%下滑至74.7%。同时,中国电信也是移动的一个有力竞争者,其在一些大中城市推出的小灵通,已分流了相当多的移动话务量。而移动市场上的变数,如资费下调、其它运营商的加入,将更加削弱中国移动(香港)的竞争力。
第四,业务创新不够。从技术和市场的角度来看,数据业务毫无疑问是移动业务未来的发展方向,然而半年来,中国移动(香港)的主营业务仍为语音业务,新业务和增值业务的开发力度不够,这部分收入仅占总收入的2.4%,而且增长最猛的数据业务也只是短信息。据统计,今年全年手机短信息市场服务价值仅达10亿元,这对半年的收入就有488亿元的中国移动来说,确实算不了什么。因此,中国移动(香港)应在稳定发展现有语音服务的基础上,逐步引入新的服务项目,开发出新的业务,尤其是能适应未来发展且盈利前景看好的业务。
投入剧增,收益减缓,效益下滑,业务单一,中国移动似乎正在走中国电信所走过的老路,而这显然又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因而我们希望中国移动(香港)能调整发展模式,实施业务创新,加强财务经营,为我国电信运营商走出窠臼,开辟一条有效的路子。
科技新闻短信 每日传送突发新闻、IT动态 订中国概念股行情短信 为中国互联网加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