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香港特派记者陈少波/文
亚洲电信业权威杂志《亚洲电信(TelecomAsia)》近期评出“亚洲电信公司最佳总裁”。引人注目的是,去年的冠军香港电讯盈科主席李泽楷没挤进三甲,而他昔日的手下败将、新加坡电信(以下简称为“新电信”)总裁李显扬却取而代之,高居榜首。两个“小李”头衔的变化,又一次成为香港电信业的热门话题。香港业内人士认为,亚洲电信业双雄命运的离 奇变化,既是全球电信业进入调整期的一个缩影,也透视出两家企业管理思路的差异。
电信市场风云突变
去年,盈科数码动力(以下简称为“盈动”)击退新加坡电信,以“蛇吞象”之势兼并香港电讯,写下了亚洲电信史上最惊心动魄的一页。当时,全球电信业如日中天,不知亏损为何物,总裁们的字典里更没有“裁员”二字。
世事无常,就在李泽楷为盈动与香港电讯如何整合为电讯盈科而绞尽脑汁之际,全球电信业翘楚在欧洲展开一场豪赌。他们为第三代移动电话(3G)而一掷千金,危机就此埋下。更不幸的是,曾经令投资者为之疯狂的纳斯达克股市节节败退,投资者也开始对电信业的前景半信半疑。
香港电讯原来的股东中有许多香港的小市民,他们不少人甚至是指望靠股息来养老的。许多人在股市分析员的吹捧之中买进电讯盈科股票,因为电讯盈科在香港交易所的编号为0008,他们亲昵地称其为“8号仔”。没想到市场环境陡变,“8号仔”变成“8号台风”,股价从20多港元跌到2港元,小股东们欲哭无泪。
李泽楷和他的高参们忙着四处救火,收购时欠下银行的巨额贷款和英国大东电报局手中所掌握的股份成为压在他们心口的两座大山。传媒更是落井下石,电讯盈科当年雄心勃勃的“NOW(全球互动电视)计划”成为媒体的笑料,昔日意气风发的“小超人”俨然成为罪人,大学没有毕业的陈年旧事也被锲而不舍的外国记者挖出来,猛炒一轮。不如意事接踵而至,刚刚挪走了两座大山,李泽楷想乘着全球减息潮发行一笔债券,却被机构投资者索要高息,最后不得不放弃。
新电信全球扩张
当欧美电信市场一片肃杀,收购活动几乎全部偃旗息鼓之际,亚太地区电信市场却风起云涌,主角正是当年在香港铩羽而归的新电信。东到澳大利亚,西至印度,北上台湾,南下印尼,到处都留下了李显扬咄咄逼人的身影。
与电讯盈科凄凄惨惨的破落相比,新电信的日子却过得红红火火。
在印度,新电信收购了印度电信运营商巴帝集团(Bharti)旗下的巴帝电信公司约20%的股权和巴帝电信创业公司15%的股权,还与巴帝集团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经营印度国内的长途电话业务,并准备联手在印度发展世界上最大容量的海底电缆项目。印度的手机经营牌照则是它的另一个目标。在台湾,新电信的联营公司“新世纪资通”锁定企业用户,率先推出国际直拨电话、高速宽带上网等多项服务,直接挑战台湾中华电信的市场霸主地位。更令人刮目相看的是,新电信击败了全球移动电信业的巨无霸沃达丰公司,以172亿澳元(1澳元约合0.5美元)收购了澳大利亚第二大电信公司“大东澳都斯”电信公司。
目前,新电信的版图已经扩张到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英国、美国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19个城市。新电信的用户到这些地方旅游或出差,可以直接利用当地的电信基础设施进行手机通话,无须申请漫游服务。而李显扬更把新电信未来的发展目标定位为亚太电信市场的龙头老大。
抢滩香港,放眼内地
一些香港媒体曾经把电讯盈科视为新电信的竞争对手。但是业内的明眼人早已看出,电讯盈科现在是没落的贵族,对香港之外的市场无暇顾及;而新电信这个崛起的新贵,正对李嘉诚的和记电讯虎视眈眈。
新电信在亚太地区所布下的棋子,与和记电讯惊人的相同———后者在澳大利亚拥有“和记澳大利亚公司”,在印度刚刚获得3张手机经营牌照。新加坡吴玉欣证券行的分析报告则直截了当地把新电信称为狮城的和记电讯。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李显扬今天之所以炙手可热,可能还要感谢李泽楷。收购香港电讯失败,反而令新电信没有负债,坐拥巨额现金,可以大肆扩张。更重要的是,李泽楷和他的高参们坐言起行的果敢和手起刀落的麻利,令新电信痛定思痛,决心摆脱国营企业的低效率。
新电信今天的扩张也并非偶然。在开放本国市场的同时,让原来的大型国有企业壮大成旗舰并向海外扩张,已是新加坡的既定国策。进军香港,窥视中国内地市场,则是这些企业的共同兴趣。前不久,新电信和香港6大手机运营商之一的“数码通”频频接触,由于后者的大股东英国电信公司有意出售股权,市场传言新电信对此“兴趣浓厚”。9月份,香港的3G牌照即将开始竞投拍卖,新电信已扬言志在必得,和记电讯、电讯盈科等香港电信业霸主必将严阵以待,一场新的争夺战一触即发。
科技新闻短信 每日传送突发新闻、IT动态
订中国概念股行情短信 为中国互联网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