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小伶
改制遇尴尬
一直窝藏在山东济南的老字号的IT国企浪潮集团要开始造势了。
耗资近一亿、将大部分家当搬到了北京上地信息产业基地的浪潮集团,刚刚把家安好,就急于着手解决拖延了几年、一直悬而未决的改制问题。
装修完工的浪潮北京总部,显得人气稀薄。据市场部负责人介绍,公司人员正在陆续到位,而当初北迁进京的一层意义就是吸引中关村“像蓄水池一样汹涌的IT人材”。上地的IT企业中,联想与方正这样老牌的IT上市公司尚要与外企和有新生业务的企业争夺人材,浪潮这个地方国字号的IT企业能拿什么样的资源和平台来吸引顶尖的技术人材和管理人材呢?
今年5月中旬,国务院和国家计委正式批复浪潮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由国有独资企业改制成有限责任公司。事隔一个月,浪潮有关人士在一些非正式场合透露过这个消息,但原定准备好的新闻发布会却一再改期。据有关人士说,浪潮改制的对外说法要由山东省政府的全套方案出来后才能公开,现在有几个敏感问题尚没有“完全处理到位”。
浪潮改制意味着中国IT企业中最后一个国有独资企业由单一股东变成了多元投资的有限公司。单一股东的消失,对改善证券市场正在讨论的“一股独大”失衡的公司治理结构,有着明显的益处。观察周围的IT企业,浪潮的动作已经是慢了一拍。
浪潮改制的套路并不具太多的创新价值。改制的大方案是:浪潮集团的全资股东山东国有资产管理局以1.5亿债转股引入了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和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两家大股东。改制后的股权结构————国资局占65%,东方占13%左右,华融占20%左右。1.5亿的债务加上利息总计4亿元即让东方与华融进入浪潮,东方与华融似乎捡了一个便宜。
浪潮借货的款项已经停息,大股东更名的公告刚刚披露,这意味着东方与华融的进入已成定局。山东省政府出让代表国有资产的股权帮助企业完成改制,仅从表面上,有一个问题就足以难倒山东省资产管理局:如果以谁投资谁受益的游戏规则,省政府在初期在浪潮身上所投资的资金和各种政策资源,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和曲折,资产该如何界定和评估?如果是死的资产尚可以按照例行的会计准则来评估;而在涉及到需要盘活对人的贡献的“量化”评估,则难以下手。有人甚至说,80年代浪潮资不抵债,那个阶段对人力资本的估算难道要打上负数。
忧心于人力资本的计算,根源在于浪潮是否找到了彻底实现母公司层面的员工持股的解决方案,就像联想几年前着手做的那样。在国字号一股独大的IT企业中,只有联想、浪潮走出了这一步。
一家有三十年历史的地方国企,改制的真正意义是企业终于得以摆脱体制束缚,创造了一个完全资本化的企业运作平台。而这一步,浪潮能走多远,是否走得彻底,这还要看。看谁?自然是省政府的决心和浪潮的野心。
孙丕恕是个慢郎中?
六月份,浪潮集团经营班子刚刚完成了一次风平浪静的人事变动。浪潮内部人说,这次换血幸而没有被外界爆炒,否则不会换得这么平静。退下来的、换岗的总裁和副总经理有四位,新入主的高层班子平均年龄小于40岁。任浪潮集团常务副总裁四年的孙丕恕此次全盘掌控浪潮集团和浪潮电子信息股份公司,走向浪潮权力的顶峰。
在浪潮几代班子中,孙丕恕属于没有任何争议性的人。浪潮没有给他太多的人事争斗的复杂压力,这让他近几年得以专心向学————“只盯着管理和市场上的事”。孙唯一一次风头出在1992年,他因牵头开发了浪潮0530PC而获得省政府的科技大奖。当时一辆车、一套房和十几万现金的奖赏一下子把孙丕恕与周围关系的平衡给打破了。孙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调整心态。现在孙告诉记者,幸亏后来浪潮成立了“小型服务器小组”,他一头扎下去了,“从中找到自乐”。否则,他有可能就出国了,一走了之。
孙比他的前几任有了年轻化、专业化的资历,新体制酝酿的机会和个人价值体现使这一代新主力有更多作为。
浪潮第一代领导人已成明日黄花。第一代人创建了浪潮,而这段历史正是浪潮走入了长达数年的低速增长期;第二代浪潮老中青结合的中庸班子使浪潮暂时走出了低谷,但仍没有摆脱地方国企“圈养经济”的模式;第三代班子的大换血是否能给浪潮带来脱胎换骨的转型和重生?现在仅仅看到一线机会。
孙丕恕一口浓厚的山东口音和地方禀性,给人外在的亲和力。他以三十九岁的年龄和在浪潮服务十四年的经验坐到浪潮集团总裁、浪潮电子信息股份公司(简称浪潮信息,深市0977)总裁的位置,如果以地方行政级别来衡量,他已是一个厅局级干部。在微妙的转型时代,他要听命于山东省政府属下的国资局,还要听命于浪潮董事会,但他似乎已经习惯于这种尴尬。
在孙丕恕宽阔的办公室,孙对记者说出了浪潮改制可能会涉及的几处雷区。其中最敏感的是浪潮能不能学联想,让员工持股一步到位。孙说,我们早就该学联想,即使不能一步到位,也要想出变通的办法。
有人说浪潮习惯于慢慢来,孙丕恕也是个慢郎中。孙不介意这种说法。他可以在管理上急、在产品上急、在市场上急,唯独在改制这件事上,他只有边走边等。毕竟,他还缺一点柳传志身上天生的化腐朽为神奇的政治家韬略。
厚积薄发
业内人士都听说过浪潮在1993年自动放弃山东省政府特批的上市指标的“大话西游”。
浪潮那时是全国的明星企业,其影响远在联想、长城、四通之上。浪潮当时无需以融资的方式求生存,“活不下去的企业才要到股市上去找钱”。时任浪潮老总的几位老同志至今还要背骂名,因为这一退让,让浪潮进入资本市场的时间整整拖延了7年。到了2000年,浪潮对资本市场的感觉好像一下子被激活了。仅一年时间,浪潮拥有两家上市公司。第三代领导人享受的成果,是由几代人的失误和挫败来铸就的,但历史往往只看最后的胜利者。
真正的二次创业是从1996年底开始的。创业的机会来源于上市。当时执掌浪潮命运的王爱先与孙丕恕抓住的机缘是上市。
孙丕恕对很多媒体讲过浪潮被省政府推到股票市场的故事。1993年国内最早选择50家国企进行股份制改造试点,浪潮名列其位;在山东省的试点名单中,浪潮排在海尔、青岛啤酒、济南轻骑之前;到1997年,省政府还在催促浪潮不要一再错失良机。
几经折腾,到2000年,浪潮集团旗下的浪潮信息在深交所正式挂牌上市,募集资金近5亿元。同时借壳“泰山旅游”让软件业务注入上市公司。
有媒体预测:浪潮布下几枚棋子————以5000万元人民币注资北京佳软公司,成为其控股股东;再加上近期公布上市计划的浪潮通软,浪潮初步完成了在资本市场上的布局:深市的浪潮信息、沪市的齐鲁软件、拟到海外上市的浪潮通软和拟在国内创业板上市的北京佳软。
浪潮这几下动作,犹如猛虎扑食,还有人嫌他们慢吗?
浪潮的北迁,说明孙丕恕等第三代新主力要“厚积薄发”了。
从产业布局来看,浪潮的调整基本到位了:“浪潮信息”分公司济南总部、北京营销策划总部、北方济南生产基地、南方东莞生产基地、浪潮泰安软件园、浪潮烟台通讯科技园、美国硅谷研发中心等,主要赢利来源为服务器、PC和嵌入式软件;“齐鲁软件”面向通信、金融等行业提供大型应用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浪潮通软”重点转向ERP软件;“北京佳软”则提供中小企业管理软件开发。在一系列庞大的五年规划中,稳操胜券的是浪潮服务器成为国内市场第一。浪潮服务器在国产品牌中销量第一,已经占国内市场14.5%份额,这成为浪潮在IT产业后发制人的一张王牌。
孙丕恕说,浪潮是做产业起家的,技术根底很厚,浪潮有了发展资金后不会把很多精力放在资本市场上,而要踏踏实实做主营产业,慢慢夯实基础。
有时候,山东人的慢性子挺可爱的。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订科技短信第一时间掌握IT业界动态
点击此处订阅手机短信NASDAQ最新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