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群耀:中国软件业现状不乐观 瓶颈在人才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23日 13:10 广州日报大洋网 | |
昨日,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之一欧特克在广州宣布其Auto CAD2004简体中文版正式在华发布,欧特克大中华区总裁高群耀会后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去年3月,高群耀突然辞去微软中国区总裁兼总经理一职,随后出任著名风险投资公司华登国际大中华区负责人,今年初,高群耀又回到了8年前他一手打造起来的欧特克中国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高群耀对中国软件业现状以及外企在华经营的经验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昨日,记者就中国软件业现状等问题采访了欧特克软件公司大中华区总裁高群耀。 未来20年中国市场定输赢 记者:离开微软之后,你又回到了自己的“老东家”,为什么? 高群耀:是发展空间吸引了我。欧特克总部已经把中国作为“特区”来对待,公司要在中国赌一把,而我们成了被公司用来赌的那群人,这个事情很刺激,否则我不会重新回来。 记者:通过这场“赌博”,希望得到什么? 高群耀:进入中国8年,我们的营业额至少翻了十番,未来几年再翻两番应该没有问题,而且我们要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 记者:为什么如此重视中国市场呢? 高群耀:现在有二十年以上历史的软件企业只有两家,一是微软,二就是我们,所以说这个市场的竞争其实是非常残酷的。国际上知名的软件企业能否在今后二十年继续成功,中国将是最重要的标志,这个市场将决定许多软件企业的未来。 软件业瓶颈在管理人才 记者:过去十年你的职业生涯基本是在中国,而且都是做软件。根据你的体会,中国软件业的现状如何? 高群耀:目前的现状非常不乐观,这是我很担忧的一个问题,社会对软件的重视程度与国外相比差距很大。不要忘了,软件才是信息化的灵魂呀。 记者:你认为中国软件业的瓶颈在哪? 高群耀:人才,主要是高层次的管理人才。 政府关系对外商不可忽略 记者:你离开微软的时候似乎有种壮志未酬的感觉,现在到了欧特克找到了实现你想法的土壤吗? 高群耀: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条件,很难比较。公司大资源自然多,但是太大容易产生官僚作风。现在的条件比较适合我,否则我不会再回来。 记者:你个人一直是提倡与政府保持良好关系,但是在微软的时候,结果恰好相反。为什么? 高群耀:我不好去评价别的公司,但是我可以告诉你,外企在异国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有两个:公司资源和当地决策权,但是业绩前面还有个参数,那就是政府关系。政府关系对于外企不可忽略,这对业绩是有良性影响的。 记者:微软、甲骨文等公司最近的一系列人事调整表明,外企在中国各区之间的关系似乎很难协调。你认为呢? 高群耀:我所领导的大中华区是一个整体,一支队伍,所以我们不用去内耗,可以把精力都集中去做事情。 记者:微软努力在尝试和政府搞好关系,但结果不理想。你认为和政府搞好关系难吗? 高群耀:你要知道,政府是非常希望外企在中国取得成功的。不过要强调一点,你的成功必须是建立在政府的成功之上,而不应该倒过来。 企业固然聪明,可是政府也很聪明呀。所以,只有从双赢或者多赢的立场出发,才有可能与政府建立信任。 微软要和政府搞好关系 微软大中华区新任CEO陈永正日前向媒体坦言:“在微软之外看微软,和在其中看很大的不一样。” 对于一些人认识中觉得微软就是垄断与独断专行,陈永正进行了温和地反驳。他说微软其实在中国做了很多很多:去年微软有800万美元的外包合同放在中国市场上。另外,微软中国技术中心将于下周在北京落成,并将免费向中国合作伙伴开放。 陈永正同时透露,去年微软与国家计委签订的62亿框架协议,已经实施了一部分。 外界对微软中国的议论总也离不开微软中国无自主权,大中华区与中国区的设置不够科学。陈永正对此答案明确:“微软中国公司的事,是微软中国公司说了算。不是外界想象的那样。” 而对于自己被过于赋予了改善政府关系职能的说法,陈永正表示:“公司和政府关系不是个人和政府的关系。以前摩托罗拉在中国进入得早,投资大,而且总能与当地政府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双方处于良性互动框架中,微软也是如此,我们和政府关系一定会非常好。这也是我最重要的事情。大家可以对我们察其言,观其行,看看我们会不会做好。”(禅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