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丽观察:供永大于求 厂商用户做好准备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3月17日 21:06 刘克丽/文 | ||
作者:刘克丽 好日子没有了,产品再好,功能再强,解决问题再快捷、有效也不见得有市场,因为这样的软件、硬件、网络产品都多得是,市场越热闹竞争者越多,越会供大于求。要看清、承认这个观点和现状,才有可能积极有效地应对。为什么会持续产生这种状况呢?有以下4点不可逆转的理由。 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人口增长 美国去年经济增长为3%,而人口增长为1%,显然,消费供大于求。中国独生子女政策执行,眼看人口负增长,而经济增长7%以上。欧洲、日本等国家、地区长期以来人口处于负增长。在这种大背景下,经济仍然高速增长只能继续加剧供大于求。 科技信息技术的利用推波助澜 先是机械化,后是电子化,再往后是生物工程。农民进城、工人下岗,谁知道生物工程还会给社会带来什么?效率提高,东西会越来越多,可卖不出去,再次加剧供大于求。 70年后古典经济回归 从1989年倒推70年,世界经济一直处于通货紧缩时代,很像现在这种供大于求状况。随着1917年苏联社会主义阵营计划经济的兴起,半个世界开始走向通货膨胀的时代,为什么会这样?由于计划经济造成了供小于求,或者是供非所求,东西少了,需求多了,肯定涨价。 1989年之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半个世界苏醒,至今已是第十四个年头,发育已经成熟。世界回到了古典经济的轨道上,这个事实彻底粉碎了3年前的“新经济”。 古典经济之后 承认了古典经济回归之后,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产品会降价,为什么会产生服务战、同质战,这都是古典经济的表现。1996年中国经济突然开始通货紧缩,加之从1996年开始银行治理坏帐,银行货款至今不活跃。日本、加拿大的通货紧缩比中国来的更早些,加拿大是从90年代初开始至今,而日本90年代末曾经给民间每人送50美元刺激消费,但成效并不明显,反而古典经济通货紧缩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再来看人们盼望的“经济复苏” 尽管上述理由还不够充分,但是结论已经很明显,无论谁预测经济会复苏,或者真的经济复苏,都必须在供一直大于求的前提下产生,而在供大于求下产生的经济复苏又有多大可能性?又要付出多大代价?只有宏观经济学家回答了。 中国今后的日子会怎样 都说中国好,中国经济情况好,但中国毕竟也是世界一部分,何况通货紧缩迹象正在中国发生。宏观经济学家樊刚认为,经济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比较好与不好。在他看来,中国过去一年的经济没有特别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而制造业牵动的外资投入还会继续增长,5年后,外资会达到每年有800亿美元投入中国。由于内需的拉动和制造业外资的滚动和增长,中国至少还会持续发展20~30年,但是3~5年后服务业进入中国,银行、保险等业务会受到冲击。 结束语 当然,世界资源是有限的,供大于求的定理不符合这个背景,但是,今天我们却要面对这个现实。
订新闻冲浪 互动点播 赢彩屏手机MP3播放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