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丽观察:制造制造再制造 寻找IT市场后劲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3月06日 17:50 刘克丽/文 | ||
作者:刘克丽 有不少人反对中国成为制造大国,他们认为中国应该在发展中调整产业结构,成为高新技术大国,成为品牌大国,成为IT产品制造大国,然而中国宏观经济学家樊纲教授认为这一切并不矛盾,至少品牌大国、高科技大国、IT大国与制造业大国并不矛盾。
世界需要中国成为制造大国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不可逆转,本栏说过越全球越地域,分工越鲜明,中国有13亿人口,用樊纲的话说,就算1亿人去搞品牌,1亿人去搞高精尖技术,1亿人去搞IT产品(其实也是IT产品制造业),还有3亿~5亿农民怎么办?每年1500万农民进入城市,农村也正在城市化,中国需要30年才能使这3亿~5亿农民富起来。否则无法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说得太远了,说近点。今年年初发布的去年进入中国的外资达到500亿美元,增长24.8%,成为世界上引进外资第一大国,促进了中国就业和国民经济的增长,由于服务业还没有全面开放,这500亿美元几乎全部奔着中国制造业而来。如果中国不成为制造业大国,外资都不可能有这么多进入中国。 中国人的面子问题 这个问题可能最不是问题,这个问题可能又是个能得到最精彩答案的问题。法国是香水、化妆品品牌的代名词、德国的名字和汽车联系在一起,手表和瑞士就像一个名词,消费类电器谁不用日本产的?连鞋子也和意大利国家的名字连在一起,怎么了,光荣啊,而IT零部件为什么不能就是中国造,何况IT零部件已经与中国名字连在一起了!钢铁、石化、纺织、煤炭都成了世界前三、前五,怎么了,光荣啊。 经济大国都从制造走过来 英国从制造蒸汽机时代走过来,美国从IT制造业走过来,前面所说的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都从制造业走向了品牌,中国为什么要跃过制造业,或者不承认自己要走制造业的道路,看不起制造业呢?没有制造业也不可能有品牌,如果冒进品牌才是坑害品牌,祸国殃民。 别说全球需求中国制造业,中国人面子需要中国制造业,就说中国自身的发展,中国要做自我品牌,也都需要制造业。 制造业风险小 说品牌高产出,说高精尖有面子,那为什么就没看到品牌高风险,高精尖也要高投入呢?美国人做品牌,美国人做高精尖,人家有高投入,人家经得起高风险,中国的综合国力能和美国比吗? 不能比,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家投得起,人家经得起,而你投不起也经不起,还想做高精尖,还想做品牌,做梦当你的神仙去吧。 别说投不起,就连科研都经不起市场风险,还说什么商业模式、渠道培训,这都是钱泡出来的。而制造业则完全可以避免这一切,几乎可以说是低投入(地皮、人力成本低)、无风险(无市场、商业模式等风险)。 大头让人家拿去了怎么办 人家把大头赚了,咱们只剩小头了,这多不公平!公平。资金管理渠道是人家的;科研投入、渠道投入是人家的;商业模式、市场宣传是人家的,风险也是人家的;凭什么你拿大头?别以为人家是傻子,谁都不傻。风水轮流转,制造业转给中国了,中国赶紧接招,少罗嗦。 那联想PC品牌是怎么回事儿,中国手机是怎么回事儿?对了,对于Wintel来说,联想PC就是IT制造业,联想PC已经超过制造本身,走向品牌。 IT业要注意什么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而制造基地的另一个意思就是生产的大部分产品应该是白牌,不用考虑销售渠道、渠道管理、最终用户的管理。这部分企业的信息化对CRM基本无需求,对PAM(产品管理)、无线仓库管理、软件则有需求。 结束语 说了半天,赶紧制造制造再制造吧,造什么都成。说了半天,IT业该干什么?不仅要抓紧制造,还要趁着制造业信息化来发展自己,才有可能走向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