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自曝手机品牌战略内幕 今年将赌命彩屏手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2月10日 08:58 北京现代商报 | ||||||||||
春节前后,照例又是各手机厂商促销大战的黄金时期。在此番大战中,三菱手机一款彩屏机型的全国促销显得格外抢眼。不仅因为这款GPRS手机上市一周就因极高的性价比而旺销进而导致全面断货,更因为这是日本三菱手机在中国的品牌战略推倒重来之后冲刺中国市场的第一款产品。在中国3G市场迟迟未见彩虹的当口,三菱此番全国促销,更有一种赌命的味道。
赌命彩屏手机 据三菱方面称,作为三菱手机今年上半年的主打机型,其M320彩屏手机自2002年圣诞节上市以来就一直旺销,不到1800元的市场价格基本上已突破了高端彩屏手机的价格心理线,以至于个别地区的经销商将其炒到了2000元以上。而记者也发现,在北京的迪信通等手机专业连锁店,这款产品在一周之内基本就告售罄,顾客预订的名单据说每家分店都是一长条。此番三菱以购一部该手机赠一个价值598元电脑公文包的方式进行全国促销,力度也着实不小。 M320除了具有同类型手机所具备的一般功能外,这款手机的最大特色在于其高质量的色彩显示和精湛的做工。这款外观采用烤漆工艺、具有29×31毫米大屏幕、分辨率高达128×141像素的4096色手机,也是目前市场上同类机型中显示尺寸最大、分辨率最高、显示字数最多的彩屏手机。 实际上,M320之所以受到市场和业内的如此关注,另一个颇为重要的原因是从这款产品开始,三菱手机放弃了自己苦心经营近两年的“Trium”品牌,在全球范围内恢复使用“三菱”品牌。而对于这一举动,三菱方面一开始的说法,是为了增加消费者对三菱手机的信心,以便让三菱良好的品牌声誉在三菱手机产品上也得以延续。 2001年才全面进军中国手机行业的三菱电机,在与中国西湖电子集团成立了由三菱绝对控股的合资公司三菱数源移动通信设备公司——产能已达400万台,之后,就确定了采用“Trium”系列品牌的战略,并相继推出“小易”和“灵翼”两款中档品牌手机,由于其大量的广告投放和营销,一时间市场反响很不错。但后期新机型的推出速度明显下降,虽然后来又推出了“e彩”、“e彩+”和“小悦”三款低端产品,但声势已明显不如以前,广告投放也似乎没有及时跟上。除了“e彩”的销量还不错,整个“Trium”系列手机一直在走下坡路。按理说,从1999年在北京建立其全球四大研发中心之一,到在上海建立客服营销中心和在杭州建立其亚太区惟一的手机生产基地,三菱手机可以说已基本完成了中国市场的布局。但是,突然推翻经营两年的品牌,重新恢复三菱品牌,一定有其更深层的原因。对此,三菱有关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称,恢复使用三菱品牌,除了销量和质量具体来说,首先是市场的需求。三菱方面曾做过一些市场的调查,发现国人对三菱的品牌有更多的认知。其次,三菱的产品一直给人以工艺精良的高端品牌形象,因此三菱也非常希望其手机产品能与整个三菱的品牌形象相吻合。第三,三菱设在北京的研发中心,经过这几年的运转已比较成熟,初步具备了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的推出新品的反应能力。至此,三菱认为自己已经有能力做到与中国手机市场同步,而恢复使用三菱品牌将有助于使三菱更好地做到这一点。实际上,三菱电机与西湖电子合资后,就确定将其在欧洲的“Trium”品牌作为国内市场的惟一主打品牌,也有更深的背景。因为日本没有GSM网络,三菱GSM手机研发中心在欧洲,Trium作为三菱在欧洲研发和销售的GSM手机品牌,外形和功能设计都比较符合欧洲人的使用习惯,因为知名度也一度比较高。而三菱手机2001年全面进入中国时,国内手机市场还没有被按照日系、韩系、欧美、国产等来细分。当时摩托罗拉、诺基亚等欧美品牌可以说仍然独霸着中国市场,因此三菱自然也以欧美厂商的面目出现在中国市场,而使用其欧洲品牌Trium也就非常自然了。从2002年开始,三星、LG、NEC、松下等韩日手机开始在国内盛行。三菱自然不希望自己落后于这一方阵。这位人士表示,与其他韩日手机品牌相比,三菱在品牌战略上始终坚持以下三点:技术是品牌的保证;品质是用户的信心;工艺是三菱的传统。这也是三菱品牌给消费者留下的高科技含量、高品质、工艺精良的品牌形象的三大法宝。对于三菱手机今后的定位,这位人士称,之所以以性价比如此高的M320冲击市场,三菱手机今后不会在某一个价位来与对手展开竞争,从高端到低端都会有产品覆盖。但因为M320是其品牌战略调整之后推出的第一款产品,因此三菱自然会特别用心。不一定会在某一个价位来竞争,第一款产品非常用心。三菱认为,彩屏手机一定是2003年中国市场的热点,但目前的彩屏手机要么很贵,要么功能大打折扣。因此,三菱选择了以一款具有极高性价比的彩屏手机来打响其品牌新战略的第一炮。该产品自2002年圣诞节上市后的良好表现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三菱对市场需求的把握还算成功,但三菱能否把握住时机不再重蹈“Trium”品牌没落的覆辙,还需要三菱内部管理的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