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亮/文
惠普与康柏的合并惊动IT界,全球IT人都在谈论此事。有人将两家公司的合并比作一场赌局,输赢机率各占一半。那么,究竟谁会在这场赌局中胜出,谁又会败退呢?尽管要等两年以上的时间(在这两年时间内,技术、经济、市场格局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才能得到答案,我们不妨在这里作个大胆的预测:
赢家:IBM公司。不少投资者不看好惠普收购康柏的计划,这一点从股价的变化就能看出:双方正式对外发布消息的当天(即本周二),惠普和康柏两家公司的股价均有不同幅度的下跌,而IBM公司的股价却有所上涨。为什么?IBM公司的盈利在增长,惠普勉强获得盈利,康柏的帐本里甚至出现了赤字。惠普原计划以250亿美元收购康柏,但随着康柏股价的下跌,这一交易的市值已跌至192亿美元。在未来两年里,惠普与康柏成立的新企业的收入将呈现下跌态势。也许有朝一日新惠普会对IBM构成威胁,但这一情况近期不会发生。
输家:惠普文化。惠普公司一直以“惠普之道”经营管理着整个公司。这家公司的创始人戴维 .帕卡德和比尔.休利特分别于1996年和去年1月去世。新惠普成立后,两位创始人精心创立的企业人性化管理文化是否能够留存还很难说。本周二,惠普表示新公司将在并购完成后裁员1.5万人。
输家:IT采购选择。新惠普将采取措施使产品线趋于合理化,也就是说该公司将停止生产某些产品。企业IT采购者要在一年后才能知道哪些产品线要被“砍掉”。
赢家:IT采购预算。我们早已闻到个人电脑市场价格战的硝烟。在惠普收购康柏期间,戴尔公司一定会伺机散发低价PC的报价单,抢占那些原先认购康柏品牌产品的客户。届时,IT采购的成本可望降低,企业将因此得益。
输家:微软公司(输一点儿)。两家公司的合并不仅仅意味着微软少了个PC制造客户。惠普、康柏、Digital三家公司曾一度是微软的三个最有力的同盟军。这三家公司的合并(康柏在1998年兼并了Digital公司)使身陷反垄断官司的微软显得更加“孤单”。
赢家:戴尔公司(也许会是赢家)。如果戴尔真的能够抢夺康柏的一些老客户,它就能胜算。应该有这个可能——惠普不可能让所有原先接受康柏品牌的客户都接受新的惠普品牌。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戴尔应该去收购一间从事企业服务业务的公司,大干一场。
赢家:Gateway公司(也许)。戴尔争取不到的,Gateway可能可以争取到。
输家:PC零售商和代理商。康柏被购,客户的选择减少,满意度下降。那些喜欢康柏产品的客户不得不作出新的选择。
赢家兼输家:Sun微系统公司。新惠普将继续削弱Sun在Java方面的统治力量;不过,Sun用不着担心PC价格战。
赢家兼输家:Linux。惠普与康柏一直是Linux的忠实支持者。这一点可能不会变,但在未来两年内,惠普与康柏将在合并工作上投入较多精力,这势必影响它们在Linux方面的推广。
输家:惠普公司CEO卡莉.费奥利娜(至少在短期内)。本周二早上,惠普公司股价跌至52周来的最低点。到了周二晚,其股价已下跌19%,创下5年来最低价。费奥利娜的个人财产损失了多少尚不得而知。这位女强人还将面对吸收康柏及Digital、裁员1.5万人的尴尬局面,此外,她将不得不眼睁睁看着公司收入在未来两年中持续下跌。费奥利娜也许最后会成为赢家,但看上去要在损失很久以后。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