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一虫/文
最近,文汇新民、解放、广州、羊城、光明等报业集团纷纷在作A股上市方案,其中报纸广告收入排名第一的广州报业集团可能于今年年底借广东“清远建北”之壳首次发行上市。而文汇新民报业集团的经营资产则有望在明年下半年直接上市。此前,不算参股投资有线电视网改造的上市公司,国内深沪股市中已有近20只传媒概念股。在遵从有关政策的前提下,中国大陆的传媒业走上了与资本联姻的不归之路。
传媒与资本眉来眼去 双向进入
目前的情形是,一边厢强势媒体削尖了脑袋想要上市融资,不惜剥离资产;另一边是各类资本看好传媒业,想方设法要绕开管制往里投钱。前者上市,图的不只是钱,还有改制带来的好处;后者目标就是赚更多的钱,毕竟眼下可供投资的产业不多。
1996年,江泽民在视察《人民日报》时曾明确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传媒既要宣传,又要经营。”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又强调: “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规范有效的筹资机制,逐渐形成对精神文明建设多渠道投入的体制。”2001年1月,在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上,有关人士指出,要着力进行“传媒领域投融资体系创新”,“试点集团要着重在实现多渠道利用社会资金方面取得进展”。目前从种种迹象来看,纸媒体(报业集团)上市在政策上已经松动。
国内的强势媒体多半活得很好,手中不缺现金,但没有人会嫌钱太多,融资之后可以强化优势地位,吞并其它媒体,可以搞产业多元化,可以将员工福利待遇提上去,可以减少主管部门对媒体经营的行政干预,如此等等,好处多多。
资本投资传媒,原因主要有二:一、传媒业发展快、空间大;二、传媒受政策保护,有相对垄断性。跨国资本及国内民间资本目前比较看好的电信业、金融业、公用事业等均具有此类特征。
由于受政策限制,目前涉足传媒业的上市公司主要以介入传媒经营性资产为主,不涉及编辑、制作、播放(发行)、广告一体化运作,从这层意义上来看,这些公司应界定为传媒投资公司。广义的传媒板块可分为三类:主营传媒股(约有7只)、兼营或投资传媒股(约有10多只)、涉足有线网改造股(约有30多只)。
海外以新闻集团、时代华纳、路透社、迪斯尼、道琼斯等为代表的传媒巨头,开始以合资、合作形式试探性进入中国市场。国际资本还假道投资中国的门户网站,介入新兴传媒。李嘉诚和黄长实系下的Tom.com势头最猛,收购了不少内地传媒公司。
市盈率是市场的两倍 传媒股“美”在哪儿?
国内股市中主营传媒股近期的平均市盈率(超过110倍)是深沪两市平均市盈率(55倍左右)的两倍,这表明资本市场非常看好传媒业,认可它的发展速度及未来的盈利能力。
2000年底电广传媒、东方明珠、中视影视、博瑞传播和诚成文化等5家传媒概念股的主要经济指标平均值同两市平均值相比,具有较明显的优势(见表 一 ),主营业务和净利润的增长率几乎是两市均值的一倍,反映了这个行业的高速增长性。
表一 2000年传媒板块与两市主要业绩指标比较
类别 |
2000年度每股收益[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2000年净资产收益率[%] |
主营增长率[%] |
净利润增长率[%] |
5家传媒股平均 |
0.268 |
3.77 |
8.67 |
35 |
21.10 |
两市平均 |
0.215 |
2.64 |
8.06 |
18.15 |
11.55 |
数据与相关资料来源:申银万国研究所2001年6月张卫华研究报告
传媒业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广告。我国传媒业的广告收入在20世纪90年代增长了近20倍,达到700-800多亿元,十年内平均增长速度为35%,比同期的GDP增速快4倍多。预计今后若干年内,我国的传媒广告收入仍能保持10-15%的年均增幅。
此外,传媒业还具有竞争不完全的特征,品牌建设容易成功。据摩根斯坦利(券商)1998年报告指出,在对11种产业建立世界级有竞争力的大企业所需年限而做的统计中,大众传媒业所需年限为8年,远远快于其它行业。在传媒业还不发达的中国,大众媒体只需要2年左右就能建立起区域或行业优势。
与国际水平相比,中国传媒业潜力还很大。请看表二:
表二:中国传媒业与国际水平的比较
类别 |
人均广告支出 |
广告占GDP比重 |
我国(2000年) |
7美元 |
0.79% |
国际平均水平 |
50-100美元 |
1.5% |
发达国家水平 |
300-400美元 |
2% |
数据与相关资料来源:申银万国研究所2001年6月张卫华研究报告
传媒业看上去无疑很“美”,对资本的吸引力很大,只是头上悬着“政策”这把双刃剑。政策带给了传媒一些垄断收益,同时也让资方头疼:政策会有不确定性,政策会禁止我做这做那,我无法拥有传媒的整体资产。
给投资传媒热泼点凉水
随着强势传媒的上市,今后国内传媒业的资本来源将有两块:传媒类上市公司;行业外资本。由于传统的强势媒体拥有业内经验及人才、品牌、经营牌照等各类资源,并受国家政策强有力的支持,一旦拥有充足的资本,就可能兼并重组弱势传媒,进入多个媒体领域,打造综合性的媒体产业集团。届时,原本跛脚的巨人抓着满满的钱袋开始奔跑,传媒业内的竞争无疑将空前惨烈。
与之相比,新进入传媒业的行业外资本原本拥有的体制及资金优势,今后可能完全丧失,如若不能在一两年内发展成区域或行业内的强势媒体,则前途堪忧。所以,如果没有财力雄厚的企业集团背景,没有长远的、综合的信息服务战略,投资创建新媒体最好慎行。以下为若干利空消息:
1、广告收入增长速度逐年下降,请见表三:
类别 |
91 |
1992 |
1993 |
1994 |
1995 |
1996 |
1997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广告收入(亿元) |
35 |
68 |
134 |
200 |
273 |
367 |
462 |
538 |
622 |
712 |
800(预测) |
比上年增长% |
102% |
94% |
97% |
49% |
37% |
34% |
26% |
16% |
16% |
16% |
12% |
数据及相关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001年数据仅为个人估计
2、在广告总收入增速放慢的背景下,电视与报纸等媒体广告处境不佳。
表四:我国各类媒体广告费占总广告支出比重
类别 (元) |
电视 |
报纸 |
杂志 |
其它 |
1997 |
24.76% 114亿 |
21% 96.8亿 |
1.14% 5.3亿 |
52% 240亿 |
1999 |
25% 155.5亿 |
18% 112亿 |
1.4% 8.9亿 |
53.6% 333亿 |
2000 |
172亿或136亿 |
18.96% 135亿 |
―― |
―― |
1997到1999年两年的广告费增长幅度 |
36.4% |
15.7% |
67.92% |
38.75% |
数据及资料来源参考:期刊学术网及其它网站。2000年我国电视广告总收入有两种不同说法,一说为136亿元,同比下降了12.5%,一说为172亿元。
电视广告收入1997年到1999年两年间增长36.4%,但2000年出现整体滑坡,按香港凤凰卫视的说法,当年各电视台广告总收入下降12.5%。
由于纸传媒的管制政策较为宽松,行业外资本主要投向纸传媒。报纸广告收入1997年到1999年两年间仅增长15.7%;2000年有所起色,增幅为20.53%,但2001年报纸广告收入增长速度预计会回落。
杂志广告收入近年来比较抢眼,2000年增速在50%以上,但也有隐忧,主要是担心外来竞争。我国在WTO条款中规定,入世后一段时间外国资本可以有条件进入期刊与图书市场。到那时,国内现有的杂志将会受到外国著名杂志中文版的强大冲击。事实上,现在国内一些叫得响的杂志已经与国外展开合作,外刊中文版也有若干本面市,颇受欢迎。
3、媒体竞争日益激烈,市场份额进一步集中,后来者很难再虎口抢食。
电视媒体中,中央电视台占有我国电视广告总收入的40%左右。报纸媒体中,1999年广告收入最高的10家报纸广告收入总额达47.33亿元,占全国报纸广告总收入的42.15%;前33名报纸的广告收入占比达71.48%。市场份额集中于强势媒体,会增加后来者的进入门槛,可能将小媒体逼到绝路。
原来我国媒体市场机会较多的领域是:地区性大众媒体,IT、财经、娱乐、体育类等行业专业媒体,各种精美杂志。但近年来市场空白逐渐消失,各类新报刊层出不穷,个别领域已有过度竞争之势。
4、投资媒体须担政策风险
由于媒体是重要的宣传工具,政治色彩较浓,受到我国党政机关的严格管理。投资媒体肯定免不了要承担政策变化的风险。政策转严,则可能被要求退出投资;政策转宽,门槛降低,可能会面对着突然增多的竞争对手。
目前行业外资本投资媒体只能获得一定期限的经营权与收益权,不一定能获得相应的实际控制权及国家认可的媒体产权,故存在一些潜在风险。比如,由于各地电视台与有线台的合并,原本投资有线台某个频道或某档节目的投资商可能会遭受经济损失。再如,假使资方与媒体主办方发生矛盾,由于牌照资源(如刊号、频道)掌握在后者手中,资方可能会在争斗中吃亏,媒体主办方可能过河拆桥。做新闻、宣传出身的社长、总编辑拥有官方背景及政治资源,一般不会落得象新浪王志东那样的下场。前些日子,富裕起来的三联生活周刊就成功地甩开了原有的投资商,活得照样滋润。
(本文写作参考申万研究所张卫华、国信证券邵秋涛、大连证券研发部郑则壮等人的文章,在此表示感谢。)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订科技短信第一时间掌握IT业界动态
点击此处订阅手机短信NASDAQ最新行情
|